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毅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檢驗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護理和檢驗這兩個不同的學科會分別完成對血液標本的收集和檢查驗證。通常情況下,在檢驗開始之前均是由檢驗人員憑借其專業(yè)的檢驗標準對標本是否達到合格標準進行判斷。護士對檢驗的專業(yè)知識所掌握的程度對所收集的標本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護理技術操作的質量會在血液標本的收集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如果標本的質量未達到合格的標準,其對檢驗的結果準確性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本研究將門診抽血室內患者所反饋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整理,深入分析科室工作中的不足,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述。
對2019年1月-2019年5月期間門診抽血室中的血標本進行整理,共8526份,從中篩選出指標不合格的標本。組織門診抽血室與檢驗科中的工作人員進行互動式的溝通,分析標本質量不合格的原因,針對以往標本采集和檢驗工作開展中所存在的不足,采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為實現(xiàn)血標本標本質量上的有效控制,明確指出血標本檢驗前需要注意的重點事項,加大對血標本質量控制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對2019年6月-10月期間門診抽血室中的血標本進行整理,共8625份,從中篩選出質量不合格的標本,計算出相應的比值。前后兩個時間段中,門診抽血室護理人員固定,對溝通前后標本質量不合格率進行比較。
血標本質量的控制主要體現(xiàn)在抽血前、抽血中和抽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其中,抽血前,護士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按照檢驗項目的具體開展要求,詢問患者相關事宜。多數(shù)情況下,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的因素較多,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因素:(1)精神因素:若是患者處于精神較為緊張的狀態(tài),則其體內的纖維蛋白原含量就會增長,從而對檢驗的結果產(chǎn)生影響。護理人員應通過和患者溝通,在交流的過程中使患者放下心房,逐漸不再緊張,能夠保持身心較為放松的狀態(tài)。(2)飲食:在護理人員開始為患者抽血之前,應詢問患者是否為空腹。若是患者在飽腹時抽血,其血液中的許多化學成分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其體內血清和血漿有可能是渾濁的狀態(tài),從而對檢測結果產(chǎn)生影響。(3)運動:在護理人員開始為患者抽血之前,應詢問患者是否有過較為劇烈的運動。例如疾走、上樓梯、下樓梯等。若是患者剛經(jīng)過劇烈的運動,則應使患者休息15min左右,確定其心境安定下后在為其抽血。(4)藥物:在護理人員開始為患者抽血之前,應詢問患者是否有服用過藥物。藥物會對檢驗的結果產(chǎn)生較為復雜的影響,護理人員應仔細確認,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若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后,對于符合檢查標準的患者,可開展后續(xù)工作。
反之,需向患者詳細講解相關事宜后,叮囑患者擇日再來。在抽血過程中,護士操作的規(guī)范性是需要注意的重點內容。主要涉及到抽血速度、止血帶使用時間以及松緊度、穿刺部位皮膚的消毒、溶血的預防等。另外,所采集的血量應具備較高的精準度,按照血標本收集的順序來完成各項工作。抽血完畢后,應做好標識,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門診號等相關信息。為避免標本受到污染,應及時送檢,不可在途中耽誤太長的時間[1]。
最后將不合格的標本進行整理,分析原因,對于不懂的問題,門診抽血室內部工作人員應主動找檢驗科人員尋求幫助,對于后期需要改進的地方、采血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等,應明確的指出并及時的反饋,告知檢驗科人員。
在門診抽血室與檢驗科互動式溝通前后,統(tǒng)計質量不合格的血標本數(shù)量,并計算出相應的比值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的整理依靠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完成,%為計數(shù)單位,使用x2進行檢驗,當兩組間差異符合P<0.05的要求時,視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后,其發(fā)生凝血、溶血、血量不足以及其他問題的概率會顯著低于溝通之前(P<0.05),兩組對象之間存在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血標本的檢驗是臨床常見的檢查項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通常由門診抽血室和檢驗科的工作人員分別完成血標本的采集與檢驗工作。為確保檢驗結果對應數(shù)值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相關檢驗人員應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水平,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規(guī)范使用相應的檢驗儀器。除此之外,門診抽血室中血標本采集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標本質量也起著重要性作用。近年來,門診抽血室受檢者數(shù)量不斷增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時常會出現(xiàn)標本質量不合格的現(xiàn)象,不僅會降低血標本檢查工作的效率,還會降低受檢者對服務的滿意度。
表1 護理人員和患者溝通前后標本治療不合格概率對比(n,%)
為此,如何提高血標本質量成為了相關醫(yī)學者所研究的重點。伴隨著我國醫(yī)療服務體系的不斷健全,門診抽血室與檢驗科互動式溝通模式的建立成為了血標本采集與檢驗工作開展中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各部門人員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能夠互相學習到更多有關血標本檢驗的相關知識,工作要點更加明確,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對于血標本標本質量的提高具有較大的幫助[2]。
在本次研究當中,門診抽血室與檢驗科互動式溝通模式建立后,血標本檢驗不合格率由0.46%降低至0.12%,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門診抽血室與檢驗科內部工作人員互動式溝通的建立,能夠提高血標本檢驗的質量,減少誤差,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