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成
長板雪山有人叫亞克夏山,有人也叫馬塘梁子。關(guān)于它有高度,說法也不盡相同,有說四千四,也有說四千八。但它卻是一座得道的雪山,和這一帶其它雪山一樣,高聳云天,山勢陡峭,溝壑縱橫,終年積雪,氣候多變。
這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于長征途中連續(xù)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紅軍兩大方面軍共同往返翻越次數(shù)最多的一座雪山。
那一年,這個地方的一些石頭被人撿拾集中到一處地方,堆壘了一座墓。
從一尺多深的雪里摳出這些石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隊人組織登上了四千多米的雪峰在雪中摳摸,艱難地收集到這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他們要完成一項前人從沒做過的事情,要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之頂修砌一座烈士墓、一座紀念碑。
這座墓為十二位無名紅軍戰(zhàn)士而建。
一九五二年七月的一天,解放軍某部剿匪部隊翻越埡口時發(fā)現(xiàn)百米之外的地方有一排排列奇怪的小雪堆。這些雪堆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摳挖開那堆積雪,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具尸體。然后,他們繼續(xù)摳挖。不出那些士兵的意料,另外的十一座雪堆,也都是尸體。
排列整齊的完整遺骨,一律頭北腳南,旁邊還有皮帶環(huán)、銅扣之類軍用品。十二具尸體出現(xiàn)在潔白的雪谷之中,還有與他們活著和死去都相伴的十二桿槍。
這十二個軍人,死于十五六年前,身上并無外傷,可以推斷他們死于凍餓。
這十二個士兵來自哪支隊伍?他們生前從屬什么軍隊?十幾年前,可能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域的武裝無非有這幾方:一是當?shù)赝了疚溲b;二是川軍;三是國民黨其它軍隊;四則是紅軍。
如果是當?shù)赝了疚溲b,從邏輯上看,不太可能,他們不可能到這種地方來。藏軍還是川軍?或者是當年國民黨軍隊的哪一支?也不像,據(jù)記載,國民黨軍從沒上過山。再說他們有統(tǒng)一的軍裝,槍支武器也很統(tǒng)一。可這十二個士兵服裝混亂,槍支型號也同樣雜亂。
士兵的身份就顯而易見了,可以判斷,這十二個犧牲的軍人來自紅軍。他們是個建制班。十七年前,也是七月,他們負責守衛(wèi)在長坂雪山的這個埡口。目送了自己的戰(zhàn)友從身邊走過,消失在視野中。任務(wù)完成,他們本可以踩著前面戰(zhàn)友的腳印追趕部隊。但是,他們已經(jīng)邁不動步子挪不動身體了。長時間的極度寒凍和饑餓,使他們到了生命的極限。很難想像得到當時的情形,當生命的火焰在十二位紅軍士兵的體內(nèi)已是星星殘盡,那一刻,他們想著的是什么?
他們不是死于戰(zhàn)斗,身上無刀傷槍傷,沒有流血,他們死于極度的饑寒。這種死亡的形式,十二位紅軍士兵絕不會想到。他們當然不想死,但現(xiàn)實很殘酷,死神伴著漫天飛雪和狂風在十二條漢子身邊咆哮。十二位戰(zhàn)士是經(jīng)過抗爭的。就是死,也不能死在異鄉(xiāng)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他們多想戰(zhàn)死沙場,至少死于沖鋒陷陣,死在戰(zhàn)火硝煙之中。即使不能,就是死,也死在故鄉(xiāng),葉落歸根呀,在家鄉(xiāng)的青山綠水間,和祖先躺在那片墳地,不會清冷,也不孤寂。逢清明冬至,有子孫持香燭紙錢來祭掃。但現(xiàn)實的一切,讓他們別無選擇。
