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藝術|在美國藝術家Andres Amador的手中,“玩沙”已經被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大多藝術家都為了“作品可以永世流傳”而努力時,Andres只給自己的作品幾小時的生命——每當海水退潮,他就趕到岸邊繪制沙畫;并在漲潮時離開,任作品被海浪吞噬抹平。但即使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Andres的作品不僅在“分形”藝術理念上、更在數千平方米的巨大畫布上、和神秘的幾何設計上給觀眾帶來了無與倫比的震撼。
綻放| 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The Design Labo為東京一所婚禮派對中心設計了一款能夠有效阻隔飛沫傳播名為《綻放》的保護屏。設計者參考了田間花朵的特征,將產品以一種簡單的、有機的造型進行排列設計。產品在實現(xiàn)保護功能的同時,盡可能地通過典雅的設計消除它本身的存在感。產品包含三種尺寸的隔斷屏,使用時隨機地排列在桌子上,就像是裝飾在桌上的花朵一樣,優(yōu)雅美麗的同時,可以將飛沫擋在安全距離之外。
反射| Reflektor涼亭位于法國北部Wingles鎮(zhèn)Cabiddu公園內一個三角形斜坡的頂點,在這個私密的內部空間里,內壁鏡面將風景盡收眼底。坡面上設有五彩斑斕的藝術作品,坐或躺在椅子上便可享受陽光和美景。角形的涼亭拓展了視野,天花板反射出顛倒的世界,可以鳥瞰開闊的湖光山色。從湖和對岸望向涼亭,充滿藝術感的地面與白樺林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成一幅令人贊嘆不已的圖畫。作為休閑公園中風景別致的靜謐之地,Reflektor倒映著周邊的景色,吸引人們聚集在此休息、觀賞,甚至成為景觀的一部分。設計師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在狹小的空間里展示出無比廣闊的風景。
現(xiàn)實版的俄羅斯方塊| Michael Johansson 是來自瑞典的裝置藝術家,他的作品被稱為“現(xiàn)實版的俄羅斯方塊”,能讓視覺強迫癥患者感到極度愉悅。對他來說,一件物品的原始功能和用途都不重要,他只對顏色、形狀敏感,對一些原本不相干的事物產生的“意外巧合”敏感。因此他沒有像以往那樣將不同形狀的生活物品收納成方型,而是將很多個不同尺寸的行李箱打開進行疊放處理,以體現(xiàn)出“重復”的概念。如果它們完全疊放在一起,會失去了最初的目的。這不僅僅是為了最大化空間利用率,更多的是對于視覺和心理探索。
銀行|該項目由Francesc Rifé Studio事務所設計,是Caixa銀行在巴塞羅那的新辦公總部,代表了金融中心的前沿概念。它坐落在1960年代的包豪斯風格建筑中,在混合空間中匯集了銀行的不同部門。項目共有三層,包括設有禮堂的地下室、設有咖啡廳和休息室的一層接待區(qū)以及上層不同的銀行部門。其內部空間引人注目,以起伏的墻壁和開放的布局為特點,統(tǒng)一使用胡桃木板、黃銅裝飾和紋理磚等普通材料。所有樓層均設置巨型LED屏幕,提供了顯示田園景色的窗口。接待臺上方懸掛了三盞吸頂燈,使其成為開闊空間的焦點,以舒適高端的氛圍迎接訪客。在休息區(qū),一盞吸頂燈照亮了半圍合的隔間。地下室的走廊也設置了一系列吸頂燈,其圓形輪廓與走廊的弧線相呼應,與周圍胡桃木墻壁的直線元素形成對比。
攝影展陳空間 |該項目是為攝影師吉田明弘(Akihiro Yoshida)個展進行空間及圖象設計。該攝影展以“彈力(RESILIENCE)”為主題,包含一系列捕捉了水球碰撞瞬間的高速攝影作品,展現(xiàn)出瞬間的彈力與反沖。展覽的設計也遵循了同一主題。展覽標識的設計就像是將文字從兩端施加壓力,擠壓至中心。攝影展目錄的封面選用了高彈力紙張。當紙張被強制塞進封殼中,紙張會因為彈性而形成獨特的拱形側脊。因為這次展出的作品都高品質地印刷在了亞克力板上,所以設計師為作品設計了靈活的、具有反彈力的薄金屬支撐板,而不是將它們放置在固定的框架上,或是掛在畫架或墻上。當參觀者上前仔細欣賞每件作品時,動作中帶來的空氣的震動會使作品輕微晃動。展陳的設計目標即加強攝影作品“彈力”的精髓。
