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斯洛尼姆斯基是當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音樂學家,他以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聞名于世。在斯洛尼姆斯基漫長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始終重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樂器,他為每一個弦樂器都創(chuàng)作了不同風格的作品,作品類型更是豐富多樣,從大型作品到小型作品、從協(xié)奏曲到奏鳴曲,幾乎囊括了所有古典音樂體裁。在創(chuàng)作初期,他僅用短短幾年時間就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小提琴作品,并且在每一部作品中,他都在嘗試運用新的創(chuàng)作手法來“證明”這個樂器獨特的音色以及它強大的音樂表現(xiàn)力,由此可見斯洛尼姆斯基對小提琴這個樂器的偏愛。
小提琴獨奏作品《單旋律樂曲》是斯洛尼姆斯基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獨奏作品,根據(jù)歐里庇得斯的作品創(chuàng)作而來,它既是古希臘主題音樂的代表,也是20世紀先鋒派音樂的代表,更是斯洛尼姆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而小提琴協(xié)奏曲《傳奇》是斯洛尼姆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取材自屠格涅夫小說《愛情勝利之歌》中講述的愛情故事,是一部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作品,也是一部極具俄羅斯民族主義音樂特點的作品。從《單旋律樂曲》到《傳奇》,從輝煌龐大的古希臘悲劇到俄羅斯“黃金時期”的愛情小說,這兩部作品既有著天壤之別,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第一部獨奏作品到最后一部協(xié)奏曲,從《單旋律樂曲》到《傳奇》的這段故事,可以說是斯洛尼姆斯基漫長而曲折的創(chuàng)作生涯的一小段縮影[1]。
《單旋律樂曲》是由歐里庇得斯的劇作改編而來的單樂章小提琴獨奏作品,獻給其首位演奏者俄羅斯人民藝術家、小提琴家斯達特列爾,作于1984年,1990年由列寧格勒蘇聯(lián)作曲家出版社發(fā)行,1999年再版。古希臘文化中有許多作品以其開放的現(xiàn)實性深深吸引了斯洛尼姆斯基,他在《單旋律樂曲》的創(chuàng)作中對于歐里庇得斯劇作的運用并沒有局限于歐里庇得斯的某一個具體作品,而是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涵括了20部悲劇,但僅包括了一部喜劇。由此可見,悲劇給了斯洛尼姆斯基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歐里庇得斯的悲劇作品不再圍繞舊式的英雄主題,而是向神和命運提出了異議;并且出現(xiàn)了平民、奴隸等普通人形象,表達了普通公民與國家、社會以及神權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從而揭露了社會制度的弊端,更對神權提出了質疑。歐里庇得斯的重點并不是簡單地轉述悲劇事件,而是要深入人心,描繪每一個角色在愛情場景或悲劇場景中的情感狀態(tài),從而塑造他們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歐里庇得斯悲劇作品中豐富的感情色彩吸引了斯洛尼姆斯基,使得斯洛尼姆斯基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單旋律樂曲》,而音樂中豐富的感情色彩帶來了大量的音樂變化,這又使得演奏者可以充分展示小提琴動聽且感人的音色,因此,《單旋律樂曲》成為斯洛尼姆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單旋律樂曲》宛如一段聲樂旋律,可以說是一部斯洛尼姆斯基用小提琴表現(xiàn)人聲的“聲樂”作品;大部分聲樂作品都是聲樂與器樂相結合,然而《單旋律樂曲》是一首小提琴獨奏作品,僅僅使用一把小提琴來“歌唱”,更像是一段“自白”,就像一個因苦難而抑郁的女人的獨白;這是一個心靈善良、性格堅毅的女子,愛人的背叛使她痛苦萬分,萬般痛苦之下,她親手了結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單旋律樂曲》的開頭極具表現(xiàn)力,就像美狄亞對愛人的控訴,又或者是美狄亞犯下大錯后向上帝的懺悔。
