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要】文章基OBE理念,對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知識體系和教學體系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設計,以“知識—能力—創(chuàng)新”為思想指導,構建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程和教學評價,同時結合工程項目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OBE理念; 電子技術基礎; 教學模式;
一、成果導向教育的內涵。
成果導向教育是指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縮寫為OBE),最早出現(xiàn)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從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OBE在美國教育界是一個十分流行的術語。其核心觀點是注重學生學到了什么而不是老師講授了什么。OBE教學模式的關鍵是:以預期學習產出為目標導向,老師和學生都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此教學模式盛行于美國教育界,特別是職業(yè)教育領域。OBE成果導向教育強調學生適應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符合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特點,也適合在高職院校推廣。
本文基于OBE(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理念,對電子技術課程的知識體系和教學體系進行了重新梳理和設計,設計了以“知識一能力一創(chuàng)新”為主線的教學過程,進一步推動了該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基于OBE理念,從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出發(fā),從電子技術教學的目標、內容、過程和評價進行詳細闡述。
二、基于OBE理念下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定位
課程教學目標定位是電子技術課程設計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準確性直接決定著教學設計的質量和有效性。OBE理念教學設計的設計起點,教學目標的方向性問題的明確,是準確、有效地進入到后續(xù)的具體教學設計實施過程的保障。本文依據(jù)電子技術產品發(fā)展現(xiàn)狀、發(fā)展方向及對未來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需求,結合機電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并考慮到機電行業(yè)社會發(fā)展要求,從“知識一能力一創(chuàng)新”三個層而建立了教學目標,具體內容為:
(1)知識層而:學生要弄清常用電子元件如二極管、三極管的基本知識以及由二極管和三極管構成的應用電路的原理,學生在安裝調試電路時能夠正確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元器件;掌握常規(guī)電路的檢測方法。
(2)能力層而:學生能依據(jù)相應技術標準結合具體電路的工作要求對電路的模塊進行檢測,能夠對簡單的電路進行設計、安裝和調試的能力。
(3)創(chuàng)新層而:學生在電子電路的設計方便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能力。
2、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jù)教學目標,結合機電技術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在電子裝配、電路檢測崗位上對電子技術課程的知識要求.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構,確定了流水燈的安裝與調試、音響的安裝與調試、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安裝與調試、額溫槍的制作與安裝4個典型任務。以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安裝調試為例來說明本模塊如何進行課程實施。在實際運用中需要達到直流可調的穩(wěn)壓電源,那么在性能穩(wěn)定方面如何進行設計呢?從學生的角度,如何將“功能電路”與“實際應用”相互銜接?具體的課程內容安排見圖1
結合OBE教育理念,本課題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是能夠獨立完穩(wěn)壓電路的安裝調試,本模塊要求學生掌握整流濾波穩(wěn)壓的基礎知識,能夠正確的使用儀器儀表測量電路參數(shù),并能夠連接儀器觀察輸出波形,從理論到實踐,逐步加深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理實一體化,邊演示邊教學,提高學生的認知,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并思考和分析充分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較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更好地啟迪學生進行思考和問題解答,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體悟。
電子基礎課程以“調研了解產品開發(fā)需求、明確產品功能、給出具體的設計方法和方案、電路模塊設計、模塊功能仿真、產品制作及裝配、產品調試及仿真一給出設計產品的性能優(yōu)缺點”為主線形成課程教學模塊”。每一個模塊都根據(jù)“教學目標—評估——教學活動”來完善課程設計,重點圍繞OBE理念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成果導向”的效果評估,新穎適宜“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面講行課程設計.突出成果導向、持續(xù)改進的特點。
3、推進課程教學設計進程
《電子技術基礎》概念抽象、理論層次深,結合OBE教育理念,以學生最后到達的學習效果為起點進行課程體系的反向設計、從低往高層推進課程教學設計進程。在比較低的層次“記憶與理解”中,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回憶各種電路的基本概念,并對電路進行解釋。在“應用與分析”層次,希望學生在實踐課中敢于動手實踐,理解低頻信號的產生、傳輸、接受、處理的有關方法。在高層次“評估與創(chuàng)新”階段,希望學生能夠評估各種電路的關系,在電子設計中涉及有關電子技術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并爭取參加電子競賽。
4、評價體系構建。
課程教學評價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支持。在有效的教學中,學生應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通過合作交流與活動探究等,實現(xiàn)知識構建和能力鍛煉,具有積極的情感體驗。課程教學評價,需建立多層級的指標體系,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課程評價可以分為為“課程本身評價’“課程實施過程評價’“課程實施效果評價”,介于這些指標對教學質量改進的影響,“課程本身評價”應該不低于30%,“課程實施過程評價”也可以不低于30%,可進一步分解成學生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達成狀態(tài)以及思維狀態(tài),而“課程實施效果評價”占總比重的40%,考察學生本模塊目標的達成度。
三、結束語
“電子技術基礎”是魯北技師學院機電技術應用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以OBE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圍繞“成果導向”原則,從“認知與基礎”到“系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安排教學內容,以學生最后到達的學習效果為起點進行課程體系的反向設計,確實做到“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目的,達到學生真正的擁有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預期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擷,關娟娟,許曉慧.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及創(chuàng)新[f].中國輕工教育,2020(03):28-33.
[2]肖振宇,徐禎,劉凱.學時壓縮情況下新時期《通信原理》教學改革探討[f].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9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