他們死在了異鄉(xiāng),沒有墳?zāi)?,更沒有墓碑。解放軍士兵只在這排骨骸邊找到一截木片。上面留有的字跡模糊不清,已經(jīng)無法辨識。木片上當初顯然留有部隊的番號和十二位士兵的姓名。長坂雪山是不多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共同翻越的雪山之一。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難以知道這十二位烈士姓名和所屬的部隊,但知道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紅軍。
那一年,解放軍的士兵把十二具尸骸收集在一起,用雪地里刨出的石頭堆了這座紅軍烈士墓。幾十年后的一九七三年,當?shù)卣扇藢⑦@座烈士修葺。
這是世界上最高的烈士墓。
我站在這石砌的烈士墓前,想象著這十二位士兵彌留之際的情形。
遠處,山巒疊嶂,白雪皚皚,近處風卷鵝毛,雪已及腰。他們是不是想像過這雪是白米蒸糕?他們肯定抓食過雪團,想像那是白米飯團,但……他們是不是想像過身下的無邊雪域是云層,他們躺在祥云之上托神仙送去九天仙境,可……
任何想象已是徒勞,他們互相對視,身體虛弱得已經(jīng)說不出話,只有通過漸熄的目光彼此傳達著信息。他們讀懂了彼此的心聲。那就是:我們即使走向死亡,也得有戰(zhàn)士的尊嚴。他們對一切已經(jīng)無能為力,但可以整齊安詳?shù)刈呦蛏K點。他們在雪地上艱難地爬著,爬到了一起。然后仰面朝天,拉直了衣服,戴正了軍帽,整齊地排成一排,做出立正的姿勢。他們的槍擺在各自的身邊,就像往常一樣背在肩上。他們的右手移至肩部,做出敬禮的手勢。天空,一輪太陽放射著光芒,他們向太陽行著軍禮。他們當然不知道好多年后有一支屬于這支隊伍的歌曲,就叫《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伤麄儬奚鼤r卻保持著那種姿勢。
三年來,我?guī)е鴪F隊在拍攝一部關(guān)于紅軍長征過雪山的紀錄片。在行將完成時,我們一定要拍到這座海拔最高的紅軍烈士墓。我已經(jīng)年過六十,同伴極力勸我不要冒險,但我覺得必須親臨這座海拔最高的紅軍無名烈士墓。我熟悉的贛南閩西,當年在長征路上,有許多失蹤的紅軍戰(zhàn)士。我就想,這十二位士兵是不是就有他們中的哪一位?我得去他們的墓前,我想我得代表他們的子孫后代祭掃。
在漫天飛雪中,我終于來到了那座墓前,我嘴唇發(fā)紫,大口喘氣,但我還是在大風中喊出想說的那句話:我代表蘇區(qū)的后代來看望你們了,歷史會記住你們,你們將永垂不朽。
我在長坂雪山找到兩塊石頭,饒有興趣地在陽光下看著,很驚奇那塊石頭的形狀和紋路,看去像一小截斷裂的半朽了的木頭。可經(jīng)大家驗證,那卻是石頭。是一塊木化石,對于木化石的在這一帶的出現(xiàn),我一點也不驚奇。阿壩一帶的地質(zhì),經(jīng)過滄海桑田地理變化,把森林埋入地底,成了化石;也是因了地殼的變化,又把木頭震了出來。我驚奇的是此刻我找到的竟然是化石。
我想起那十二位烈士,他們忠魂縈繞雪峰,是不是鑄就了這些堅硬的石頭?
大神臺是紅軍在松坪溝翻越過的五座雪山中的一座。
為什么叫大神臺?神臺是羌人祭神的地方,羌人最隆重的民族節(jié)日為“祭山會”,又叫轉(zhuǎn)山會。祭山會就是祭山神,另一重要節(jié)日是“羌年節(jié)”,又稱羌歷年,大概就是羌人過新年。這兩大活動,分別于春秋兩季舉辦。羌族同胞祭山程序很繁雜,每祭必向神貢獻,多是牛羊類祭品。所獻犧牲品因各地傳說不同圖騰不同而不一樣,有“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種。大典多在神樹林一塊空壩上舉行。一些地方祭山后還要祭路三天。所謂祭路,就是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獵等一切活動。
轉(zhuǎn)山會的規(guī)模有大小,神臺就有大小,活動場所亦有大小。
大神臺是這一帶最大的祭神場所。據(jù)說每年一度的轉(zhuǎn)山會,茂縣、黑水、松潘幾縣的羌族同胞都聚集在大神臺進行祭山會活動,其規(guī)模可觀。然大神臺也是紅軍曾經(jīng)翻越的雪山之一。
