■吳 迪,呂 屏 Wu Di & Lv Ping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廣西桂林 541200)
近些年來,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呼聲水漲船高,在科技的發(fā)展與時代進步的趨勢下,如何重拾明代以后逐漸衰落的家具工藝,為其賦予及傳承傳統(tǒng)精神與靈魂,需要仔細探索。設計需要靈魂,一件好的設計作品是活的,有精氣神的,也是能落到實處且人性化的,這順應了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中人們的需求。
傳統(tǒng)中式家居風格十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中國文化自古以來追求“天人合一”[1],通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方式,將內斂低調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含蓄與熱烈并存,疏而不空、滿而不溢,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有時會適當運用留白,看似“空”,卻是潛藏于空之中的一種存在感,實際并非空無一物。通過“留白”而形成滿與空的結合,使意境更加悠遠,傳統(tǒng)中式家居設計注重形、色、意結合,多用自然元素。在色彩上主要以朱紅、絳紅、咖啡色為主,色彩講究對比、莊重。中式風格講求氣勢,恢弘華麗和高貴典雅的造型,對稱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tǒng)中式家居設計元素需要注入新的靈魂,在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下,產生了新中式這一風格的家居設計。新中式風格的家居設計將富有中國文化特色意蘊的元素與當下審美相結合,通過傳統(tǒng)裝飾元素的提取與運用,營造出特定的意境,必要的時候還要與其他設計風格相結合,如極簡設計風格或現(xiàn)代設計風格。傳統(tǒng)中式家居中門窗、桌椅等都有一些特定的形狀?;驁A或方,擺件掛件一應俱全。最有代表性的是各種雕刻紋樣與圖案,而新中式風格就抓住了這些元素,在室內設計中起到裝飾性的點綴作用,弱化了一部分它原本的實用性,增加了美感(圖1-圖2)。
又比如傳統(tǒng)設計中的屏風,以前是貴族階層用來擋風、隔斷之用,將其融入新中式風格的設計,就應考慮到現(xiàn)代建筑戶型與整體元素的平衡性。將屏風這一元素用來分割空間不同區(qū)域,通過傳統(tǒng)的木質門窗設計,加入新型材料改造成貼近人們生活,優(yōu)化人們居住體驗的家具,是現(xiàn)代家居設計的典型范例[2]。除此之外,新中式風格的設計也與中國傳統(tǒng)造型元素一脈相承,比如松、竹、梅、龍鳳呈祥這些元素,將這些元素嵌入到現(xiàn)代家居設計之中,依舊保留簡約的線條與紋路,注重層次感,有時還會借助一些水墨畫中的布局來構造適合的氛圍。新中式家居風格來源于傳統(tǒng)中式家居,但又是傳統(tǒng)中式家居的升華與變體,二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
自從唐代出現(xiàn)了桌椅之后,家具工藝隨之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使其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按照功能可劃分為:坐臥類、幾案類、儲藏類、隔斷類[3]。包括生活器皿的造型,改良后也更加適宜放在桌子上供人們使用。唐代家具所使用的材料十分廣泛,沉香木、紫檀、樟木、蘇枋木等都在此列。木畫工藝為唐代所獨創(chuàng),將象牙染色,用鹿角等材料制作裝飾性花紋,在木器上鑲嵌,十分細致精美。此外,金銀繪、夾纈、蠟纈這些工藝也多被運用在家具上。唐代家具分為幾、案、胡床、屏風、棋局與箱柜。幾與案都十分傳統(tǒng),在不斷發(fā)展與演化的過程中變成了憑幾,這個家具的主要特點就是可以供人們伏案或依靠,能給身體一個支撐。桌也是由幾案演變而來,椅完全是由桌的高度決定并且產生的,椅的出現(xiàn)配合了桌,據當時的畫作與文學作品所記載,竹椅與藤椅也是當時產生的。而屏風有坐屏和圍屏之分,坐屏作為固定的物件在房間里用來陳設,圍屏則多用來折疊,在用來遮擋與裝飾之余,還可以用來寫座右銘。唐代在制造屏風的工藝上可謂是十分華美細致,也是當時家具工藝的點睛之筆。無數文人墨客對屏風贊不絕口并寫出了不少優(yōu)美的詩句。還有一種娛樂性的家具叫做棋局,上有花紋,由木畫工藝制作,花紋內容為雁、獅、鹿等意象,在棋局兩側的金環(huán)抽屜中藏有機關,一方開啟另一方也應聲而開,抽屜中的龜形盒則用來盛棋子。
