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丁利強,王秋菊
奶牛妊娠期水腫病的診治
鄒杰,丁利強,王秋菊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畜牧獸醫(yī)技術服務中心,山東 威海 264400)
文章對奶牛妊娠期水腫病的病因、癥狀、診斷、治療方法進行了簡要探討,同時對該病的預防及護理作了說明,以期為防治本病提供參考。
奶牛;妊娠期;水腫病;治療;預防
奶牛妊娠期水腫,是指奶牛妊娠后期在腹下、四肢和乳房等處發(fā)生水腫,同時伴有食欲、精神不振等全身癥狀的一種疾病。該病對奶牛養(yǎng)殖的經濟效益易造成較大損失,應引起重視。
奶牛在妊娠末期,由于胎兒迅速發(fā)育,子宮體積逐漸增大,使腹壓不斷增加,同時由于母牛行動不便運動減少,使腹下、乳房及后肢的靜脈血液流速滯緩,引起毛細血管壁滲透壓增高,使血液中水分滲出增多,阻礙組織液回流到靜脈內,造成組織間隙的水分積留,從而引起水腫。
妊娠奶牛的浮腫常從腹下及乳房周圍開始,以后逐漸蔓延至前胸、陰門,有時甚至可波及到后肢的跗關節(jié)。浮腫一般呈扁平狀,左右對稱,觸診水腫部位質地如面團,指壓有凹痕,皮溫稍低,皮膚緊張有光澤。病情嚴重時奶牛步態(tài)拘緊,食欲減退。
一般根據(jù)臨床癥狀即可確診,應與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加以區(qū)別。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病牛消瘦明顯,水腫部位多見于頜下及眼瞼處,腹下、前胸處較輕,且通過調整日糧,加強營養(yǎng)即可逐漸消除水腫癥狀。
(1)改善飼養(yǎng)管理,給予母牛富含蛋白質飼料,減少多汁飼料及食鹽的飼喂量,提供適量飲水,保持適當運動。
(2)對較重病例治療應以強心利尿、消除水腫、控制感染為主。
(3)中醫(yī)治療以補腎、理氣、養(yǎng)血和安胎為治療原則。可用炒白術30 g、砂仁20 g、當歸30 g、川穹30 g、白芍30 g、熟地30 g、黨參30 g、陳皮30 g、蘇葉25 g、黃芩30 g、阿膠30 g、生姜20 g水煎服[1]。
妊娠母牛應保持經常運動,并注意飼料搭配。到妊娠后期更應注意保持適量運動,不可長期栓系。欄舍內多墊干土或鋪墊軟草,注意保溫,避免風寒雨淋,可以有效降低本病的發(fā)生。
[1] 劉海東, 李巖, 洪雪, 等. 北方高產奶牛妊娠浮腫的診治[J]. 養(yǎng)殖與飼料, 2011(1): 44-45.
(2021–03–10)
S858.23
B
1007-1733(2021)08-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