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剛 陳秀敏
摘要:[目的/意義]在國家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建設科技強國的戰(zhàn)略背景下,建設好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尤為重要。其中,根據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和全球工程科技發(fā)展態(tài)勢,科學合理布局科技智庫的研究方向、創(chuàng)新智庫研究方法顯得更為重要。[方法/過程]本文系統(tǒng)地梳理了學術界關于科技智庫內涵的闡述,立足科技智庫服務于國家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需求的大局,從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的功能和定位著手,對科技智庫研究方向布局、智庫項目研究團隊組建和研究方法、項目管理、評價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度分析。[結果/結論]結合科技智庫特點,本文針對科技智庫建設提出以下建議:要從學術研究思維轉向決策咨詢思維,解決決策過程中的認知和判斷問題;在研究體系建設上,應以“針對性、前瞻性、儲備性”為原則,面向國家決策、科技前沿、產業(yè)發(fā)展三大研究方向分級、分類部署;在研究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實地調研的作用;在智庫項目管理上,應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在構建科技智庫及項目評估體系時,應著重考慮成果采納、學術引領等因素。
關鍵詞:科技智庫 ? ?研究布局 ? ?智庫項目管理 ? ?智庫評價
分類號:C93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1.06.05
1 ?引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發(fā)展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正在興起,發(fā)達國家普遍將科技作為本輪戰(zhàn)略博弈的核心,競爭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議把“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全面塑造發(fā)展新優(yōu)勢”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明確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進一步強化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
政府的決策,無論是針對科技問題,還是涉及科技的其他領域,科學決策的復雜性、必要性和專業(yè)性,決定了其對專業(yè)信息和知識服務的需求[2]。智庫,也稱思想庫,是從事戰(zhàn)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服務于政府決策的知識和智力服務機構[3]。各類智庫作為專業(yè)研究機構,是為政府決策系統(tǒng)提供這些專業(yè)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渠道??v觀國內各智庫的主要研究領域,現已初步形成“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理論建設”“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與創(chuàng)新”和“外交、國防和國家安全”等四大布局[4-7]。
2 ?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功能與定位
科技智庫是智庫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國內外學者對科技智庫嘗試給出不同的定義。白春禮認為,科技智庫主要是從科學技術影響和作用的角度研究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從科技規(guī)律出發(fā),思考世界科技發(fā)展的走勢,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建議[8]。萬勁波、李培楠(2018)將科技智庫定義為以科技戰(zhàn)略政策科學研究為主要職能,以科技戰(zhàn)略政策決策咨詢?yōu)橹饕δ艿膶I(yè)政策研究和咨詢機構[9]。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2015年全球智庫報告》則認為,科技智庫旨在理解社會所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找到工具和方法去克服這些挑戰(zhàn),為相關領域的進步提供相關政策支撐[10]。相較于科技智庫的定義,本文更贊同從功能上來界定科技智庫。科技智庫脫離不開硬性的科學技術研究,我國具有比較完整的科技系統(tǒng)和豐富的科教資源,科研單位下屬的情報所、政策研究所毋庸置疑屬于科技智庫,從事硬性科技研究的科研人員也會涉及相應的軟科學研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yè)都有從事相關產業(yè)戰(zhàn)略研究的隊伍,綜合性智庫也有涉及科技的咨詢研究。另外,根據國家需要臨時組織多領域專家參與的大型咨詢研究組以及一些重要的學術會議(如“香山會議”),也具有科技智庫的功能。因此,從功能上來界定科技智庫顯得更為合理。科技智庫主要的三個方面的功能:一是服務決策,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獨立、客觀的科學依據和咨詢建議;二是引領創(chuàng)新方向,從科學理念、科學方法、科學文化方面影響社會公眾,推動社會進步;三是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和工具,確保智庫研究的科學性和權威性[2]。