可持續(xù)的工作| 德國平面設計工作室Eps51為關于推廣可持續(xù)生活方式的展覽Down to Earth設計的視覺形象。Down to Earth是一個展覽,也是一個節(jié)目,通過每天不斷變化的現(xiàn)場活動,探索人們如何以可持續(xù)的方式改變工作、吃飯、旅行和生活的模式。因此,設計師們的視覺概念來自于“允許我們盡可能可持續(xù)的工作”的方式。為了保持低墨水的消耗,設計沒有使用任何圖像,并使用大字體的輪廓,所有物料都使用海藻墨水打印在回收紙或舊海報的背面。
音樂包裝| 法國設計工作室Studio Helmo近期為Octoloop設計了音樂包裝,包裝由8張紙板圓盤組成,每張使用絲網印刷,蝕刻,木刻和激光切割等不同的印刷工藝,使音樂在播放時,藝術和音樂之間的物理互動成為可能。每一個硬紙板圓盤都與一個清晰的、單尺寸的柔性圓盤相關聯(lián),圓盤上有一個無限循環(huán)的凹槽。將這兩張碟片堆疊在唱機轉盤上,可以同時提供作品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它們的物理特性(紋理、成分、紋理、顏色)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獨特的、永不停息的交響樂。
引力碗由合成纖維網和透明玻璃制成,實現(xiàn)了美學價值和水果存放的結合。它們去除了裝飾和不必要的元素,使用合成纖維網承托水果,受力均勻,最大程度降低了水果損壞的可能,減緩了水果腐爛的速度。
Tomo是一款智能燈具,由西班牙設計事務所MUT設計。它模仿了過去書籍摞放在桌面上的樣子,采用長圓形木制外皮,呈現(xiàn)出既幾何又形象的外觀。擺放在桌面上時,看上去就像是一排書脊。此外,Tomo還可以用作吊燈,如同一排懸掛的發(fā)光體。
“這就是銅”是英國的Studio ThusThat工作室對采礦和金屬持續(xù)研究的環(huán)節(jié)之一,設計師希望通過這個過程來講述一個更完整的、關于原生金屬及其材料背景的故事,利用那些經常被忽視和隱藏的材料,并通過發(fā)掘它們的起源,來講述一個全新的故事。這次設計師利用銅工業(yè)廢棄物設計了一系列碳排放量更低的物品,展示了其作為水泥替代品的潛力。
Takuya Aramata 近日推出一個全新的座椅設計,能將任何一個角落變成功能完備的就坐地點。產品運用了明快的圖形美學設計法,它既是一款座椅,更是一個裝飾性元素,向“舒適”的傳統(tǒng)概念提出挑戰(zhàn),也引發(fā)人們的重新思考。
從2013年起,設計師ken Tanabe 就一直堅持用價格低廉的材料和自己的身體創(chuàng)造自己獨一無二的萬圣節(jié)服裝。商店出售的傳統(tǒng)萬圣節(jié)服裝大多數以流行的文化標志或是可怕的鬼怪形象為主題,設計師則摒棄了這些陳詞濫調,他決定放飛想象,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奪人眼球的服裝。
Ayala Braidman 的這一項目源自于她對土壤材料的好奇心,這系列被稱為沙漠標簽的作品用夯土來制造一系列轉瞬即逝的物體,作為一種無添加劑的天然材料,土壤有著很特定的需求,它與塑料完全相反,設計師將土壤視作一種可以改變意識的物質,它們共同構成了設計師獨一無二的個性簽名。
意大利制造商Miniforms 近日與設計師Yiannis Ghikas展開合作,推出了Soda咖啡桌系列。Soda咖啡桌得名于鈉玻璃的三種主要成分之一的碳酸鈉,其設計充分利用了材料的通透性以及Yiannis Ghikas設計中的幾何元素,創(chuàng)造出光與影的游戲。隨著觀察者視角的變化,桌子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由于玻璃層相互重疊,如果從某個特定邊緣觀察桌子,使用者就會看到顏色較暗的部分。
在實驗探索粘土特性的過程中,Bar Ishay 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漂浮的冰山形狀陶瓷計時器。被放入水中后,全系列三款定時器將分別在15分鐘、30分鐘或60分鐘內慢慢沉入水底。這一名為“One Mississippi”的項目主要利用水的擴散來測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