由于古希臘音樂家們的樂譜沒有保留下來,也可能當時根本就沒有記錄樂曲音符的傳統(tǒng),因此斯洛尼姆斯基只能靠想象以及現(xiàn)有的少量文獻再現(xiàn)古希臘的音樂元素。斯洛尼姆斯基以在文獻中讀到的古希臘民間故事為基礎,以中古調式、半音調式和等音調式(也被稱作希臘等音調式)這三種古老的調式為基礎來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的研究,斯洛尼姆斯基認為在古希臘時期,每個調式都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和音樂形象;在索??死账沟谋瘎 栋蔡岣昴分?,安提戈涅死亡時,悲劇達到了最高潮,這時用的是與傳統(tǒng)調式完全不同的四分之一音符調式,也就是等音調式。斯洛尼姆斯基發(fā)現(xiàn)在古希臘時期這種調式通常出現(xiàn)在悲劇中最為悲慘的地方,所以他認為這種調式有著極強的悲劇色彩;因此在《單旋律樂曲》的悲劇情節(jié)中,斯洛尼姆斯基也運用了等音調式,這是對未保存下來、只能靠想象的古希臘音樂的直接運用,也因為它的音程少于半音,是1/3和1/4音符,所以等音調式又十分接近現(xiàn)代主義音樂中的微分音音樂,這使得《單旋律樂曲》也成為斯洛尼姆斯基先鋒派音樂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單旋律樂曲》的一些小片段中也體現(xiàn)了中古調式:包括多利亞調式和弗里吉亞調式,因為這兩個名稱在中世紀被混淆了,所以事實上,斯洛尼姆斯基運用的這種古希臘時期的多利亞調式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弗里吉亞調式,被認為是崇高勇敢的調式,只是當時稱作多利亞調式;而弗里吉亞調式則是我們認識的多利亞調式,被認為是“放蕩不羈”的調式,由于多利亞調式和弗里吉亞調式的特性,在《單旋律樂曲》中中古調式被用于勇敢、明朗的片段。另外斯洛尼姆斯基還使用了半音調式:一種有兩個半音和一個三度音的四音列,這種調式有著極強的戲劇性,因此在一些更緊張的情節(jié)片段中斯洛尼姆斯基運用了半音調式。
在節(jié)奏方面,斯洛尼姆斯基在《單旋律樂曲》中不僅用了四分之一音符和點描技法,還采用了自己獨創(chuàng)的量子節(jié)律,《單旋律樂曲》是量子節(jié)律(квантовая ритмика)的代表作品之一,這是一種自由、偶然的節(jié)奏,作曲家只標出了音符的相對長度,這使得演奏者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演奏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創(chuàng)作理念來自行處理。20世紀上半葉,小提琴的演奏技法逐漸增多,同時,蘇聯(lián)出現(xiàn)了一批以大衛(wèi)·奧伊斯拉赫和列奧尼德·柯崗為代表的偉大的且極具個性的小提琴演奏家,因此,斯洛尼姆斯基希望讓優(yōu)秀的演奏者們加入“創(chuàng)作”的行列;量子節(jié)律這種可以讓演奏者自由發(fā)揮的表現(xiàn)手法為作曲家和演奏者的合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演奏者加入了“創(chuàng)作”的行列,從而使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向聽眾展示自己的情感與思想[1]。
《單旋律樂曲》的曲式自由,就像是由幾個完全不同部分堆砌組成的獨白,每個部分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大量使用了雙音符,斯洛尼姆斯基在這里用的不只是常用的自然音程和半音音程,還運用了音程小于半音的等音音程。第二部分中,演奏者則需要使用斷奏、跳弓等演奏的技巧。第三部分又是一個高潮,在短暫的情感緩和之后,出現(xiàn)復雜且速度極快的泛音,對演奏者有很高的技術要求。終章第四個部分,這個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這個部分在雙音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和弦技巧,并且力度也達到了頂峰(ffff);這個部分要求演奏者不僅僅能夠熟練地演奏樂器,更要有極強的情感力量。