任何國家的智庫發(fā)展都受制于本國的實際國情和現實制度,各國的決策環(huán)境與機制不同,智庫領域的多樣性使得各國的智庫發(fā)展模式很難具有可比性,國際智庫的發(fā)展經驗也很難照抄、照搬,只能是進行總結與反思,從而啟發(fā)自身智庫的建設。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建設高水平科技創(chuàng)新智庫,科研院所要圍繞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國內外科技發(fā)展趨勢,提出咨詢建議,開展科學評估,進行預測預判,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與經濟社會發(fā)展深度融合。因此,中國特色新型科技型智庫在定位上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和“新型”兩個要素,立足于中國國情,以服務于黨和國家發(fā)展大局、促進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總體研究目標,積極開展決策咨詢,充分發(fā)揮支撐國家、地方、產業(yè)有關科技政策決策與戰(zhàn)略制定的智囊團作用,在智庫的運行、管理模式、人員組建、項目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機制。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的首要任務是找準定位??萍贾菐煲獜目萍甲稍兊慕嵌葋碇涡姓Q策,必須將技術邏輯轉變?yōu)樾姓壿?,從學術研究思維轉變?yōu)闆Q策咨詢思維。其第一個層級的涵義是解決行政決策中的認知問題,即要為行政決策中遇到的問題提供科技認知的依據,對于關系國家地位和安全、區(qū)域及產業(yè)發(fā)展決策、公眾關心的科技政策以及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要能夠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講清現狀、趨勢、規(guī)律、影響等;第二個層級的涵義是解決行政決策中的判斷問題,對采用不同政策方針、技術路線、具體措施可能產生的結果做出分析和判斷,厘清可能產生的結果的利與弊,并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3 ?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研究方向選擇
回顧我國科技發(fā)展的歷史,黨中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高度重視科技工作的發(fā)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立足新發(fā)展階段的特征,我國對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視程度、推動力度之強大前所未有[11]??萍贾菐齑笥锌蔀?,也必有作為。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在頂層設計時,要主動謀劃,構建相對穩(wěn)定的咨詢研究體系,要按照“針對性、前瞻性、儲備性”原則,分級、分類部署研究方向與領域,切實為國家各級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3.1 ?面向國家需求開展針對性研究
第一類是面向國家需求開展針對性研究,服務于國家層面宏觀決策。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的過程中,科技智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從科技發(fā)展規(guī)律、影響和作用等角度,研究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開展科學評估,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提供科學依據、提出前瞻性的建議,在國家科技戰(zhàn)略、規(guī)劃、政策制定多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促進決策的科學化,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研究基礎和方法。此類研究包括國家重大科技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制訂和貫徹落實以及如何應對突發(fā)性重大事件開展應急研究等?!秶覄?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綱要》明確提出我國到2030年躋身創(chuàng)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chuàng)新強國的戰(zhàn)略目標。在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和科技強國建設中,要為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中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戰(zhàn)略咨詢和建議。例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做出的重大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革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層面的科技智庫機構都在積極推進以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為主體改革創(chuàng)新內容的“雙碳”計劃,結合各區(qū)域資源稟賦特點構建綜合能源系統(tǒng),實施相應的行動方案。另外,對于突發(fā)性重大事件的處置要及時開展對策咨詢研究,這也成為當前各個科技智庫重點關注的課題。例如,面對2020年襲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備受國際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國內多家科技智庫和科研機構圍繞預防、診治、管理等方面開展咨詢研究,從醫(yī)療保障、物資供應、交通控制、信息公開、心理康復、國際影響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性、可行性和應急性的現狀調查和措施研判,提出了諸如人傳人的重大判斷,以及封城、建設方艙醫(yī)院等隔離診治措施和健全公共衛(wèi)生管理體系等咨詢建議。實踐證明,我國疫情防控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優(yōu)秀成果,得益于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也離不開科技智庫精準、科學、實時的防控策略建議。
