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 ? ?要:高海拔地區(qū)的氣候環(huán)境十分適合朝天椒的生長,所以朝天椒栽培也是高海拔地區(qū)的一項重要產業(yè),提高朝天椒栽培的技術水平,能夠讓朝天椒栽培經營者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朝天椒栽培技術的支持下,朝天椒的平均產量可達到2 000~2 200 kg/667 m2,產值可達7 000~12 500元/667 m2,為當地農業(yè)經濟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文章結合高海拔山區(qū)朝天椒栽培的地理氣候條件,分析了朝天椒豐產栽培技術在應用中的技術要點,指出了朝天椒常見病蟲害的具體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海拔山區(qū);朝天椒豐產栽培技術;應用
文章編號:1005-2690(2021)23-0067-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641.3 ? ? ? 文獻標志碼:B
我國西南地區(qū)有許多高海拔山區(qū),高海拔山區(qū)不適合發(fā)展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種植業(yè)。高海拔山區(qū)的環(huán)境溫度要低于低海拔地區(qū),其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4~17 ℃,相對濕度一般在65%~75%,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同時年降水量比較穩(wěn)定,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十分適合種植反季節(jié)蔬菜。朝天椒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味料,其市場消費需求量較高,發(fā)展朝天椒產業(yè)可成為高海拔山區(qū)農民的致富途徑。目前,朝天椒栽培已成為我國高海拔山區(qū)的支柱產業(yè),例如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區(qū)。
1 ? 朝天椒的概述
1.1 ? 朝天椒的特征特性
朝天椒是一種辣度較高的辣椒品種,其植株較為緊湊,椒果生長在植株頂端,果體較小并呈簇生狀態(tài),朝天椒的根系長度一般在15 cm左右,其中主根與側根較明顯,主根與側根上有發(fā)達的根毛,莖稈上不會生長較多的根系。
朝天椒的一級分枝一般為3條,而二級分枝可達3~5條,椒果果型為羊角型,果體尺寸可達7~8 cm,未成熟時果體顏色為青綠色,當生長成熟后果體顏色會由綠轉紅。朝天椒從幼苗定植到收獲一般在40~50 d,采收期較長,收獲椒果數量較多。高海拔山區(qū)栽培的朝天椒其平均產量可達2 000 kg/667 m2左右,選擇高產品種配合先進栽培技術后平均產量可提升至2 500 kg/667 m2。在收獲期內獲得干椒重量可達400~420 kg/667 m2,一些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最高產量可達500 kg/667 m2,由此可見朝天椒的經濟效益較高,是一種十分適合在高海拔山區(qū)種植的經濟作物,能給高海拔山區(qū)的農民帶來較高的收益。目前朝天椒的品種具有較好的抗旱、抗寒能力,產量較為穩(wěn)定,在高海拔山區(qū)有較好的品種優(yōu)勢。朝天椒是一種反季節(jié)作物,一年四季都能生產,同時在市場上的價格較為穩(wěn)定,市場的消費需求量較高[1]。
1.2 ? 朝天椒的生長環(huán)境
朝天椒是一種喜陽植物,在中等光照強度下有較好的生長狀態(tài),可以適應較長時間的陽光照射,采光條件不好時會導致出現落花落果的問題。朝天椒的花期與果期較早且果期較長,可以反復收獲,如缺乏良好的日照條件會降低其坐果率。需要注意的是,朝天椒不適合長時間受到強光直射,暴曬會導致植株的生長速度變慢,甚至還可能發(fā)生日灼病,因此朝天椒適合與高稈作物一起采用間作模式種植,高海拔山區(qū)通過山體遮擋也能達到控制日照時間、光線強度的效果。適合朝天椒生長的溫度一般在20~28 ℃,苗期的溫度一般在18~25 ℃,進入花期后當溫度低于15 ℃或高于32 ℃時,其授粉會受到影響,也會導致落花落果的發(fā)生,當溫度在10 ℃以下時會直接中斷朝天椒苗體生長,進而導致植株死亡。朝天椒生長期的植株白天適溫為20~28 ℃,夜間適溫為18~20 ℃。
朝天椒屬于一年生經濟作物,為了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朝天椒不能與茄科作物連作,高海拔山區(qū)種植朝天椒要保障產區(qū)內良好的排水設施,其作為一種耐旱不耐澇的作物,土壤濕度過高可能導致植株根系腐爛,易發(fā)生病蟲害。因此,高海拔山區(qū)的朝天椒栽培選址工作尤為重要,適合栽培朝天椒的地塊宜選擇在地勢較高、通風效果較好、土壤透氣性較強、排水性能較好的地塊,土壤成分要具有多泥、少沙的特點,選擇土壤肥力較好、較松軟的地塊栽培朝天椒,有利于朝天椒更好地生長。
朝天椒栽培適合一年以上的輪作,如重茬種植則要注意做好土壤滅菌消毒,減少病原菌、害蟲蟲卵的數量,有效防治朝天椒病蟲害的發(fā)生,如重茬仍忽視對病蟲害的預防,就會增加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進而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朝天椒在栽培前必須做好整地工作,要保證產區(qū)內土碎、墑足、畦齊,栽培朝天椒的壟臺寬度一般控制在90 cm,壟間溝寬一般控制在30~40 cm,溝深一般控制在20~25 cm,參數誤差一般要控制在5 cm以下。當朝天椒定植后,要注意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但田間不可存留積水,如田間存留積水超過3 h,則會導致植株萎蔫死亡[2]。