《單旋律樂曲》屬于斯洛尼姆斯基中期的一部作品,在這個時期,斯洛尼姆斯基的創(chuàng)作手法逐漸成熟,個人風格也逐漸完善。斯洛尼姆斯基在創(chuàng)作早期進行了許多嘗試,創(chuàng)造了許多獨特新穎的創(chuàng)作手法,這些創(chuàng)作手法在《單旋律樂曲》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是一部完美體現(xiàn)斯洛尼姆斯基個人風格的音樂作品。
而小提琴協(xié)奏曲《傳奇》則是斯洛尼姆斯基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作于2016年,同年在圣彼得堡作曲家出版社出版??梢哉f這部作品是《單旋律樂曲》的音樂對應體。它取材于屠格涅夫一部不怎么出名的小說——《愛情勝利之歌》。在《愛情勝利之歌》中,作家本身就賦予了小說歌曲的特征,主人公烏斯就是用小提琴來表達自己的愛,它講述的就是一個傳奇故事:烏斯和法比是一對好友,但他們同時愛上了一位叫瓦列里婭的女子,最終法比取得了勝利,抱得美人歸,烏斯傷心欲絕,孤身一人前往斯里蘭卡,在那里,他向一個會魔法的印度人學習了魔法,然后他拉著從印度人那里得來的三弦小提琴,向已經成為他的朋友法比的妻子瓦列里婭表白,試圖用魅惑的旋律來動搖瓦列里婭的心神,在關鍵時刻,法比挺身而出,殺了烏斯,但烏斯被印度人施了魔法,他的尸體竟然自己騎著馬消失了……這是屠格涅夫并不出名而且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于是斯洛尼姆斯基用抒情傷感的旋律將這個愛情故事講完,并同樣也選擇了用小提琴來描繪這個傳奇故事。斯洛尼姆斯基作為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忠實擁護者,在這里用音樂與屠格涅夫進行對話,借助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作品來創(chuàng)作浪漫主義的音樂作品,同時用音樂將文學作品補充完整。與運用了等音調式、量子節(jié)律等20世紀新的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的《單旋律樂曲》不同,小提琴協(xié)奏曲《傳奇》大量運用了浪漫主義音樂的表現(xiàn)手法:氣息綿長,以歌唱語調為基礎,兼用不同的裝飾音、倚音和顫音。增二度強調了印度特色,鋼琴聲部以“豎琴”的華彩增添了獨奏的熱情旋律,加強感情。
斯洛尼姆斯基這位現(xiàn)代音樂大師嘗試了幾乎所有的現(xiàn)代藝術的新技巧,是20世紀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者、發(fā)明者,他音樂風格和形象情感的廣泛性與密切性既存在于大型交響作品中,在小型作品(小提琴獨奏作品《單旋律樂曲》與小提琴協(xié)奏曲《傳奇》)中也有所體現(xiàn)。梅特納曾說:我的藝術“不合時宜”。而斯洛尼姆斯基卻似乎總是處在所有事件的中心,他的一生經歷了許多社會大動蕩;同樣,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斯洛尼姆斯基的音樂之路也并不那么順遂,他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也曾遭遇了許多磨難。但這所有這一切都沒有打倒斯洛尼姆斯基,反而使得他在創(chuàng)作和生活中都更堅定地以為藝術家乃至全體普通人民的尊嚴而戰(zhàn)為主題,斯洛尼姆斯基的小提琴作品《單旋律樂曲》與《傳奇》是他的一生的一個縮影,充分體現(xiàn)了斯洛尼姆斯基個人的音樂風格;這兩部作品不僅體現(xiàn)了歐里庇得斯與屠格涅夫文學作品中的形象,也表現(xiàn)了命運的悲劇,個人與國家、社會的沖突,每個人內心中善與惡的對立。
參考文獻:
[1]吳喜悅:《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小提琴比賽獲獎者》,《人民音樂》2021年第3期,第98頁。
[2]孫洋:《3D樂譜理論支持下音色可視化調節(jié)器機理研究》,《音樂生活》2020年第12期,第13-15頁。
張鎧麟 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博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