民間軍史研究專家周軍決定將其定為紅軍翻越雪山考證實地勘察的最后一座雪山。我想,他是有用意的。一是因為松坪溝最初給他的那次深刻印象,幾年前,他獨自進行考察時,在這里差點被當作騙子抓了起來。二來,肯定是大神臺所給予羌人的一種心理慰藉。還有就是對神靈的感恩,畢竟那是神臺呀,十七年來一切千辛萬苦千難萬險,都得有神靈暗中庇佑。
小分隊人馬做好了翻越雪山的一切準備,計劃一大早出發(fā)翻越,但前天夜里卻下起了雨,周軍臉色陰沉,要知道,山下盡管是小雨,但山上一定是大雪。積雪不說,一路的泥濘,馬蹄打滑,路上會有危險。
大家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也確是常有的事。
首先是老弱婦孺,孺此行沒有。老嘛,我算是一個。其實我和周軍同一年生人,都近六十,周軍能上,我當然也不能說老退卻呀。婦呢,有兩個,一是專門慕周軍之名開車專程從北京趕來的趙女士,另一個則是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編輯謝雪。周軍的意思,考慮到安全的因素,我和兩位女同志就不必去大神臺了,但趙女士死活不允,她說我驅(qū)車幾千公里就為這的,說放棄就放棄?我當然也心有不甘,但謝雪編輯的身體確實難以抵擋高海拔和大風雪,想想,還是英雄救美一回,作為留守人員和護花使者吧。
畢竟人生會有許多的遺憾。陪同我們的松坪溝鄉(xiāng)干部許成富說:我?guī)銈內(nèi)チ硪粋€神臺吧。
巖窩村有幾個小組,許成富家在第五組。公路和河流把巖窩村的幾個小組串了起來。先前村里還有些人家住在坡上,汶川大地震后,都被動員住到了溝里。然后那些住戶就沿了河岸筑建了新房,后又分了組。但還是巖窩村。
五組在溝的縱深處,我往那邊看去,應(yīng)該沒有人家。我的判斷還真八九不離十。那邊的山崖上,確實有過一個小村,叫牙骨寨。為什么取名牙骨?問過許多當?shù)厍既?,都說不出個所以然。自古來就那么叫的呀,誰知道為什么呢?想想也是,牙骨的名得來也許偶然,不是人的牙骨,也可能是獸的牙骨,反正那個寨子叫牙骨寨。
站在巖窩神臺往山谷里望去,兩山之間,能看見遠處的雪峰。牙骨塞在右邊那座山的半山腰上,樹木掩映間,能看見那些石壘的屋子。那房屋已經(jīng)廢棄,它的主人們已經(jīng)搬遷到了山下。關(guān)于牙骨,也是有紅軍故事的。那一年,一個紅軍傷兵逃脫了敵人的追捕來到了牙骨寨。寨子里的羌人沒有通報官府,而是把人留了下來,讓這個紅軍養(yǎng)傷。后人的描述是這樣的:這個紅軍傷勢嚴重,當時已經(jīng)奄奄一息。牙骨寨的羌人把刀背放在炭火里燒得通紅,又把一根沙棘枝橫在傷兵的嘴里。“你咬緊了喲?!彼麄冋f,“你得忍了喲,為了你一條命。”然后,抽出那通紅的刀背,直接往濃血處燎去。不久后傷口痊愈了。那個士兵走時說,“我一無所有,只有一桿槍,我把這槍留給你們吧?!?/p>
那桿槍,羌人是留下了,但那個紅軍,從此不知下落??蔁o論如何,這個故事是留下了。
我去巖窩神臺時許成富一路講著這個故事,讓我著實感動了好一陣。
但主人要我看的還是他們的神臺。同樣叫做神臺,不是雪山,而在一處風景優(yōu)美的溝里。整個兩山間的峽谷里擁滿了樹木,可以看到溝的盡頭。但是許成富告訴我,那還早哩,就是騎馬,要走完這條溝也得走上半天。
神臺就設(shè)在溝口,那有一處平坦的地方,巖窩村的轉(zhuǎn)山會每年都在這里舉辦。
轉(zhuǎn)山會是羌人延續(xù)了幾千年的盛會,又稱祭山會,但也有別的叫法,如叫塔子會或者碉碉會。塔子會從字面上看,一定和塔子相關(guān),碉碉呢?是說的碉樓還是碉塔?這也一定和羌人的某種建筑相關(guān)。
可能就是指的神臺,巖窩的神臺就有一座碼尼堆,是白石堆就而成的。羌人多用白石來堆筑他們的神臺,故而也叫白石神臺。羌族以白石為神,家家都供奉白石。村口有座石碑,上刻有“巖窩村”三字,碑座處有幾塊好看的白色石頭,大概也是用來祈福鎮(zhèn)邪。那一天,我和團隊的伙伴們登上了易利河卡子雪山,在海拔四千三百多米的山頂,我們也看見了大小不等的碼尼堆,那是茂縣和黑水的交界處,那些碼尼堆,無疑也和白石崇拜相關(guān),但放置在兩縣的交界處,是不是還有更深刻的寓意?
