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顏芬
(南陽市宛城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河南南陽473000)
正畸治療是通過各種矯正裝置對病患牙齒、面部骨骼、頜面部神經及肌肉進行調整,平衡口頜系統(tǒng)、維持咀嚼功能良好的過程[1]。支抗是一種在正畸治療過程中的穩(wěn)定裝置。傳統(tǒng)支抗可起到一定矯正作用,但均存在穩(wěn)定性差、舒適性差等問題,治療效果不佳。近年來,微型種植體支抗被逐漸應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療過程中,不需與骨結合,通過骨組織嵌合力達到正畸的目的,具有穩(wěn)定性好、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勢[2]?;诖?,本研究采用微型植體支抗治療口腔正畸患者,旨在進一步觀察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進行口腔正畸的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視其臨床治療方案的不同給予分組,分為對照組(傳統(tǒng)正畸,n=50)及觀察組(微型種植體支抗,n=50)。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8~37 歲,平均年齡(28.35±4.83)歲;致病原因:外傷18例,牙周病導致牙齒松動、脫落16例,齲齒拔除11例,其他5例;受教育年限9~2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4.72±2.53)年。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8~38 歲,平均年齡(28.43±4.76)歲;致病原因:外傷17例,牙周病導致牙齒松動、脫落15例,齲齒拔除14例,其他4例;受教育年限9~19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5.03±2.61)年。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正畸治療,于第1 磨牙與第2 磨牙處帶環(huán),教會入選者口外支抗的正確使用方法,與橫腭桿結合治療,佩戴Nance 弓保持器(不低于14h/d)以加強支抗,牽引力約為200~300g/側,下頜于第2 磨牙處帶環(huán),給予舌弓保持器以加強支抗。囑咐入選者定期復診(1 次/月),根據(jù)入選者情況對加力值進行調整,正畸時間12~18個月。觀察組給予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選擇Dentos Inc.公司型號為Vector TAS 的微型種植體支抗。常規(guī)清潔口腔后對入選者口腔局部進行浸潤麻醉,提前將患牙采用黃銅絲分開,并標記植入部位。檢查入選者牙根形態(tài)及位置,確?;佳乐車M織結構正常。而后切開牙槽翻模部位黏膜,將微型種植體植入。結束后通過X 線檢查確保微型種植體與牙根關系良好。術后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囑咐患者定期復診(1 次/月)。
1.3 評價指標:①通過社區(qū)牙周指數(shù)(CPI)[3]對兩組入選者牙周健康進行觀察,CPI 計分標準:牙周健康計0 分,牙齦炎、探診后出血計1 分,牙石計2分,早期牙周病計3 分,晚期牙周病計4 分;②通過牙齒咬合力測試儀(BOSL-S06)對兩組入選者咬合力進行檢測;通過稱重法檢測咀嚼效率:取2g 花生要求入選者兩邊均咀嚼20 次,咀嚼完成后對所有咀嚼物進行收集,利用篩子(200 目)進行過濾,測量未過濾咀嚼物重量,對咀嚼前后咀嚼物重量變化比進行計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牙周指數(shù):治療后,兩組入選者牙周指數(shù)均低于治療前,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結束后牙周指數(shù) (±s)
表1 兩組治療結束后牙周指數(shù)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對照組(n=50) 3.42±0.51 2.59±0.64 12.1720.000觀察組(n=50) 3.37±0.53 1.87±0.45 23.2550.000 t 值 0.481 6.507 - -P 值 0.632 0.000 - -
2.2 咀嚼功能:治療后,兩組入選者咬合力、咀嚼效率較治療前高,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咀嚼功能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咀嚼功能比較 (±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 組別 咬合力(Ibs) 咀嚼效率(%)治療前 對照組 109.23±11.3261.47±8.75觀察組 108.91±11.1861.24±8.43 t 值 0.142 0.134 P 值 0.887 0.894治療后 對照組 116.79±12.46a 75.64±9.52a觀察組 142.54±12.87a 91.28±9.85a t 值 10.165 8.073 P 值 0.000 0.000
口腔畸形是口腔科常見疾病,不僅嚴重影響患者口腔健康,還易對患者消化功能產生損傷。支抗是臨床治療口腔畸形患者的重要裝置,其在正畸治療過程中不僅起到矯正的作用,還需確保牙齒穩(wěn)定性,因此成功正畸的關鍵在于選擇合理而有效、穩(wěn)定的支抗[4]。
臨床傳統(tǒng)常采用Nance 弓、橫腭桿、固定舌弓等支抗裝置治療口腔畸形患者,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口腔畸形情況,但此類支抗裝置穩(wěn)定性不佳,易出現(xiàn)松動、移位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損傷牙周組織,出現(xiàn)不適感,對患者治療配合度產生影響,難以達到理想治療效果,甚至治療失敗[5]。微型種植體支抗不僅可以有效預防牙齒移位問題,確保治療穩(wěn)定性,還可解決骨性前牙深覆蓋、磨牙下垂等問題[6]。本研究通過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口腔正畸患者,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牙周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且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該治療方式利于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提高咀嚼功能。分析其原因在于,本研究中選用的Vector TAS 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體積小、堅固性好、重量輕等特點,可在頜骨任意位置進行植入,整個植入過程僅需5~10min,操作簡單,且患者舒適度高,促使患者治療配合度增加。微型種植體與骨內結合種植體存在較大差異,其不需與骨結合,而依賴于骨組織的嵌合力,支抗植入后立即加力,有效縮短治療時間[7]。彭秋實[8]等研究指出,微型種植體支抗植入后立即加力,促使骨質、種植體間纖維化組織形成,有效確保種植體穩(wěn)定性。除此之外,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相對簡單的取出過程,無需麻醉,僅通過反向旋轉取出即可,對患者牙齦刺激較小。
綜上所述,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效果顯著,利于改善牙周指數(shù),提高咀嚼功能,促使患者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