3.2 ?面向未來開展前瞻性研究
第二類是面向未來開展前瞻性研究,把握未來科技發(fā)展趨勢。其包括科技未來發(fā)展方向的重要創(chuàng)新趨勢、預測和判斷,適度超前提出謀劃和布局建議,尤其是對新興產業(yè)領域可能帶來重大變革及顛覆性變化的技術,以及技術創(chuàng)新可能的跨領域應用進行重點研判。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其現代經濟之所以卓有成效,綜合國力之所以強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科技實力的強大,國家之間的競爭核心是科技競爭。歷史上的幾次技術革命所引起的產業(yè)革命和社會變革,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革局,抓住科技革命機遇的國家率先步入現代化行列。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fā)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而科技發(fā)展及應用的本身極具不確定性,需要長期持續(xù)跟蹤。在研究方向的時間尺度上,要圍繞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與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相呼應,即中期研究面向2035年,長期研究面向2050年。研究領域與內容上盡可能詳盡、準確,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布局,為國家和企業(yè)科技研發(fā)投入,為高校學科建設和科技人才培養(yǎng)提供指導。例如,近年來,對于以2035年和2050年為時間節(jié)點目標開展基礎科學、新興產業(yè)與工程科技的中期及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就成為多家科技智庫機構和政府部門開展研究的主要方向。
3.3 ?面向產業(yè)開展儲備性研究
第三類是面向產業(yè)開展儲備性研究,以備政府決策、產業(yè)升級的不時之需。其包括地方和區(qū)域發(fā)展戰(zhàn)略定位,發(fā)展中的科技問題,產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趨勢,產業(yè)技術路線圖、產業(yè)政策、產業(yè)結構調整中面臨的問題,產業(yè)內重大科技決策、瓶頸問題解決等方面的研究,在政策延續(xù)、數據統(tǒng)計、施政成效、時空差異等方面,持續(xù)做好調研積累。此類研究選題主要來源于工作實踐,由智庫團隊在實踐中發(fā)掘、產業(yè)部門及企業(yè)提出,也可以結合近期規(guī)劃制訂,由科技智庫開展科學論證、戰(zhàn)略研究、咨詢評估等,研究成果旨在為產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針對性建議與支撐。
誠然,不同規(guī)模、優(yōu)勢領域的科技智庫在對自身研究方向布局做頂層設計時,要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去進行設置。類別的不同只是戰(zhàn)略性范疇層次的不同,在不同的類別間可設立不同層次的項目,不同層次的項目也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升級。
4 ?科技智庫項目組織和研究方法
當前,科技智庫研究的依托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大部分依然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開展研究,無論是針對性、前瞻性,還是儲備性的科技智庫項目,本文認為有幾點共性的組織和研究方法值得參考。
4.1 ?建立小核心、大網絡的工作機制
小核心大網絡的工作機制中,小核心是指要由具備國際視野、宏觀思維和領導力的戰(zhàn)略科學家領銜,保障整個研究能夠順利開展和高質量完成。這個核心能夠將國家、產業(yè)宏觀戰(zhàn)略意圖與咨詢研究有機結合,把握方向、整合意見、形成共識。大網絡是指研究團隊應由科技、政策、經濟等領域專家共同構成,并建立相應的合作研究機制??梢哉f,科技智庫的優(yōu)勢資源在于能夠集聚和調動相關領域研究團隊,這是豐富科技思想的源頭活水。在研究項目設立以后,如何組織好研究團隊,是項目成敗的重要關鍵。尤其是對于綜合性的研究,研究團隊的組建首先要起始于對項目研究的任務分解,必然要涉及不同領域的科技問題,在解決專業(yè)問題的基礎上,融入多領域的專家才能構建科學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是可以隨著研究進展而適時調整的。以國務院早期部署的水資源系列戰(zhàn)略咨詢研究為例,該項目自1999年起始,由中國工程院承擔,歷經了6個大項目的12年研究。一期項目“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水資源戰(zhàn)略研究”,由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錢正英院士擔任組長,細分了防洪減災、農業(yè)需水、城市用水、生態(tài)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及水污染防治等9個課題,各課組負責人均由該領域院士擔任。項目組組織涵蓋了地理、地質、氣象、水文、農業(yè)、水利、土地、林業(yè)與生態(tài)建設、環(huán)境保護、城市建設、社會經濟等十多個學科的43位院士和300多位專家。小核心、大網絡、高質量的研究團隊組建,為后續(xù)研究取得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二期“西北地區(qū)水資源配置、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在團隊組建上,保留了一期的核心成員,結合西北地域特點,增加了牧業(yè)、水土保持、歷史、考古、石油、天然氣、煤炭、冶金等多個學科的專家,并有西北6個省、自治區(qū)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參與。后續(xù)幾期東北、新疆、江蘇沿海地區(qū)等水資源問題,也根據地域特點、研究內容的不同,調整了研究團隊的組成。
