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春元
近日,湖南長沙高鐵保潔員甘女士在打掃車廂時,撿到了一枚價值萬元的一克拉鉆戒,上交之后卻被保潔公司罰款五百元,理由是:交晚了。
拾得他人遺失物該怎么辦?法律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應該說,甘女士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規(guī)定的??蔀槭裁幢涣P了款?
原來,甘女士就職的保潔公司規(guī)定:所有員工在作業(yè)期間,撿到任何物品要第一時間交給車長,不允許帶出車廂,違規(guī)就要受罰。甘女士從撿到鉆戒到上交中間也僅僅過了十六分鐘,但還是被認定沒在第一時間上交。公司領導表示,“罰五百元已經(jīng)是從輕處理了,要是平時會罰款一千元?!?/p>
這邊是甘女士的“不服”和網(wǎng)上的普遍同情,那邊卻是公司的“寬大為懷”。制造出這么大的“情感錯位”,這家公司的規(guī)定的確值得反思。“拾金不昧”是道德要求,在我國也是法律責任。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內有效倡導道德行為,實現(xiàn)二者相互促進,實踐中考驗著規(guī)則制定者的智慧。
制定規(guī)則應該以誰為基準?這是問題的要害所在。不可否認,任何社會里都有品質超卓者,也有素質較低的,但占多數(shù)的還是如你如我的普通人。對于普通人來說,現(xiàn)實生活中既有為善的良好初心,也有私欲的時時干擾。提升廣大普通民眾的道德素養(yǎng),引導普遍的道德行為,應是規(guī)則的主要著力方向。因此,制定規(guī)則應以普通人的覺悟為基準,積極提倡好人好事,也要給人們留下必要的“擇善”空間。就以甘女士為例,她在接到組長電話詢問后很快就上交了鉆戒,即使這十幾分鐘里真有思想斗爭,公司究竟應該鼓勵其誠實善良的最終選擇,還是必須“狠斗私心一閃念”?
這家公司的規(guī)定也不利于拾金不昧風氣的培養(yǎng)。很顯然,撿到東西上交慢了一點就要罰款,再有類似短暫猶豫的情況,其他員工將會傾向于作何選擇呢?嚴格的規(guī)定本來是要責人為善,但效果上可能適得其反,“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古人的智慧值得借鑒。
法律既為人們設定了權利義務的框架,又給人們留下了一定的選擇空間。在法律框架之內,無論是執(zhí)法還是制定具體細則的時候,如果能少一點責人為善的急迫,多幾分導人向善的溫情,致力于將外在規(guī)范內化為人們心中的自覺,在這條路上久久為功,我們的法律才會更有生命力,生活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原載《檢察日報》】
插圖 / 拾金不昧不能變成唯利是圖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