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杰
(吉林省第一榮復軍人醫(yī)院,吉林 公主嶺 136100)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臨床常見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肌缺血導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胸痛、胸骨后疼痛以及窒息感。該病的最佳治療時間為發(fā)病后2h,且快速開通阻塞的血管,故進行緊急的急救護理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關鍵所在[1]。常規(guī)的急診護理缺乏統(tǒng)一性,主觀能動性低,而急診急救護理每位護理人員明確崗位,相互配合,緊密連接?;诖?,本研究采用急診急救護理用于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搶救效果顯著?,F(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診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將采用常規(guī)門診護理模式的36例患者臨床資料歸為對照組,并將采用急診護理模式的36例患者臨床資料歸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54.18±3.15)歲;急救時間1-12h,平均急救時間(7.13±0.57)h。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54.89±3.75)歲;急救時間1-13.5h,平均急救時間(7.25±0.81)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對比性。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門診護理:患者進行掛號,排隊,醫(yī)生開取需要檢查項目,進行繳費、檢查,最后取到檢查單,再次到醫(yī)生那就診。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急診急救護理:工作前保證急診所需物品都充足且在位,規(guī)范搶救流程。護士需要在患者進入急診2min內完成吸氧,5min內完成對患者血壓、心率的檢測,8min內醫(yī)生完成對患者的初步診斷,并進行初步治療;并通過急診通道快速的對患者進行血液等其他檢查;15min內確診,立即實施救治并與患者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安撫其不良情緒,并立即準備手術室,進行手術。
護理前及護理后(搶救結束)1h從患者的呼吸、心率以及血壓三個方面進行測量,通過視診檢測患者的呼吸頻率;采用心電圖檢測患者的心率;采用血壓測量儀檢測患者的血壓。
觀察組護理后呼吸頻率、心率、收縮壓以及舒張壓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解決急性心肌梗死的關鍵在于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減緩心肌的壞死[2]。而傳統(tǒng)的門診護理,就診環(huán)節(jié)多,擁擠、秩序混亂且效率低,加之門診的科室非常多,護理人員的知識面相對較低,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護理質量。而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采用門診護理,則容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那么如何為患者治療提供更快早的救治時間,更快的救治患者生命,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急診急救護理解決了這一問題,可在一定程度上優(yōu)化門診護理環(huán)節(jié)、提高工作效率。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體征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體征的比較(±s)
注:與同組護理前對比,aP<0.05
時間 組別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護理前對照組(n=36) 33.12±1.37 107.14±15.12 150.21±8.71 95.81±3.46觀察組(n=36) 32.78±1.54 107.98±14.21 150.97±7.91 94.91±3.81 t 0.178 0.243 0.388 1.049 P 0.859 0.809 0.700 0.298對照組(n=36) 24.82±1.51a 100.81±16.31a 141.59±8.12a 90.01±3.96a觀察組(n=36) 22.59±1.84a 91.51±14.81a 135.57±7.68a 86.97±3.87a t 3.297 2.533 3.232 3.283 P 0.002 0.014 0.002 0.002護理后
大多數(sh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fā)病前期身體不適時,往往不會選擇立即到醫(yī)院就診,那么在病情加重之后,為了更快的治療,選擇急診護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急診急救護理能夠節(jié)約時間,快速的疏通被堵塞的血管,挽救患者生命。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呼吸頻率、心率以及收縮壓舒張壓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急診急救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征,穩(wěn)定患者病情。分析其原因為,急診急救護理將所有工作進行統(tǒng)一的制度化,降低完成每份工作的時間,縮短了患者在急診救治時的停留時間,為拯救患者的生命節(jié)約了寶貴的時間[3]。因此,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急救護理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措施。
綜上所述,急診急救護理對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生命體征,抑制其病情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