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
王冕好學(xué)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zé)蹊田者,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觯鹣ド?,?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官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選自《元史·王冕傳》)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后,總會默默地記住。晚上回家,他把自己的牛忘記了,有一個人牽了牛來,責(zé)備牛踩了莊稼。父親大怒,拿起鞭子打王冕,過后,王冕仍是這樣。王冕的母親說:“這孩子對讀書如此癡迷,為何不由著他呢?”于是王冕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亮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坦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了這件事,對此感到很詫異,將王冕收作學(xué)生,王冕發(fā)奮學(xué)習(xí),終于成為了一個博學(xué)多通的儒生。韓性死后,他的門人侍奉王冕就像侍奉韓性一樣。當(dāng)時王冕的父親已經(jīng)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親接到越城贍養(yǎng)。時間長了,母親想要回老家,王冕就買了牛來駕母親的車,自己身穿官服跟在車后。鄉(xiāng)里的小孩子都在路旁譏笑他,王冕自己也笑了。
●思考練習(xí)
1.解釋下列黑體字的意思。
(1)竊入學(xué)舍
(2)聽已
(3)冕因去
(3)錄為弟子
2.翻譯下列句子。
(1)或牽牛來責(zé)蹊田者,父怒,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鄉(xiāng)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這兩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二
陶潛之略傳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逼渥孕蛉绱?,時人謂之實錄。其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融然①。未嘗有喜慍之色惟遇酒則飲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嘗言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fēng)颯至,自謂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張,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選自《晉書·陶潛傳》,有刪節(jié))
[注釋]①融然:和悅的樣子。②畜:通“蓄”,收藏。③徽:系琴弦的繩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年少時便志向高遠(yuǎn),學(xué)識淵博,又善于寫作,天資聰穎,不拘小節(jié),追求真性情,率直而自得其樂,被鄉(xiāng)里鄰居所看重。
他曾寫過一篇《五柳先生傳》來說明自己的情況:“(我的住所)四壁殘破,不能擋風(fēng)遮陽。穿著簡陋的粗布衣服,盛食的簞瓢常常是空的,但我還是安然自若?!彼约哼@么說,當(dāng)時的人也說確實是這樣。他的親朋有時帶著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辭。每當(dāng)喝醉的時候,就十分滿足地酣睡過去。從沒有高興或生氣的樣子,只要遇到酒就喝,有時沒酒,也照樣不停地吟誦。月亮高懸的夏日晚上,平淡而閑適,他在北窗邊的床上躺著,清風(fēng)輕輕吹來,他感覺自己就是羲皇一樣的高尚之人了。他天生不懂音樂,卻收藏有一張素琴,琴弦和琴徽都不齊備,每當(dāng)參與朋友們喝酒的活動,他都會撫著琴一起唱和,他說:“只要能領(lǐng)會琴中的樂趣,何必在意琴的聲音呢?”
●思考練習(xí)
1.解釋下列字的意思。
(1)嘗
(2)慍
(3)輟
(4)但
2.請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
未 嘗 有 喜 慍 之 色 惟 遇 酒 則 飲 時 或 無 酒 亦 雅 詠 不 輟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淵明無論是在窮困之時,還是在酒醉之后,都能始終保持一種樂觀開朗、超然物外的心態(tài)。請在文中找出與“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個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三
柳宗元傳
元和十年,例移①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②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fù)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zhí)友,何忍見其若是?”即草奏章,請以柳州授禹錫,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錫終易連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質(zhì)③錢,過期則沒④入錢主,宗元革其鄉(xiāng)法。其以沒者,乃出私錢贖之,歸其父母。江嶺間為進士者,不遠(yuǎn)千里隨宗元師法;凡經(jīng)其門,必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時年四十七。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⑤其喪及妻子還于京師,時人義之。
(選自《舊唐書·柳宗元傳》,有刪改)
[注釋]①例移:古代官員按慣例調(diào)任。②播州:今貴州遵義,當(dāng)時為偏遠(yuǎn)荒涼的地方。③質(zhì):抵押。④沒:沒收。⑤營護:料理,護送。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和十年,(柳宗元)按舊例被移作柳州刺史。那時朗州司馬劉禹錫被移作播州刺史,詔書下達(dá)時,柳宗元同自己親近的人說:“劉禹錫有老母,年事已高,如今他要到蠻荒遠(yuǎn)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絕域的地方,來回有上萬里的路程,哪能讓他和老母一起去。而如果母子各在一方,這便成了永別。我和禹錫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們母子這樣呢?”于是柳宗元立刻起草奏章,請求把柳州授給劉禹錫,自己前往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請照顧劉禹錫母子,所以劉禹錫最終改授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柳州有個風(fēng)俗,可以用男或女作為抵押去借錢,如果過期沒還錢,人質(zhì)便被錢主沒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了這種風(fēng)俗。對那些已經(jīng)被錢主沒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錢將他們贖回,歸還給他們的父母。長江至嶺南之間,凡是想考進士的人,都不遠(yuǎn)千里來跟隨柳宗元,拜他為師;凡是經(jīng)柳宗元指點過的人,一定會成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柳宗元去世,終年四十七歲。觀察使裴行立幫柳宗元辦理喪事,并護送他的妻子和兒女返回京師,當(dāng)時的人都贊揚他很有義氣。
●思考練習(xí)
1.下列黑體字與“請以柳州授禹錫”中的“以”意義相同的是( )。
A.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B.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C.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D.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2.選文體現(xiàn)了柳宗元為友、為官、為師三個方面什么樣的特點?試用自己的話概括。
(1)為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