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
熟悉寶馬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們的車型對于外觀的設計從來都不是他們重點宣傳的地方。盡管寶馬有像霍夫邁斯特拐角這樣的經典設計,但作為Z4車型,全新的分支讓他不能沿用這些乘用系列車型的一些經典元素。Z4從誕生之初開始,那種靈動的氣息就一直延續(xù)到今天。當我們看到寶馬家族特殊的雙腎格柵越來越大時,Z4依然保留了那一絲優(yōu)雅。前臉如果不是因為M套件的加持,想必這樣秀氣的外觀,很難讓人與性能聯(lián)系到一起。尾部的設計更是沿用了現(xiàn)款類似8系那種修長纖細的尾燈造型,這樣的設計足以突出Z4的靈巧勁兒。
從車側望去,你會發(fā)現(xiàn)Z4的比例被寶馬嚴格的控制住了,全車的配重已經計算到駕駛員乘坐上去以后的比例了,相信人們所說的那種50:50的黃金比例只有當你駕駛過這類車型,你才能感受到那種極致的駕駛感。
Z4的內飾完全沿用了近些年寶馬的內飾風格,這也許是寶馬對于未來內飾設計風格的一個大趨勢,在液晶觸控、液晶顯示及操作便捷度方面寶馬給出了他們自己的答案。相比較其他的德系廠商,寶馬的設計思路及方向往往會比較極端,就像是對于他自己車型駕控感受的執(zhí)著,寧可會犧牲掉一些空間也要保留這些靈魂里的精華。
別看Z4內飾的物理按鍵要遠多于現(xiàn)在市面上很多豪華車型,但你會發(fā)現(xiàn)該液晶顯示的地方清晰簡潔,該需要便捷及快速操作的按鍵直觀簡單。這也許是一臺汽車真正需要的東西,駕駛是唯一需要你全神關注的,其他的一切操作都應當做到最少分神和最少步驟。
當然,能看出寶馬在全力的解決最少步驟這件事,他的語音控制及手勢操作的靈敏度及便捷性真的有待提高。往往手勢操作的錯誤識別,會帶來之后更多的操作步驟,這顯然與他們的設計初衷是違背的。
雖然寶馬的內飾設計一直都不是他們的重點,但也不得不說這樣的設計讓使用的人不會有太多的陌生感,科技的炫酷往往會給人們造成較大的疏離感,學習成本的增加也不是廠商們希望的。
提到寶馬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以制造發(fā)動機擅長的企業(yè)。汽車最核心的技術就是發(fā)動機。而這次寶馬Z4 M40i帶來的B58發(fā)動機將會是未來寶馬車型中的主力型號。這臺機器應用了寶馬旗下幾乎全部先進的發(fā)動機技術。并且在模塊式平臺下,曲軸驅動盤為固定型號,可以一臺變速箱匹配4缸甚至3缸車型,整體結構縮小就可以滿足6缸、4缸、3缸的發(fā)動機制造。但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開發(fā)的源頭是這臺B58發(fā)動機。250kW的最大功率以及500Nm的最大扭矩,帶來的則是讓這臺Z4,在本身結構就設計精妙的車身下,產生動如脫兔的駕駛質感。得益于寶馬發(fā)動機的VALVETRONIC獨門技術,使車輛的油門響應速度幾乎可以說是市面上最靈敏的,當車輛的油門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時,控制車輛行駛姿態(tài)才能變得有意義。
提到寶馬的車型,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內心對于操控感的理解。有人說是指向精準,有人說的車尾靈活,也有人說是動力強勁彎道有信心。但這些說法好像都無法將寶馬的駕駛質感描述準確。在如今科技已經如此發(fā)達,對于已經誕生了100多年的汽車來說,所有的結構早已經是成熟的不能在成熟,市面上很多車型都具備很強的操控感受,而他們的區(qū)別也越來越微乎其微,各家對于車輛動態(tài)的校調也都逐漸達到極致。而寶馬帶給我們的感覺,是車輛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樣的一致性使得寶馬擁有更好的駕駛質感。他的底盤校調、動力系統(tǒng)的配合、車身姿態(tài)的控制,還有在今時今日寶馬對于電子穩(wěn)定程序的動態(tài)設定,這一切組合在一起才是寶馬的魅力。以前寶馬那種靈敏的有些神經質的轉向系統(tǒng)已經不復存在,降低了入門門檻并不是一件壞事,優(yōu)秀的轉向系統(tǒng)依然還在,你對車輛的操控變得簡單了,如果你的駕駛技術具備一定的基礎,這些電子程序過濾掉的路感也依然能被你感受到。路面的細節(jié)你也可以完全掌握。當你催動油門感受到那靈敏直接的動力爆發(fā)時,你會由衷的感嘆,這樣的設定才是對于一臺車的掌控。油門到底絕對不是他的魅力所在,每一匹馬力都能掌握在腳尖的魅力,只有你親自踩過才能在心底發(fā)出贊嘆。
全新一代寶馬Z4 M40i可以說能夠體現(xiàn)出寶馬在近些年對于一臺運動型車的極致設定。從他的賽道成績已經超越比他馬力更大看似更運動的M2C車型就可以看出,Z4沿襲了寶馬家族的優(yōu)秀基因,雖然他只有2個座位,雖然他車頭很長比例看起來不是很協(xié)調,雖然他真的沒有那么暴躁的馬力。但正是這些,在寶馬手中卻能組合到一起,帶給你一種與眾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