到了明代,家具工藝進入鼎盛時期,這個時代所留下來供人們研究的實物是最多的。明代家具的種類分為:椅凳類、幾案類、櫥柜類、床榻類、臺架類、屏座類。明代家具極富藝術特色,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簡、厚、精、雅。造型洗練為簡,無需繁瑣堆砌。渾厚天然為厚,有莊重質樸之感,做工精細為精,一絲不茍,曲直線面絲毫不減不少,風格大氣典雅為雅,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與層次。明代家具的材料多用紅木、花梨、胡桃樟木等等,注重木材質地,多用硬木來提高質量。注重家具造型且不刷油漆,為了能更好體現(xiàn)出木材天然所具備的色澤紋路,多運用木構架梁柱結構,表現(xiàn)曲線變化時多用卷口,以此來與直線做出對比。在工藝方面多用榫和“攢邊”技法,加固連接處與木板結構,給出伸縮余地,通過比例與尺度的嚴絲合縫形成了一種精致的美。如明式圈椅的搭腦和扶手以曲線形連為一體,渾然天成,這種設計體現(xiàn)結合了傳統(tǒng)文化中“外圓內方”與“承天象地”的說法,將方圓曲直很好地結合運用在其中,榫卯結構[4]與凹凸契合之中體現(xiàn)了牢固性、整體性,既有功能又有形式,兼顧了人體工學與傳統(tǒng)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又如明式圓角柜,四邊各一根獨木撐起柜頂,截面用圓料制成,柜足的外圓內方對應了古人“天圓地方”的說法,柜門用銅葉裝點,活動處門軸的設計采用重力平衡原理,不借任何外力就可使柜門自由開合。將本屬于人文元素的家具設計同宇宙自然相結合,使家具設計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明代家具之所以有這樣的發(fā)展,與園林建筑的興起、大量木材的供給以及木工工具的改良不無關系。家具作為室內陳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應的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鄭和下西洋之后我國與出產硬木的東南亞地區(qū)交往更為密切,原材料供應充足以及錘煉鍛造技術的提升,都是明代家具得以精巧制作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圖1 螭龍紋
■圖2 牡丹花紋
清代家具是在我國歷史發(fā)展極盛時出現(xiàn)的工藝產品,有著一定的歷史性價值。清代初期的家具工藝從水平到風格,是明代家具工藝的一個延續(xù)與發(fā)展。從制造樣式上材料運用更加豐富,造型也較明式家具寬大、沉穩(wěn)、厚重,而在裝飾方面,將鑲嵌雕刻與描金手法并用,制作出的家具更加華美綺麗,其中以康乾盛世時期生產的家具尤甚,如康熙時期的黑漆五彩螺鈿家具,乾隆時期的紫檀雕云龍紋頂豎柜。由于清代各地的經濟文化逐漸發(fā)展,不同地區(qū)的人們的審美習慣漸漸分化,出現(xiàn)了“三作”流派,分別為“蘇作”、“廣作”與“京作”[5]。這三個流派有著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習慣與不同的技巧工藝,都各富地域特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蘇作家具大致上繼承了明式家具的特點,巧妙運用了榫制結構,融合了江南地區(qū)的地域特點,制作者多為揚州藝人,從不求重工裝飾,采用歷代文人雅士名家的畫作,主要為鳥、梅、竹、石[6]。蘇作家具由于材料緊缺所以控制了體量,雕刻的時候十分精細,多采用包鑲技法與靈紋、方花紋等紋路,不破壞整體效果的同時也保存了家具完整性,與廣作京作相比,蘇作式家具較為輕便。廣作家具重雕工及雕刻裝飾技法,較為華麗、貴氣,用料充足,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洛可可與巴洛克藝術風格所影響,其彎曲柔和的線條與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造型,使其更有韻味與特色(圖3)。