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泰養(yǎng)
【摘要】我國在小學的體育課的教育中,往往是重視對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的培養(yǎng)。隨著安全事故在小學生日常生活中頻頻出現(xiàn) ,社會各界的目光也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對加強小學生安全教育管理方面。但是,從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我國的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培訓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如何將規(guī)范的安全教育在小學中進行推廣是我國現(xiàn)階段體育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安全教育視角下小學體育課育人功能的實踐研究,希望對此工程的推進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體育課;小學生;安全教育
一、前言
小學教育是每個學生的必經(jīng)之路,對他們進行規(guī)范的安全教育培養(yǎng),可以減少他們在生活中受到傷害的可能性,使他們能夠更加茁壯的成長,在祖國今后的建設中能多貢獻一份力。尤其是小學生正處于對未知事物探索的階段,對其具有的風險及威脅無法給予全面評估及鑒別。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容易發(fā)生意外事故。正因如此對體育教學明確更嚴格的要求與規(guī)定,在體育的教學中常常伴隨著運動,這使得學生們受傷的風險大大增加。與此同時,由于學生們在之前的學習中并沒有獲得專業(yè)的指導在進行體育運動經(jīng)常會因為運動不當弄傷自己,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下滑。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生們在進行體育課時以玩樂的態(tài)度進行對待,并沒有提高體育課的安全意識。使其在進行相關體育運動時,并沒有危機感,最終因動作不當傷到自己。當在體育的教學中經(jīng)常的發(fā)生類似事件,會打消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不利于體育課的開展。所以,在小學生的體育課上應該加入一些安全常識的教育,使小學生在教育中獲得一些安全技能,讓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故發(fā)生。
二、彰顯體育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小學體育教育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課堂內的體育教育和課堂外的體育教育。體育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為數(shù)不多的能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瞬間結合的課程,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們進行安全教育最為合適。
1.體育課堂加強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國家法律法規(guī)明文規(guī)定:體育教育作為小學教育主要學科,要承擔起安全教育的義務和責任,而我國政府也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條文。絕大多數(shù)的體育教育者要利用體育教育中課外教學的優(yōu)勢,盡可能彰顯出體育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及地位,且為學生發(fā)展提供良好規(guī)范的安全培訓及指導。
(2)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安全教育需要與多個學科相融合。僅僅用單一課程對學生們進行安全教育很難起到理想中的效果。安全教育的課程內容進行分部處理,一部分的課程內容是通過體育課堂來灌輸與講解的,有目的地進行體育教育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安全教育,并為學生們的安全提供多一份的保障。
(3)為小學生提供安全知識和必備技能:小學生還在生長發(fā)育階段,并沒有掌握必備的安全知識和自衛(wèi)的手段。這些因素使其變成頻繁遭受意外傷害的被動者。若要扭轉這種狀況,一定要注意改變其不足和缺陷。最單一、最合理的手段是增強其實踐應用能力。對于現(xiàn)今小學教育課程而言,體育教育是為宜關注學生們身體成長的學科。因此,體育教育必須承擔教授小學生安全技能和自衛(wèi)手段的責任。
2.體育課開展安全教育的對策
(1)擺正小學生安全教育的位置:一方面需要在思想上給予高度重視。體育課程已成為學校教育體系的一個不可或缺大內容,因為學校體育教學存在獨特性,在安全方面的要求是非??量痰?,對此,安全教育是學校體育課堂中的一個核心內容。以往,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往往處于忽視的態(tài)度或只有發(fā)生安全問題之后才引起重視。這不僅是體育老師個人的責任,這也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需要創(chuàng)建長效、科學的制度。同時,要提前做好體育安全事故處理的各項預備工作,由此能夠達到預防的目的,同時能夠對即將出現(xiàn)的安全風險給予防范。另外,當安全事故出現(xiàn)后,一定要將其有效地控制及管理,針對意外的安全風險,需要第一時間處理,并將其帶來的危害控制在合理單位內,確保其朝著樂觀的方向轉變;同時,還需要創(chuàng)建體育安全教育的課程考核評估體系,并將其當作學校、體育教師進行業(yè)務考核、職稱評定的一個關鍵指標。最重要的是,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在向學生灌輸相關體育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yǎng)。安全是核心,專業(yè)知識是目標。將安全意識與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全面融合。在預防環(huán)節(jié)務必要加強風險的全面評估,盡量做好提前準備,對哪些環(huán)節(jié)、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的安全問題給予有效的防控,同時要實施科學、有效的策略,由此能夠盡可能地預防安全事件的出現(xiàn),由此能夠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2)健全立法和規(guī)章體系:一是積極開展立法工作,依法推進,扭轉學校體育教育工作以往的被動尷尬現(xiàn)狀,降低體育教師的工作壓力。