4.2 ?深化戰(zhàn)略研究方法
目前,基于系統(tǒng)科學、預測科學、運籌科學等科學理論的預測方法、定量分析和政策模擬方法[13],以及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等極大地豐富了科學技術預見方法,基于信息和網絡技術的信息資源和挖掘分析技術等現代化手段,為洞悉規(guī)律提供了工具。但智庫研究不同于具體技術研究,實地調研不能忽略,仍是智庫項目開展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方法,要堅持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堅持把實際調研作為咨詢研究的基礎。從現狀、需求、解決思路到建議的提出,無一不需要調研支撐。水資源系列成果之所以得到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高度認同,離不開調研工作的貢獻。當然,咨詢研究工作不是從頭開始,必須利用前人積累的知識,研究人員帶著其自身的全部知識積累,在收集資料的同時,進行實地考察,綜合考察與反復的單獨考察相結合,直到弄清楚問題的本質和解決途徑。
4.3 ?構建專業(yè)的知識庫和信息系統(tǒng)
科技智庫需要構建專業(yè)的知識庫和信息系統(tǒng)。在信息化日益發(fā)達的當今時代,能否獲得準確、全面、實時的數據信息,直接影響著咨詢質量??v覽國際知名的智庫機構,無一不建有專門的數字圖書館,并配有強大的咨詢數據庫和工作網絡支撐。例如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會設有專門的數字圖書館;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建有儲備研究成果和客戶需求的數據庫,并在歐美及亞太地區(qū)主要城市均設立分支機構;中國工程院持續(xù)建設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為工程院高端智庫建設提供信息化支撐;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及部分高校圖書館也積極開展智庫知識服務[14]。
4.4 ?建立與決策部門密切的對接機制
智庫應加強與政府機構的密切關系,建立智庫與決策部門對接機制,把行政主管部門的政策研究及其強大的資源優(yōu)勢同智庫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良性互動、供適所需[15]。政府在管理實踐工作中,了解和掌握大量問題的一手信息,是科技智庫研究選題來源的重要渠道和研究成果報送服務的主要對象。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準確把握政府決策需求,對于何種類型的智庫都至關重要。
5 ?科技智庫項目管理上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
科技智庫研究項目屬于軟科學項目范疇?!捌呶濉保?986—1990年)至“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我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體系中均設置有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專項。專項的目的在于支持我國科技發(fā)展與改革中戰(zhàn)略性、政策性問題的研究,科技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研究,支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前瞻性問題研究,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十三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進一步優(yōu)化了布局,將軟科學研究計劃調整為相應的科技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專項[16]。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會圍繞其職能和決策需求,設置相應的咨詢類項目,大都涵蓋了定向及面上征集、指南發(fā)布、項目申請、立項評審、合同(任務書)簽訂、項目驗收等完整的管理流程。在國家科技項目管理“放管服”的大背景下,按照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要求,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項目管理由專業(yè)的項目管理機構承擔,形成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新格局。
科技智庫類項目管理機構,必須轉變管理工作理念,要牢記智庫項目研究是高級的腦力勞動,其完成質量高低關鍵取決于立項選題、研究團隊組建、團隊人員的專業(yè)構成、研究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研究成果能否輔助支撐決策等而不是硬性指標,在管理中應實施“嚴進嚴出”的控制原則。最值得管理機構反思的是:現行的管理模式是否適合智庫類項目的特點;如何通過優(yōu)化管理過程、對研究過程關鍵節(jié)點進行把控來做好績效目標完成的風險防控;如何通過全過程管理來促進和保障項目團隊更好地發(fā)揮智慧和專業(yè)優(yōu)勢,不斷產出高質量的智庫產品。要把管理的重點放在方向選擇、團隊組成、節(jié)點跟進、成果應用及跟進效果反饋等方面,特別是有的科技智庫類項目成果持續(xù)周期長,成果產出并不局限于研究周期,有的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檢驗,比如人口政策調整、三峽工程建設、卡脖子技術清單選擇和攻關等。此類咨詢論證一旦付諸實施必然面臨建設周期長、投資力度大、社會影響強烈等問題,因此在這類咨詢項目的管理上更要嚴把立項評審和結題評價關口,強調廣泛深入調研和充分研究。另外,在管理辦法的制訂上,要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激勵保障機制,以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及時發(fā)現管理中有悖于促進項目開展的問題。在項目立項上,吸引、培養(yǎng)更多的年輕戰(zhàn)略科學家參與研究,可以探索試行“揭榜掛帥”制度,打破長期形成的固定圈子,讓有思想、有優(yōu)勢、有儲備的機構和團隊參與競爭。長期以來,受制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許多科技智庫的研究成果并未得到充分展現和利用。作為專業(yè)的項目管理機構,其管理人員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分辨能力,能夠協(xié)助研究團隊識別、挖掘研究的社會價值,力求使研究成果發(fā)揮最大效用。