在運用西式紋樣的同時多保留中式的圓雕手法,突出花紋的立體感,將玻璃畫、琺瑯等裝飾物直接鑲嵌在凹槽內。每一件家具都會由工匠進行細致的打磨,使其手感更加圓潤光滑,該派家具制作者多為惠州藝人。京作家具專供皇室所使用,是上流社會的專屬,為御用的宮廷家具。多用鰾作結構,弓作為鏤空,硬挺的風格突出了有別于蘇作與廣作的典雅與干練,是中國傳統(tǒng)雕琢技法的登頂之作。透雕、浮雕與漆雕力求一種撲面而來的架勢,也彰顯了皇室的權威,是偉岸與宏大的代名詞,充滿了富麗堂皇的奢華感。京作家具運用的紋樣多能夠象征皇帝的身份,諸如云龍紋、雷紋,并將它們裝飾于桌椅床榻之上。這三種不同的家具流派互相交融,形成了這一時代特有的藝術風格。
家具是一種有著固定樣式的可用性實體,每一種家具設計都包含了感性的靈感與理性的尺度[7],從古代的圈椅、官帽椅、太師椅、躺椅[8]等家具就可看出,不同種類的家具有著不同種類的用途與形態(tài)。這些形態(tài)都是家具工藝賦予的,各種形態(tài)的家具在室內裝飾中占據著不同的空間,豐富了室內設計(圖4)。
家具能夠隨意組合且空間可變性大。室內設計最重要的是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而家具就是室內設計中的內容所在。家具產品的美由室內設計所體現(xiàn)出的空間環(huán)境襯托出來,空間是已經被劃定好了的區(qū)域,在這片區(qū)域用家具來標記、增加美感便是家具所要傳遞的信息及表達的功能。有時,空間所具有的一定職能,也是通過家具來導向的。比如圖書館里的書架、擺件、較為低調實用的桌椅,不僅能讓人們清楚地辨認出這個空間在行使圖書館的正常職能,還能夠發(fā)揮出這個空間應有的作用。購物中心里各式各樣的門、扶手、休閑座椅,也可以給人們一個清晰的導向,并讓這個空間的職能達到了突出優(yōu)化[9],指向性明顯,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tǒng)一。為人服務、使人能夠更加幸福的設計才是當代設計的本質,有些家具產品的美感與實用性不成正比,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違背設計所主張的“少即是多”原則。講求空間以及所處環(huán)境的內在美感無可厚非,但過分追求華美便會繁瑣,需要去粗取精,形態(tài)要美,更要合理。家具產品是空間環(huán)境的一部分,選擇最合適空間、最適合使用者體驗感的形態(tài),才能夠與室內設計相結合,真正起到對空間環(huán)境的修飾與調整作用。在探求家具形態(tài)與室內設計的融合過程中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可持續(xù)性。室內設計所營造出的空間環(huán)境有著它自己的背景,一旦脫離了這個背景就偏離了主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虛浮飄渺。所以在室內設計中,選用的家具形態(tài)一定要是最適宜環(huán)境的,講求實際,不可為了潮流而落入俗套或是跟隨所謂的大趨勢,從而使家具形態(tài)偏離了某些特定空間的設計背景。如臥室與衛(wèi)生間設計需注重簡約及私密性,客廳設計需讓來客留下深刻印象,廚房餐廳設計需將兩個空間融為一體等[10-11]。
家居室內空間設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與視覺相關的藝術。當極富意味的空間氛圍被多種多樣的設計手法所表現(xiàn)出來時,那么這些設計手法的核心,從始至終都離不開形、色、質三點。在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造型的理念也隨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摒棄繁瑣,大道至簡,將視覺化的材料轉換成獨立的裝飾性語意運用于空間設計之中,凸顯設計的質與美。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古樸典雅,反映出較為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征,融入現(xiàn)代元素與傳統(tǒng)元素,兩者有機結合,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是傳統(tǒng)中式家居設計的改良,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設計的以人為本,海納百川,優(yōu)雅中不失穩(wěn)重的特性。