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玉,劉 華
(揚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古語有云:力在則聚,力亡則散。一個團隊只有具備合作意識,才能取得成功。親和力是促成合作的原因。所謂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就是要生活的話語講理論,讓思想與現(xiàn)實互動中保持活力,以自信、奮斗、擔當?shù)木癯鋵嵶约骸?/p>
從古至今,不論是孔子因材施教,還是杜威的“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jīng)驗中心”,無數(shù)教育學家從各個方面研究教育。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也是具有思想的人,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友好關系,共同激起思想的碰撞。親和力是一種教育資源,能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中學思政課的教學親和力則是讓學生在思想政治實踐中體會到親近感、友好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理論指導實踐。
“思政課就是要實在地講主流政治,絕不能打擦邊球。但是在講得過程中,要打破常規(guī),找到新穎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把問題講透?!盵1]中學思政課對學生有著方向引領作用,通過思政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中學思政課更要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互動與交流,不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是要貼近生活,使學生與教師產(chǎn)生思想火花,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和積極性。中學思政課本身具有枯燥性、理論性,因此,思政課教學更要從學生生活出發(fā),鏈接社會熱點,貼近學生現(xiàn)實需要。
思政課有著生活化、實踐化和人性化的特點。中學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以高中思政課為例,課程名稱就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即使是哲學部分也與生活相連接,將哲學融入生活,使哲學更加生活化、通俗化。中學思政課的突出特點是實踐化。教學內(nèi)容不僅僅是理論的灌輸,更重要的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還具有人性化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幫助學生更好成長。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關注學生發(fā)展;與學生建立新型關系,促進師生共同合作;追求自身發(fā)展與完善,做學生的榜樣。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通過示范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叭绻皇蔷屠碚摻虒W,只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是上不好中學思政課的。因此,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將理論講透徹,還要通過教師示范和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盵2]只有教師自身素質高、擁有高尚的人格品質,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互動,做事言而有信、身體力行,才會成為學生喜愛的人,課堂就會豐富多彩。學生對思政課產(chǎn)生興趣,喜歡教師教學風格,思政課充滿親和力和感染力,這樣以來教師便贏得學生內(nèi)心的尊重和認可。
親和力是教師展現(xiàn)自身魅力的一種潛在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親密互動,促進情感交流,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自然思維跟隨教師一起轉動和學習。學生的興趣、關注點會跟隨教師的導入、教學,課堂效率和質量也會隨之提高。就中學思政課而言,課程內(nèi)容本身就偏重理論化,思政課教師如果偏重理論宣講,或只是理論知識灌輸,那么最終學生學到的知識很少,教學效果也會不佳。[3]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會隨著增大,學生會對思政課產(chǎn)生厭惡心理。一但厭惡心理的產(chǎn)生,那么這門課就失去了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親和力,學生會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境進行學習活動,學習效率也會得到提高。學生也具有差異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親和力能更好促進后進生的發(fā)展。教師關心每一位學生,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使后進生表現(xiàn)出積極的學習興趣并建立自信,逐漸變差轉優(yōu)。因此,中學思政課教師更要注重教學親和力,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提升學生參與思政課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很難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往往會打破學生想象的思維空間,將學生納入應試學習的軌道,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教師的親和力無從談起。課堂教學成了教師講解知識、理論的傳達方式,學生只是接收知識的“機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沒有發(fā)揮。只有思政課教師具有親和力,才能夠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情感溝通,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感,學生會更有積極性進行學習活動。[4]思政課教師要具有親和力,教師必須有清晰的定位,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與學生站在同一水平線上,使以一種主動學習的心態(tài)完成學習過程。
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能力的主要標準,也是衡量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主要依據(jù)。高中課堂上很多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效率,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單向地灌輸重點、難點。由于學生學業(yè)競爭壓力增大,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像中學思政課這樣的課程相較于語數(shù)外來說,地位明顯下降,很多地方為了學生升學率,只重視語數(shù)外而忽視了思政課等課程。由于這種傳統(tǒng)思想,很多中學思政課教師也降低了自己的教學積極性,只滿足于課堂教學,而忽視了教學科研工作,因此教師要重視對中學思政課的定位。這種傳統(tǒng)教育思想在多數(shù)人的腦海里根深蒂固。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大力宣傳并且改變這種思維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平衡中學思政課與語數(shù)外課程的地位,引起學生的重視。
所謂思想教育的針對性就是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教授的理論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相連接。教師教書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學生,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把握好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的設置。調(diào)查顯示,中學思政課教學過于理論化,沒有與實際相連接,因此,中學思政課要針對實際生活,落到實處。思政課教學要明確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內(nèi)容,把握邏輯關系。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也是更好關注學生需求,才能提高親和力。[5]提高針對性是增強親和力的基礎。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相互合作的過程。學生學得好離不開教師的努力。教師的親和力是一個關鍵點。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不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而忽視學生主動性,在課堂上總是擺著一副說一不二的架子,沒有真正與學生實現(xiàn)平等互動。教師用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自然得不到學生的支持與贊同。作為教師應該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以朋友的角色與學生平等交流、學習,尊重學生。同時也要伴有真情,用真情打動人心。有真實情感的課堂才會讓學生沉醉其中,才能提高親和力。思政課教師應以共同學習者的身份傾聽學生的意見,主動了解學生心理,與學生成為朋友。
