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杰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161005)
筆者從基于聲速的測量基本原理出發(fā),對該實驗進行了理論闡述,總結其誤差的來源,提出教師利用網(wǎng)絡平臺講解實驗原理,演示實驗過程,借助物理軟件居家測量聲速實驗,對原理有更好的理解,更真的體驗,進入實驗室利用儀器設計方案進一步測量聲速實驗,加深對實驗過程的體驗,促進對理論原理的理解,對駐波及振動合成等理論知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聲波的傳播速度v,可以由聲波頻率f 和波長 λ的乘積得到,即v =fλ
其中聲波頻率可由信號發(fā)生器的顯示屏讀出,實驗中的主要任務轉化為測量聲波的波長。
設在坐標原點,入射波和反射波初位相為零,兩列振幅相同的相干波相向傳播的波動方程分別為:
式中A 為波的振幅,ω 為角頻率,λ 為波長。
兩波在空間某點相遇,介質中各處質元的合位移可表示為[1]
合振動方程為
質點的運動軌跡是一、三象限一條直線。
質點仍在直線上作簡諧振動,軌跡在二、四象限。
通過網(wǎng)絡平臺講解演示實驗過程,利用手機軟件設計實驗,搭建實驗裝置測量實驗,利用手機1 中的Phyphox 軟件,發(fā)射特定頻率的聲音信號,作為信號的發(fā)射端,手機2 中的Phyphox 軟件接收聲源的信號,手機2 作為接收端,利用特定材料作為反射面,在聲源和反射面之間形成駐波,沿著刻度尺移動作為接收器的手機2,可以看到周期性變化的聲壓。利用手機監(jiān)測信號,根據(jù)駐波干涉理論知識,確定所用信號的波長,根據(jù)v =fλ測定聲速。
采用壓電陶瓷超聲換能器來測定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它是非電量電測方法的一個例子。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圖1 實驗裝置連接圖
表1 駐波法測量實驗數(shù)據(jù)(學生利用Phyphox 軟件自主設計)頻率f=1200Hz 室溫t=270C
波長值 λ=30.21cm,聲速的實驗值 v =f λ=362.4m/s 。
聲波頻率f=37.198kHz
表2 駐波法測量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室設計)
4.3.1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誤差分析
手機發(fā)出的是球面波,實驗室壓電換能器發(fā)出的超聲波近似為平面聲波,所以手機端發(fā)出的聲波不如超聲波方向性好,導致實驗測量存在誤差。學生是采用手動移動接收端信號的方式操作實驗過程,這種方式會對接收到的信號幅度有影響,聲壓值會有所變化,測量的位置存在誤差,導致波長值存在誤差,從而引起聲速的測量誤差。
4.3.2 實驗室搭建裝置實驗誤差分析
聲波在壓電換能器發(fā)射端與接收端面間多次反射,能量損耗一部分,任意兩相鄰極大值的間距不等,引起聲速測量存在誤差。聲速測量過程中通過旋轉鼓輪來改變接收器與發(fā)射器的距離,確定坐標位置,當接收信號的振幅達到極大值時記錄相應的位置,但極大值的位置確定時存在誤差,一方面是讀數(shù)誤差,另一方面極大值位置確定時產生的回程誤差[3-5]。波動方程中假設在坐標原點反射,實際反射面發(fā)生在換能器面上,在兩換能器面間無數(shù)次反射疊加建立了完善的模型。
通過網(wǎng)絡自學實驗原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借助軟件自主搭建實驗裝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能力,進入實驗室設計實驗方案,有利于提高學生活躍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驗從頭至尾由學生獨立學習、自行設計、親自操作,體驗過程本身就對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一過程體現(xiàn)了以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及實驗誤差的對比分析,有利于學生加深對駐波及振動合成等理論知識的理解,對后續(xù)專業(yè)課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整個實驗設計過程以生為本,注重實效,同時對聲速測量實驗教學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