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黃艷青
江西省新余市中醫(yī)院 (江西新余 338000)
帶狀皰疹屬常見皮膚病,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臨床癥狀多表現為水泡伴疼痛、皮膚紅斑等,嚴重時可產生后遺神經痛等并發(fā)癥,影響日常生活[1]。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常呈現刀割、針刺樣疼痛,且癥狀持續(xù)時間可達數月,多數患者受疼痛影響難以入睡,致使睡眠質量及生命質量明顯下降。針對此類患者,臨床多采用鎮(zhèn)痛、抗病毒等藥物以緩解疼痛,但效果欠佳,且易產生不良反應。穴位貼敷屬中醫(yī)護理技術,具有獨特的臨床效果。微波治療儀屬物理干預手段,其原理為通過照射傷口部位,促使組織溫度升高,加快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減輕疼痛[2]?;诖?,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貼敷聯合微波治療儀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49例)與觀察組(48例)。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51~75歲,平均(63.36±4.45)歲;病程2~8個月,平均(4.85±1.12)個月;疼痛部位,腰部11例,腹部9例,眼部8例,其他部位2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48~75歲,平均(62.24±4.38)歲;病程2~7個月,平均(4.81±1.09)個月;疼痛部位,腰部15例,腹部7例,眼部8例,其他部位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且疼痛時間持續(xù)1個月以上;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皮膚??;認知、交流障礙;干預前1個月存在抗病毒治療史。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予以患者常規(guī)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了解其疼痛情況,并實施按摩、冰敷等止痛措施,必要時遵醫(yī)囑予以鎮(zhèn)痛藥;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勤換衣物,做好皮膚保護工作。
觀察組采用穴位貼敷聯合微波治療儀護理。(1)穴位貼敷:取五倍子、吳茱萸、桂枝、白附子、白芥子、冰片各15 g,使用現榨姜汁將藥物調至成扁圓狀藥餅,利用醫(yī)用橡皮膏將藥餅貼至阿是穴痛點明顯處,沿神經走向進行貼敷,根據疼痛區(qū)域大小選擇藥餅使用量(4~5個),12 h/次,1次/d,持續(xù)使用15 d。(2)微波治療儀:使用天津市順博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SW·GIAS 型微波治療儀,設置輸出功率為30~50 W,頻率為2 450 MHz,選擇方形外輻射器,與照射部位保持3 cm,周圍禁止擺放金屬物品,持續(xù)輸出微波20 min,1次 /d,持續(xù)使用15 d。
(1)比較兩組疼痛程度和睡眠質量:干預前、干預15 d 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疼痛程度,使用長度為10 cm 的標尺,囑患者用筆于標尺上標出可反映其自身疼痛程度的位置,0端為無痛,10 cm 端為劇烈疼痛,1 cm 代表1分;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評估兩組睡眠質量,包括入睡時間、總睡眠時間、日間情緒等8個條目,>6分表示失眠,分數與睡眠質量成負相關。(2)比較兩組生命質量:干預前、干預15 d 后,使用皮膚病生命質量指數(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評估[3]兩組生命質量,包括生理、心理、穿衣等10個條目,每個條目3分,總分30分,分數和生命質量成負相關。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5 d 后,觀察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比較(分,±s)
表1 兩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疼痛程度 睡眠質量干預前 干預15 d 后 干預前 干預15 d 后觀察組 48 6.30±1.29 2.38±0.64 5.17±1.26 1.48±0.67對照組 49 6.47±1.50 4.01±1.45 5.04±0.74 2.75±0.99 t 0.598 7.136 0.621 7.384 P 0.551 0.000 0.536 0.000
干預前,兩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5 d 后,兩組生命質量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分, ±s)
表2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15 d 后 t P觀察組 48 20.48±3.72 9.59±4.79 12.488 0.000對照組 49 21.51±4.17 13.44±3.28 10.580 0.000 t 1.283 4.610 P 0.203 0.000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屬臨床頑固性疼痛,由滯留于人體內的病毒引發(fā),病毒在人體內生長繁殖,損害神經,進而引發(fā)神經痛。老年患者的免疫力較低,感染后病毒可在其體內大量復制,從而導致神經損傷;此外,老年患者的神經修復功能較弱,且多伴有身體機能衰退,常出現異常疼痛、感覺遲鈍等情況,進而導致長期神經痛[4]。后遺神經痛的病程漫長、治療困難,且疼痛可呈自發(fā)性或由溫度變化而激發(fā),甚至會隨患者皮膚損傷程度的加重而加重,嚴重影響生命質量。
微波治療儀是一種高頻電磁波治療儀,可定向照射局部病變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易于消除炎癥、水腫,改善疾病疼痛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5 d 后,觀察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生命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穴位貼敷聯合微波治療儀用于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中,可減輕疼痛,緩解失眠,提高生命質量。微波治療儀的微波磁場可產生熱效應,促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進而起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利于加快對炎性、致痛物質的吸收速度,從而減輕炎癥反應;此外,微波治療儀還可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反應能力,加快組織新陳代謝,進一步促進神經組織修復與再生,并提升單核細胞的巨噬功能,降低神經感覺的興奮性,從而減輕疼痛,改善睡眠。中醫(yī)認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屬腰纏火丹、蛇串瘡、火帶瘡等范疇,多與患者氣血瘀滯、血氣不足相關,皰疹隨愈,但濕熱毒仍留于經絡,老年患者正氣損耗,積虛成淤,致使靜脈痹阻,不通則痛[5-6]。阿是穴屬人體疼痛的關鍵部位,能使邪有出路,減輕疼痛。穴位貼敷選擇的吳茱萸可去瘀滯、活肝血,桂枝、白附子可溫通止痛,白芥子可解痛邪、消淤血,諸藥合用,經姜汁調勻,敷于阿是穴,可使藥力直達病灶,通經絡、去瘀滯、濡養(yǎng)經絡,通則不痛,而疼痛緩解能促使患者身心處于舒適狀態(tài),從而提高睡眠及生命質量。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合微波治療儀護理可減輕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質量及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