巖窩村的神臺,設(shè)在峽谷的豁口處,天然形成一個草坪。有一條溪子從峽谷的那頭流出來,碼尼堆在幾棵神樹之間,樹是柏樹,應(yīng)該有幾百年的樹齡了。那天去易利河卡子雪山,一路可以看見參天的古柏,據(jù)說先前溝兩邊都是原始森林,八十年代伐木取材,過分開采使得生態(tài)有所破壞,近幾年重新封山境況才有所好轉(zhuǎn)。但這幾棵樹顯然沒人敢輕易砍伐。沿著山坎,還有一條木制的長廊。我覺得巖窩村的轉(zhuǎn)山會真的是很有規(guī)模的,竟然還有這么正規(guī)的長廊。后來知道,茂縣為了開發(fā)旅游,把轉(zhuǎn)山會作為一項文化活動向世人展示,原定在大神臺進行大型的轉(zhuǎn)山會活動,因目前大神臺交通住宿還有安全等實際情況,便把轉(zhuǎn)山會重點也是樣板定在了松坪溝,松坪溝又把重點和樣板定在巖窩村。
我沒有趕上今年的轉(zhuǎn)山會,從許成富的講述中,知道情形非同一般,叫盛況空前吧,沒有參加那場盛會,但從許成富的嘴里,大至知道了那些場面。
羌人的轉(zhuǎn)山會,分別于春秋兩季舉行。春季祈禱風調(diào)雨順,秋后則答謝天神賜予的五谷豐登,實際上是一種春禱秋酬的農(nóng)事活動,卻始終充滿濃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遠古神秘文化的光輝。轉(zhuǎn)山會有大有小,小的是村寨舉辦,大的就規(guī)??捎^了,周邊縣鄉(xiāng)的羌人都往大神臺去。巖窩寨的轉(zhuǎn)山會較為典型,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轉(zhuǎn)山會是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準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饃去赴會。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屆時會首要備好一只黑公羊、一只紅公雞、一壇咂酒、三斤豬肉、一斗青稞、十三斤面做的大饃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guī)定擺好。
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并將山羊宰殺后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過去稱“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嘗各自的祭祀食品。
突然很后悔沒有去那座叫大神臺的雪山。想想,當年紅軍到達松坪溝時,也正五月,正是春天大好時光,也是羌人的轉(zhuǎn)山會舉辦的時候。紅軍來到這里,當初是怎么樣的情形?可以從史料上知道一二。
紅四方面軍為接應(yīng)中央紅軍經(jīng)江油北川進入川西北高原,迎接正從金沙江畔向大渡河畔北進前來會合的中央紅軍。但很快,部隊被一大片水域阻隔,沒有橋也沒有路,那是兩年前一場特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一九三三年八月,這一帶發(fā)生了大地震。每年的轉(zhuǎn)山會都是隆重舉辦了的,對神的虔誠依然,但災(zāi)難不期而至。一個建制于唐朝,在川西北有名的疊溪羌城,地震使其陷落五百米后消失。一座自古以來兵家必爭的邊塞重鎮(zhèn),隨著巨大震動的一瞬間就從地圖上抹掉了。就是在這地廣人稀的地方,那場地震,奪去了兩萬人的性命。幸存的人,也飽受次生災(zāi)害的影響,民不聊生。
紅軍扎制木筏,渡過堰塞湖,那些羌人,一定覺得這一年非同尋常。對于這支軍隊的到來,他們是不是感覺有神靈的旨意?畢竟大地震后,去大神臺尋求神的庇佑,更是眾人精神所寄。
他們那時當然不知道,十五年后,這些平常的士兵,普通的軍隊,卻真的打下了天下。
那年大神臺的轉(zhuǎn)山會有什么不一樣嗎?我在疊溪海子岸畔撿了兩塊石頭,那是從大山“心臟”震出來的。我在想,它們一到“世間”就目睹了很多的新奇事兒。
好多年后,這一帶關(guān)于紅軍的傳說有很多,甚至有一座雪山從此被叫做紅軍棚子。
我想石頭一定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