6 ?構建科學的科技智庫評估體系
如何對智庫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是當前智庫管理領域中的難題。如前文所述,科技智庫研究項目的成果產出是思想、是建議、是觀點,其產出的特殊性決定了評價結果的不確定性,需要在評價體系的設計上充分考慮。
國內外學者在智庫影響力評估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從多個角度設計了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全定性的指標體系,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指標體系。比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社會研究項目”自2006年起每年發(fā)布一期全球智庫排名,其主要指標有資源指標、效用指標、產出指標和影響力指標;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的智庫評價指標中包括智庫的影響力、學術影響力、媒體影響力、國際影響力、智庫成長與營銷能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從智庫的吸引力、管理力和影響力方面對智庫進行分析和排名。科技智庫作為智庫的一類,也被列于有關評估機構的排名之中。如前文所述,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定位于支撐黨中央決策,服務國家、地方、產業(yè)有關科技政策決策與戰(zhàn)略制訂,在評價指標的建立上,可不必如普遍認為的那樣追求社會影響,而是以研究創(chuàng)新和決策服務為導向,建立以智庫的組織運行管理、咨詢任務的承接與產出、戰(zhàn)略科學家的培養(yǎng)與利用、學術引領與指導發(fā)展為核心的評估體系。
構建科學的科技智庫評估體系,還包括對智庫項目產出進行評價。財政部2020年3月新修訂了《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提出要做好單位自評、部門評價、財政評價三者相結合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這也是推動項目管理向重質量、重結果轉變的措施之一。中國科學院自2007年就開始探索科技評價體制改革,對不同性質的科技活動,以及不同研究機構的性質和發(fā)展階段,嘗試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其主要特點是建立以綜合質量評估為根本、以政策導向評估為重點、以基礎數據測評為基礎的綜合質量評估體系,關注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整體發(fā)展績效和對研究工作的引導,選取了論文、專利、人才、重大創(chuàng)新貢獻等24個基本指標元素,以此為基礎構建了創(chuàng)新能力指數定量測評體系,并嘗試了戰(zhàn)略規(guī)劃評價[19]。本文認為,在對科技智庫項目進行評價時,要針對不同目標的項目設計對應的評價體系。對于面向各級政府需求開展的針對性項目,可以適度將領導實質性批示情況、政府采納情況、支撐政策規(guī)劃計劃制定情況等作為主要的評價標準;對于面向未來的前瞻性項目,可以考慮對基金項目布局、高校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yǎng)的引導,以及產生的學術影響力等指標,引入“回頭看”評價,并給予足夠的寬容;對于面向產業(yè)發(fā)展的儲備性項目,可將研究的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全面性和相關性作為評價指標。
7 ?結語
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是我國新型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家科技、產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各級決策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從中國特色新型科技智庫的功能定位談起,通過部分典型案例,對科技智庫在研究方向上的研判、在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管理模式上的頂層設計和應著重考慮的因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議。戰(zhàn)略科學家的培養(yǎng)和使用、科技智庫的人才隊伍建設和發(fā)展、知識服務系統(tǒng)和智庫治理體系等都是建成高水平科技智庫的關鍵因素。綜合國力的競爭說到底是創(chuàng)新的競爭,必須把科技創(chuàng)新擺在國家發(fā)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對日趨激烈的世界科技競爭,我國科技智庫要立足于中國國情,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科技智庫的歷史方位和國際地位,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積極探尋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為我國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創(chuàng)新思想,以更好地支撐、服務于國家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顏慧超, 林洪, 涂瑜, 等. 面向科技智庫的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監(jiān)測體系構建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20, 37(24): 29-36.