合理運用對稱布局來裝飾不同空間[12],更顯品味清雅,細節(jié)中的情與趣耐人尋味。在中式風格裝飾中,經常會將條案與圈椅用于搭配整個室內設計的風格,家具的選用與材質十分考究,既結實耐用,又能夠凸顯東方文化的內斂氣質。搭配黑、白、灰為基調的軟裝設計,運用紅黃藍進行點綴出彩,從而使得家具成為大環(huán)境中的一個小小的亮點,不僅不突兀,還能成為點睛之筆。中式家居設計文化的內涵,主要就在于它淡雅含蓄、古典端莊的東方式精神境界。而家具的擺放與陳列,就要從建筑空間與功能區(qū)域這一尺度之中下功夫。如何過渡,怎么調整細節(jié)使整個空間結構變得完整,都是值得去思考的地方。比如在裝飾的時候,用白色作為空間的主色調,穿插一些沉穩(wěn)的木質家具,起到一個古典質樸的效果,加入一定的簡潔幾何形擺件。家具的擺放要有中心點,從軸心出發(fā),構成一定的組合與錯落之感,不可太過突兀。就像一幅墨意山水,由點到面,從焦點到延伸,互相呼應。運用一定的藤蔓元素,比如白瓷與傳統(tǒng)瓷器的青藍釉色相結合的青花瓷樣式臺燈,擺放在方桌之上,桌側放置一排古典園林的屏風,將富有意境美與線條美的中式插花作為擺件,自然與隨意并存。此外,運用自然界富有情趣的花鳥魚蟲圖案,所帶來的空間變化也可以與家具的細節(jié)相呼應。這類情況可以作為香室空間的設計,運用盆景、瓷器、古玩、香盒、薰爐、博古架等家具來凸顯香室的功能,香室也是中式傳統(tǒng)陳設空間中的典型代表。
現(xiàn)代家具大部分都具有功能主義:拒絕死板,有著一定的獨特性,個性鮮明且強烈,比例和諧又具有線條之美,從視覺上給人一種冷靜之感。近年來有一些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家具產品出現(xiàn)在家居設計中,比如將日常用餐時使用的餐具當成新型家具的素材,餐椅制作成湯匙的形狀,餐桌制作成瓷制碗的形狀。這種非常富有新意的設計不僅運用了貼近人們生活隨處可見的物件,而且還帶著一絲親切感。在躺椅中加入了一些牡丹、龍、鳳、竹等中式底紋,將鋁合金壓彎后出形,以追求流暢的線條感十分簡約,成為傳統(tǒng)和新式工藝的結合。還有從漢字入手,將茶幾座椅合并再與字體融合所制作的“漢字椅”,無一不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家具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巧妙結合與成功探索,這些都是中式文化內涵所包含的意蘊體現(xiàn)。以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立足于拓寬審美視野,從設計風格、不同元素與家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作為出發(fā)點,重新將家具的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思考整合,使其在當下的設計語境中更加凸顯傳統(tǒng)特色。將可用的文化內涵分割成幾個元素,進行適當調節(jié)創(chuàng)新借用。在家具造型的過程中,有些結構不適合當代設計以及工業(yè)化批量生產,所以可以化用。比如將樟卯結構化用成榫卯結構,還可以運用“翎王帳”這一結構將面板與桌腿椅腿相連接[13],有機結合了家具的時代特征,巧妙創(chuàng)新而不失古韻典雅。市面上多用的紅木家具,多用雕花工藝做出紋路,這一工藝也可用于家居中的一些布藝設計與屏風圖案等等,以達到空間感,虛實相生,相映成趣。窗花和木雕也可以用來造景。有一些古典家具通過手工藝制作,代代相傳,其獨特性也注定了從價格與繁瑣程度上,不太適宜人們居住生活的需求,所以有時也需要新型技術改良,使其更加貼近傳統(tǒng)家居設計的風格,一切從簡。
■圖3 廣作家具
■圖4 官帽椅
傳統(tǒng)家居設計的文化內涵以室內家具作為載體,二者相得益彰,共生共存,如何在發(fā)展過程中合理運用家具這一載體,精準地傳遞出家居設計的文化理念,同時還要更好地發(fā)揮家居設計的空間感,不拖沓不繁重,貼合市場與需求而不落俗套,是一個值得人們思考的問題,只有保留傳統(tǒng),繼往開來,對家具產品不斷改進,適應不斷變化的家居設計領域,不斷探求客戶群體的需求,才能設計出更富有文化內涵的家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