2 ? 朝天椒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 種子處理
為了預防朝天椒苗期的病蟲害,在播種前必須對朝天椒種子進行藥劑拌種、浸種處理,未經過浸種處理的朝天椒種子要先晾曬2~3 d,確保種子干燥后,使用0.2%高錳酸鉀溶液對朝天椒種子進行浸種,浸泡時間20~25 min,浸泡完成后使用清水對種子進行沖洗,沖洗后進行充分攪拌,以去除朝天椒種子中殘破、弱小的個體。完成對種子的篩選后,將飽滿的朝天椒種子浸入48~50 ℃的溫水中,浸種時間為12 h,將浸泡好的朝天椒種子靜置在30 ℃室溫的環(huán)境下4~5 d完成催芽,當種子露白后使用紗布包好,即可開始播種。
2.2 ? 育苗階段
要想保證朝天椒長勢均勻,提升朝天椒的成活率,就要做好朝天椒的苗期管理以及育苗工作。在高海拔山區(qū),朝天椒的播種時間應為3月底至4月中旬,為了避免高海拔山區(qū)氣溫過低阻礙朝天椒生長發(fā)育,可在朝天椒苗期使用農用塑料膜搭建暖棚,暖棚一般為雙層小拱結構,使用暖棚45 d左右即可度過朝天椒苗期。
朝天椒的育苗苗床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土壤肥力充足的地塊,同時要有較好的運輸條件以及排水條件。育苗用的苗床寬度控制在1 m左右,長度控制在8~10 m。搭建的暖棚拱棚高度為0.5 m,外沿高度為20 cm左右。育苗階段所施用的肥料應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搭配尿素及磷酸二氫鉀,具體施肥量根據苗床土壤實際肥力來決定,施足底肥后再澆足底水,待水分充分滲透土壤后使用小刀在苗床上劃出1~2 cm的方格,每個方格內播種1~2粒朝天椒種子。
雖然朝天椒種子已經經過浸種的消毒處理,但為了保證朝天椒幼苗健康生長,在播種前仍要對苗床進行充分的消毒,消毒時使用50%多菌靈900~1 000倍液對苗床進行噴灑施藥,苗床內的播種量為130~150 g/667 m2。應選擇在晴朗無風的中午進行播種,播入朝天椒種子后在播種坑穴上方覆蓋厚0.5 cm的細土,覆土可達到保護朝天椒種子的目的,但要注意覆土厚度不宜過高,過高可能影響朝天椒的發(fā)芽效率。另外,為了防止天氣變化帶來的高溫燒苗問題,當朝天椒出苗后,在晴朗高溫時應揭開兩側棚膜促進棚內通風,在傍晚時再次蓋好棚膜即可[3]。
3 ? 朝天椒豐產栽培技術下田間管理的要點
3.1 ? 水分管理
朝天椒在生長過程中要注意控制田間澆灌水量,根據地表干濕狀態(tài)的實際情況及時澆水,通常對朝天椒的澆水作業(yè)應在陰天或傍晚進行。當朝天椒生長至花期后,要注意一次性澆水量不能過高,按照少澆、勤澆的澆水原則??墒褂玫喂嗉夹g在田間設置滴灌水管,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朝天椒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也能避免土壤濕度過高影響朝天椒生長。
當遇到高溫天氣時,不可澆水過猛,氣溫過高時立刻澆灌大量水分會導致土壤溫度迅速下降,導致朝天椒出現落花、落果的現象。當朝天椒植株高度生長至2.5 cm后,要及時對土壤進行松土除草處理,松土深度要控制在8~10 cm,適當的松土作業(yè)可以提升土壤透氣性以及保水能力。
3.2 ? 肥料的施用
為了促進朝天椒的生長,提升朝天椒產量,必須根據朝天椒長勢以及土壤肥力及時追肥。肥料應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的施用原則,在朝天椒定植后,為了促進朝天椒根系發(fā)育,加快朝天椒恢復速度,應在田間使用元素水溶肥0.5 kg/667 m2,同時加入200 mL的30%甲霜惡霉靈以及300 mL的30%琥膠肥酸銅。
發(fā)現朝天椒出現明顯的營養(yǎng)不足或長勢緩慢的情況時,應在田間施用三元含硫復合肥5 kg/667 m2以及硼鋅鐵鎂肥0.5 kg/667 m2,一般情況下朝天椒定植后15 d左右即可進行第一次追肥,之后按照上述施用量每隔10 d澆施1次。當朝天椒生長至花期后,尿素施用量為8 kg/667 m2,每隔7 d施用1次,有助于促進花蕾的發(fā)育以及植株的分枝生長。當朝天椒進入到坐果期后,為了促進椒果生長發(fā)育,將尿素施用量提升至10 kg/667 m2,并且在追肥中添加復合肥,施用量為20 kg/667 m2[4]。
4 ? 結束語
要想進一步發(fā)展朝天椒產業(yè),應提升朝天椒的產量與品質,因此必須要應用更加先進的栽培生產技術,為朝天椒的生長提供更加有利的生長條件。
參考文獻:
[1]朱偉嶺,蘆志紅,齊衛(wèi)強,等.簇生朝天椒-小麥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guī)程[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9(5):205-208.
[2]繆武,劉榮云,鄧鑫,等.鮮食大果朝天椒新品種飛雁的選育[J].中國蔬菜,2020(6):90-92.
[3]周華.不同栽培密度對朝天椒植株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福建農業(yè)科技,2020(3):40-43.
[4]王傳福,雙紅.豫東地區(qū)朝天椒間作套種高產栽培新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2):15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