[2] 繆其浩. 從洞查到謀略: 國外科技智庫研究[M]. 上海: 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2020: 38,297.
[3] “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建設研究”項目組. 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建設研究報告[R]. 中國工程院2010年重大咨詢研究項目, 2012: 2
[4] 李曜坤, 牛家儒. 深入推進我國智庫體系建設的思路與建議[J]. 社會治理, 2018(10): 35-40.
[5] 周仲高. 智庫的科學分類與準確定位[J]. 重慶社會科學, 2013(3): 116-120.
[6] 薛瀾, 朱旭峰. “中國思想庫”: 涵義、分類與研究展望[J]. 科學學研究, 2006, 24(3): 321-327.
[7] 張寶英. 全球主要科技智庫發(fā)展類型及產品特點分析[J].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18(2): 67-75.
[8] 白春禮. 積極開展新型智庫研究,提高我國智庫建設水平[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16, 1(1): 1-2
[9] 萬勁波, 李培楠. 科技智功能定位與能力建設研究[J]. 情報工程. 2018, 4(4):15-23
[10]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y Program. 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16-02-09][2021-02-08]. 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9&context=think_tanks.
[11] 王志剛. 從百年奮斗征程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覺擔當科技自立自強時代使命[EB/OL]. [2021-06-10]. http://www.most.gov.cn/kjbgz/202106/t20210610_175168.html.
[12] 劉偉平. 服務國家宏觀決策,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J].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6, 31(8): 851-856.
[13] 余華, 盧波濤, 胡榆. 軟科學研究方法及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 時代經貿. 2018(12): 35-36.
[14] 沙建超, 蔡志勇, 范旭輝. 面向戰(zhàn)略咨詢研究的知識服務實踐與思考[J]. 智庫理論與實踐, 2021, 6(2): 50-55.
[15] 人民網-人民日報. 劉奇葆: 提升服務決策能力打造“智庫國家隊”[EB/OL]. [2021-02-28].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225/c64094-29107093.html.
[16] 陳秀敏, 侯曉云. 探究過程方法在我國軟科學項目管理中的應用[J]. 機械工業(yè)標準化與質量, 2021(2): 26-30.
[17] 葉涔涔, 劉斌, 陳軍義, 等. 貴州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yè)機構建設研究[J]. 黑龍江科學, 2020, 11(21): 10-12, 15.
[18] 鐘大森, 張昭, 許寧, 等. 專業(yè)機構項目管理“放管服”的措施與思考: 以農業(yè)農村部科技發(fā)展中心為例[J]. 中國農學通報, 2020, 36(16): 156-159.
[19] 光明日報. 中科院探索科技評價體制改革新路[EB/OL]. [2021-06-10]. http://www.cas.cn/xw/zyxw/yw/200906/t20090608_626646.shtml.
作者貢獻說明:
潘 ?剛:文章選題、撰寫與修改;
陳秀敏:文章撰寫、資料收集。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build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rrang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innovat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nk tank.[Method/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bou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in the academic world is systematically combe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serve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s and positioning of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 layout, project research team formation, research method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th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should change from academic research thinking to decision-making consulting thinking,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gnition and judgment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syste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rtinence, foresight and reserve”, the research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search directions, which are facing the country, the future and th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role of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attached with great importance; project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according to its own features;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results adoption and academic leadership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think tank and project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 ?research direction layout ? ?think tank project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ink tank
收稿日期:2021-06-08 ? ? 修回日期: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