家長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包括:孩子在校期間,教師是重要的責任人和監(jiān)護人,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只要在校期間發(fā)生安全問題,一定要學校承擔主要責任。因為在體育安全事故中,并未明確清晰、完善、合理的可行策略,也缺乏合理的法律規(guī)定做支撐,對此,需要積極開展相關立法工作,明確具體的責任人,確保有法可依,當發(fā)生小學體育安全事故之后,能夠明確相應的責任人,以便于依法辦事,確保相關問題得到有效地處理。二是健全學校體育安全培訓的相關規(guī)章體系。相關內容包括:明確體育項目、體育活動的安全教育規(guī)章條例,確保廣大師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及課下鍛煉的人身安全,給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環(huán)境為切入點;備置齊全的體育器材、提供廣闊的體育場地等,確保整個操作更安全、更高效,同時還需要保障公共財產(chǎn)得到有效地保管與維護,這也是確保教學活動有效推進、維護學生人生安全的基本條件;頒布學生課間操的安全管理條例,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務必要完善與學校體育相關的法規(guī)條例,并對相關理論進行積極學習,同時根據(jù)學校、年級、班級等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體育教學活動,利用體育與健康實踐課堂、班級會議等手段,督促學生能夠全面了解體育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安全問題,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注意要點,并明確對應的解決策略等。
(3)適合在體育教育中進行安全教育:在小學教育的所有課程中,很少有像體育教育這樣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外的教學。在教學的理念上,一般的課程在意的是知識深度的研究,需要對知識進行長時間的積累。而在體育教學的教育培養(yǎng)中更加地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換句話說,體育學習帶來的好處并非完全體現(xiàn)在文化知識的提升方面,而在于提高身體素質,掌握技能并在行為和態(tài)度上進行轉變。由此能夠決定體育教學課堂的具體教學模式及手段,即由活躍游戲和各種鍛煉方法組成,在實際課堂中,每一位學生不但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在實踐著體育運動的各項技巧。體育學習的好處有很多,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身體變化來體現(xiàn)出來。當然,在體育的教學中也包含知識教學和德育,但是,主要是對運動技巧進行教學。這是體育課的最大特點。體育的這一特征使其在小學生中很受歡迎。在體育教學中加入安全教學可以輕松地使學生對安全教育產(chǎn)生興趣。安全教育和體育教育相結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為培養(yǎng)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做鋪墊。
(4)教育內容的兼容性使他們能夠互相滲透:體育課中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人們在與自然的長期斗爭中總結的經(jīng)驗和技能。例如,奔跑、跳躍、投擲田徑運動和沉迷于技能,在安全性能的教授中也需掌握這些技能。通過跑步、跳躍、爬山等訓練,小學生能夠在遭遇危險的情境下快速遠離高危環(huán)境。此外,體育特別強調保護。運用這種保護能力,可以使學生在面對生命危險時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和他人。在體育課堂中逐步提升安全教育的重要地位,在體育運動中彰顯出安全教育的優(yōu)勢,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逐步增強集體意識及能力,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自助和互助技能,這是對小學生的安全最好的防護。
3.體育課堂安全技能的培養(yǎng)
結合體育課程的特征及作用,需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與安全自救相關的能力。包括奔跑、跳躍、攀爬、著陸緩沖、身體傾斜、處理傷害的簡單能力。通過練習跑步、跳躍、攀爬和其它技能,他們能夠在遭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盡快擺脫困境。這些技巧可以在田徑上使用梯子,攀巖繩和其它設備進行。降落保險杠和身體傾斜等技能是防止跌倒和撞擊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以通過體操技巧來發(fā)展。完成活動后,請向學生說明現(xiàn)實生活中的角色,并讓學生們勤加練習。
三、建議
在小學體育課進行安全教育具體系統(tǒng)化的特點,需要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與資源,在社會、學校、家庭等教育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是社會各界人士都參與進來進行明確的分工,為學生的安全貢獻一份力量。將體育課安全教育的教學中心由灌輸理論知識轉移到技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利用教育逐步增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才能完全杜絕小學生意外傷害的發(fā)生,并為社會發(fā)展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蔣新捷.每年有16萬兒童死于意外傷害[N].中國青年報,2006-3-31(6).
[2]教育部.2006年全國中小學安全形勢分析報告[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703/20781.html.
[3]勞凱聲,孫云曉.新焦點:當代少年兒童人身傷害研究報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4]梁利民.我國體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