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剛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fā)了《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半p減”政策明確指出要全面減少學生作業(yè)的壓力和做作業(yè)的時間,同時杜絕學生在休假期間進行補課等一系列的活動,消除校外培訓風靡的現(xiàn)象,減少學生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學生的課外活動和體育課程逐漸受到了教師和學校的重視。
隨著“雙減”政策的頒布和進一步落實,初中生的體育課程和學習逐漸受到重視,傳統(tǒng)體育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本質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體育課程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以及幫助學生勞逸結合而存在的,所以在“雙減”視野下初中體育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體育對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來說存在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鍛煉身體,提升學生對于戶外運動的興趣和熱愛,正符合全面素質教育提升的政策要求。
1 初中體育課程存在的必要性
體育課程是我國教育事業(yè)中一直存在的一門學科,也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自小學開始就已經具備了學科基礎的一門學科,體育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中的“體”,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安排自身的鍛煉時間。我國最近發(fā)布的全民健身政策的目的與體育學科存在的目的相同之處在于提升國民的身體素質,保證每一位中國國民都擁有良好的體魄。體育課程的存在需要適當,既不能讓學生只是健身,也不能讓學生屬于鍛煉,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形式需要把握適量和適度的原則,尤其是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基礎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體情況,不可以過度勉強。體育課程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機體免疫力,也可以促進初中生的身體發(fā)育和成長,促進骨骼的生長,除此之外,一些體育活動比如籃球、足球之類的活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等等,所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體育課程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2 過渡期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教學內容滯后,不足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雖然在“雙減”政策頒布之前,我國教育界也曾經歷過多次的教學改革,但體育課程無論是在教材知識還是教學內容方面都比較匱乏,學生對教學內容已經過于熟悉,甚至對學習內容已經失去興趣,所以沒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會比較難以進行。體育教學的核心在于促進初中生身體的成長發(fā)育,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放松來自知識學習的精神壓力,所以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進行不斷更新。如果教師的教學形式或是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學生會逐漸喪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和熱情,逐漸轉為敷衍,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避免課程教學內容過于滯后,保持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
2.2 授課形式單一,難以起到真實的鍛煉效果
由于我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對學生存在一定的壓力,所以對于沒有日??荚囆问降捏w育課程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這也是體育教學一直沒有受到教育事業(yè)額外關注的原因。除此之外,由于體育課程的不受重視,導致體育學科的教學師資匱乏,難以提供學生給更加新型的教學模式,如今的師資現(xiàn)狀導致教師對日常的體育教學存在一定的敷衍程度,所以學生很難在體育課程上感受到新鮮感,如此一來,學生也會對體育課程產生敷衍態(tài)度,從而無法達到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固有化作為體育教學最突出的問題,究其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充分,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課程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不夠充分。授課形式的單一不僅會讓學生失去對體育練習的興趣,降低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讓學生對長期的體育鍛煉失去耐心,從而失去對體育的長期鍛煉,不利于青春期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
2.3 教育課程不被重視,學生缺乏充分的體育時間
雖然我國教育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但由于當前的應試教育壓力較大,所以學生缺乏充足的時間進行相關的體育鍛煉來加強身體素質,除此之外,文化課成績過度受到重視,所以存在其他文化課程占據(jù)體育課程的時間,導致學生在受到過大學習壓力的同時沒有時間進行精神和身體上的放松。更有甚者,有些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會自主取消體育課的存在,單純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課學習,尤其是對于初三的同學們,由于面對中考的壓力,所以體育課基本沒有或是改為其他學科的學習,這不僅會使學生的身心受到一定的壓迫,而且長時間的高壓學習也不會帶來更高的學習效率,這樣既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無法保證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體育課程不應該不受到重視。
3 “雙減”視野下初中體育課程的構建策略
3.1 結合信息化產物,拓寬學生的知識來源
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是以體育競技類型為主,真實的學習內容較為保守,難以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滯后于初中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這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內容的學習。基于這樣的背景,教師可以選擇將教材內容和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改善教學內容滯后的現(xiàn)象。大教學創(chuàng)新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可以完成的,教師需要留給學生接受新事物和適應教學模式改變的時間,所以教師在準備時需要將教材內容和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和身體情況表,了解每位同學的身體素質,然后以此為基礎制定適當?shù)慕虒W內容,從多個角度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愛,保證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達到強身健體,提升身體素質的目標,以此來推動體育課程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在拓展的過程中選取層層遞進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要求和接受程度,體育課程講究的是適度和盡量,不要過度勉強,尤其是身體異常的同學一定要注意采取適當?shù)腻憻?,不要強迫自己參與過于激烈的運動形式。教師也可以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一些全新的,適合學生練習的鍛煉形式,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體育課程的新鮮感,比如健美操,男同學和女同學都可以接受和進行鍛煉,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體魄,也可以將初中體育課堂與時代發(fā)展產物接軌,彌補學生知識匱乏的漏洞,推動體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壯大。
3.2 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的主要形式
就像時代在不斷發(fā)展和變化一樣,一成不變的事物最終的結局只有一個,就是被淘汰,所以教師需要的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與時俱進,時刻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教學形式,給予學生充分的新鮮感,集中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才是堅持和努力的動力來源。教師必須打破體育課程的固有模式,積極創(chuàng)新,大膽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之后根據(jù)新課改中提出的初中生體育課程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和設計新型的教學課程,之后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注意力。
學生對于教師是存在天然的崇拜和儒慕之情的,所以教師一旦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學生就可以感受到所學知識和學習形式的轉變,并且會依據(jù)教師的轉變進行自我的調節(jié),以此來回應教師的轉變。學生可以在教師積極向上、仔細認真的態(tài)度下變得更加認真,更加尊重教師的授課形式,更好地接受教師課堂上講解的具體內容。無論是戶外的課程還是室內的課程,教師都可以設計多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做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興趣,也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3.3 結合中考考試背景,制定明確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
由于我國的教育主體形式沒有發(fā)生變化,仍舊是處于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之下,所以體育教學也可以適當結合中考體育考試的內容,為學生制定好合理的鍛煉模式,建立良好的體育習慣,教師可以制定出明確合理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體育實力。體育與文化課的相似之處在于兩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科,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和素質,所以要想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在中考的體育考試中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教師需要結合中考考試內容對學生的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保證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規(guī)律,滿足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和身體鍛煉的雙層需求。要想制定出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不僅需要對如今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也需要重建出多重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教學的注意力,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的體育訓練中,提升學生的身體鍛煉素質,養(yǎng)成學生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一定的保障和支持。
教師對于自己已經重建的教學理念需要進行細致的分析,保證自己的教學理念是符合如今的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然后將自己的教學理念逐漸過渡給學生,轉變學生錯誤的學習理念和對體育教學的錯誤看法。在初一年級開始就對學生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規(guī)劃,統(tǒng)籌好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和身體素質任務,對體育課程進行細節(jié)化的劃分,使體育課程教學更加高效。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對課程學習內容的設計,添加對學生體育技能訓練的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并定時讓學生對所進行的體能訓練進行鞏固,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避免過于繁重的訓練使學生對體育鍛煉失去興趣,所以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進行試探和訓練,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成效。
4 結束語
“雙減”政策的頒布不僅減少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如今的“雙減”政策仍舊處于傳統(tǒng)教學和新型教學的過渡階段,所以初中生的體育教學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及時改進。在如今教學大背景之下,教師需要多多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對于戶外運動的興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在學習體育運動形式的同時也學習體育的核心素養(yǎng),成長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fā)展的新型社會型人才,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徐莊鎮(zhèn)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