思政課在學生心中枯燥無味,思政課教師在學生心中形象也有待提高。因此,就要塑造教師的新形象,教師要富有親和力?!八枷胝谓處熞ψ鲆晃弧崱慕處?,要有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踏實的工作作風,還要善于反思。同時,做一位‘前衛(wèi)’的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把握時代脈搏,跟緊時代步伐。此外,還要做一位‘和諧’的教師,做到以人為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服務于學生?!盵6]作為思想政治教師要改變固有形象,通過幽默風趣的風格,提高個人魅力,使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縮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樣才能提高親和力。此外,思政課教師要堅守終身學習的職業(yè)道德,要關注時事政治的發(fā)展,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中學思政課有著理論性、枯燥性特點,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往往將課堂內(nèi)容進行枯燥地講述,學生感到無聊或是無感,因而降低了中學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中學思政課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的理論高度,還應該散落在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學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九門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有它的重要性和作用,因而中學思政課要與其它課程相鏈接,實現(xiàn)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中學思政課與數(shù)學課之間沒有太多聯(lián)系,但理科知識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借助于數(shù)學中的觀察、分析、運算等思維訓練方式,從而探索并總結中學思政課的學科訓練模式。在實際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強調(diào)綜合教育,多方配合。教育合力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育合力的形成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團結合作?,F(xiàn)實生活中,教育合力的形成是非常艱難的。各科教師風格、習慣不同,每一門課程性質都相差很多,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導致了學科之間很難建立起橋梁。因而,中學思政課要與其它學科建立聯(lián)系,搭建橋梁,使學生將學科知識與影響力串聯(lián)起來,逐漸形成教育合力。
新課程下的多元化評價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和達到教學目的為中心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再停留學生成績單方面狹隘的評價,更要注重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的多元化評價方式。學生在中學發(fā)展階段,隨著獨立性等特征的日益明顯,中學生渴望獲得教師及身邊人的重視,因而更加注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在學生心目中最具有權威性。得到教師的鼓勵、肯定的評價,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會得到提升。教師的激勵機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是激發(fā)學生質疑、發(fā)表獨特見解的過程。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組成雙邊互動的過程。師生互評會更好引導學生積極健康的全面發(fā)展。學生之間的互評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學生之間相互比較、學習,通過“鏡子”來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優(yōu)缺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7]40-41自我評價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7]2-3自我評價是促進學生自我批評、自我反思、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在課堂評價中,不僅要多元化,還要注重評價的激勵性、真實性、平等性、自主性,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中學思政課核心素養(yǎng)主要涉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學生在生活中一直都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秉持著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八字,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服務,將中學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實踐相鏈接。精神力量是無窮的。中學思政課課堂也要將科學精神落實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能夠做出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國公民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思政課教學要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在遇到問題時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合法權益。我們每一個人都處在社會大熔爐里,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學生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關心和保護。每個人都要有序參與公共事務,承擔社會責任。中學思政課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會學生學習的同時,還要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服務活動,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在疫情期間,很多學生積極參與抗疫服務活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創(chuàng)新是力量之源,是發(fā)展的基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對學生發(fā)展的要求,現(xiàn)階段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不僅僅停留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上,還要求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
傳統(tǒng)思想政治課一般由教師為主導講授知識內(nèi)容,但是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chǎn)生疲勞感,最終對中學思政課失去興趣。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課堂不再是單一的講授教育模式,科學技術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學思政課教師要使用多媒體,但少數(shù)教師還采用單一講授法形式進行教學。思政課很多時候都是教師進行書本重點的圈劃、講義的講解,并無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對時事政治也是從做題中了解?,F(xiàn)代教學要改變單一講授模式,整合課程資源,把社會熱點引入課堂,和學生剖析輿論焦點,用榜樣去激勵學生,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不僅僅要學習、吸收社會熱點和課程資源,也要從自身出發(fā),通過體態(tài)語言來展現(xiàn)教學魅力,用幽默來展現(xiàn)人格吸引力。課程資源等是通過語言、文字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但是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才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親切熱情的面部表情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體態(tài)語言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會更好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師豐富的面部表情、體態(tài)語言和幽默的風格中,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會被挖掘,學生也會提高對思政課的期待值。除此之外,像《大圣歸來》《哪吒》《大魚海棠》等國漫電影和《王者榮耀》《荒野求生》等學生興趣濃厚的材料都應該被引入課堂,學生發(fā)現(xiàn)與思政課教師有著共同的話題,自然會敞開心扉交談?!安粌H僅是把材料引入課堂,自然也要帶學生走出課堂,做到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盵8]
現(xiàn)今,中學思政課面臨著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往往伴隨著機遇。中學思政課親和力與思政課教師密切相關,而在中學思政課的主陣地,教師就要拿起教學武器,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通過與學生建立情感的橋梁,與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除此之外,課堂教學要引入有效、有趣的教學方式,有效利用對話這一交流方式,教師以共同學習者的身份,把課堂話語權交還給學生,更好提高思政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使中學思政課教學更富有親和力,讓學生樂學、愛學,培養(yǎng)興趣,打破傳統(tǒng),推動中學思政課更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