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波
1989年,馬龍縣一所剛建校三年的山村小學迎來其第六任代課教師:一個帥氣的小伙斜挎著一個軍綠色的背包,推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進了一間簡陋的大瓦房。這間瓦房就是一所學校:大瓦房一分為二,一半給孩子們讀書寫字,一半給孩子們吃飯睡覺。就這樣,一塊破木板,幾張舊桌椅,一位青年,一群孩子,瑯瑯書聲便在山間回蕩了。年輕的代課教師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孩子們作業(yè)本上寫下一個個鮮紅的100分。他心里明白:這一個個鮮紅的100分,承載著山里孩子們走出大山、擺脫貧困的夢想。
小伙子這一呆就是3年,這3年有他1 000多個日日夜夜的堅守:孩子們肚子餓了,他做飯,不管多晚、多累;孩子們衣服臟了,他去洗,哪怕再困、再冷;孩子們生病了,他背上就往醫(yī)院趕,哪怕再遠、再難……
有一年學校突遭暴雨,大瓦房到處漏雨,他毫不猶豫地爬上房頂去補漏,就要完工時,過度勞累的他一腳踩空,從三米多高的屋頂摔了下來,手受傷了,腿流血了,臉也刮花了。孩子們圍在他身邊,一邊擦著他身上的泥,一邊哭著喊著:“老師,你沒事吧?你快醒醒……”當他再次睜開雙眼時,孩子們臟兮兮的臉上笑開了花,紛紛豎起大拇指說:“老師,今天我們給你100分……”100分!這100分里承載著村民們的希望、山里娃的未來和鄉(xiāng)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經(jīng)歷以上種種的這個小伙子,就是我的啟蒙老師,也是我的父親。
習近平總書記說:“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歷史時期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后來,我的父親因為各種原因沒能順利轉(zhuǎn)為公辦教師,不舍而又無奈地離開了他心愛的講臺。這一晃,30年過去了,但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在那個晚霞通紅的黃昏,一列孩子趴在教室的泥巴窗臺上,目送著一位老師消失在了夕陽的盡頭,我分明看到了孩子們眼里閃爍的淚花,而我便是這些孩子中的一個。
2009年,我?guī)煼懂厴I(yè),帶著父親的期盼和囑托,再次踏上了那片紅土地,走進了馬龍最偏遠的山村小學。我像父親一樣手把手教孩子們一筆一畫寫字,因為父親說,把孩子當家人去關(guān)愛才是教育;我像父親一樣開荒種豆,因為帶上山的伙食只夠撐到星期三;我像父親一樣帶著孩子們背竹簍上山撿柴,因為山里學校常常停電停水;我也像父親一樣在孩子們的作業(yè)本上,寫下一個個鮮紅的100分,因為我堅信:山里娃得有自己的夢想。
于是,我的宿舍總有嘰嘰喳喳的孩子進進出出;我的辦公桌上總會放著孩子們從胸口掏出來溫熱的土豆;我的教室總是書聲瑯瑯、笑聲陣陣;我的課堂里總是閃爍著一雙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還有孩子們制作的一張張卡片,端來的一杯杯熱水,遞上的一束束野花,放飛的一個個夢想……這千千萬萬個“一”讓我堅定了一個決心:一定要把孩子們教好!這一切,和父親當年一個樣。
大山深處,處處有愛,我和父親都愛學生,學生也愛我們。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慢慢地,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我也進城了。2018年,我有幸參加全國教師風采大賽,我把100分的故事分享出來并得了獎。當我把鮮紅的獎狀放到父親手心時,父親笑著對我說:“兒子,今天老爸要給你100分!”100分,又是100分!這100分是父親對兒子始于初心的一份寄托,更是我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的最好見證!
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所有青年:“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這一個個100分,就是一份初心,一個使命,一份深深的鄉(xiāng)村教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