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義
(中國政法大學 國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北京 100088)
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0號規(guī)定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該《決定》第一條明確指出,增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愿意接受處罰的,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的規(guī)定。這表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已經進入刑事訴訟法典。這一規(guī)定表明,我國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都要貫徹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以下簡稱“兩高三部”)又發(fā)布了《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啊蛾P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新發(fā)展?!盵1]特別是,它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的范圍和條件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貫穿刑事訴訟全過程,適用于偵查、起訴、審判各個階段。”可以看出,公安機關偵查權的行使,同樣要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那種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檢察院和法院的事,偵查階段不能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看法是毫無根據(jù)的?!拔覈J罪認罰從寬制度作為‘從寬’系譜中一種新的從寬類型,既不同于自首、坦白等實體法上的從寬,也有異于刑事訴訟其他程序中的從寬。因其‘從寬’與‘其他從寬’在實體與程序上存在重疊,在適用上不僅需要完善其自身的從寬程序,也需要對原有的從寬位序進行調整,以保持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序的從寬能夠協(xié)同共存?!盵2]當前一個緊迫的任務,就是在偵查階段如何建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偵查過程中如何建構認罪認罰程序。
2020年7月4日,公安部公布《公安部關于修改〈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guī)定〉的決定》,該文件并沒有對認罪認罰從寬的程序作出專章專節(jié)的規(guī)定,僅在“訊問犯罪嫌疑人”一節(jié)的第二百零三條規(guī)定:“偵查人員訊問犯罪嫌疑人時,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guī)定,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jié)或者做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庇纱丝梢姡趥刹殡A段,人們對“認罪認罰從寬”是否應該作為一種制度和程序,以及如何建構這種制度和程序,都存在爭議。所以,無論在理論認識層面還是在實務工作層面,都必須把這一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利于更好實現(xiàn)司法公正與效率的統(tǒng)一,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完善,也豐富了刑事司法與犯罪治理的‘中國方案’?!盵3]首先,要充分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價值和功能。偵查機關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高度重視,其原因就是對這一制度的價值和功能認識不夠。長期以來,“區(qū)別對待,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在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制度設定時的目標還有相當距離。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時,把認罪認罰從寬寫進刑訴法典,其目的就是要把我黨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刑事政策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這一變革的重大意義有四:“一是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二是更加及時有效懲治犯罪;三是顯著提升刑事訴訟法的效率;四是更好保障當事人的權利。”(1)引自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的報告?!皟筛呷俊钡摹蛾P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指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于準確及時懲罰犯罪,強化人權司法保障,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節(jié)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具有重大的意義。由此可見,認識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政治站位要高。要深刻認識到,此項制度并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案多人少”的矛盾,而是為了提高訴訟效率,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就刑事犯罪而言,如果在80%以上的刑事案件中,對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社會矛盾就會很好地化解,被破壞了的社會關系就會很快修復。因此,筆者認為,推進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貫徹與實施是增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和舉措。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作出了“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決策”;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六次會議,通過了《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這些都是完全正確的、英明的決策。
其次,要充分認識和理解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偵查機關的重大職權和責任。如前所述,認罪認罰從寬作為一種訴訟制度,它貫穿刑事訴訟的全過程,偵查機關都要認真落實認罪認罰從寬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從理論上還要解決下列問題:(1)要充分認識到偵查機關行使的偵查權是刑事訴訟的基礎?;A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偵查機關忽略了占刑事案件60%以上的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處理,沒有認真貫徹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將直接影響到起訴、審判的質量。(2)證據(jù)是刑事訴訟的核心和根基。偵查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都應經過收集、調查、訊問、詢問、辨認、保管保存和移送等程序。尤其是,在對犯罪嫌疑人訊問時,如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如何充分發(fā)揮訊問的技巧和智慧,從而使犯罪嫌疑人如實陳述,將直接關系整個刑事訴訟的進程和績效。(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一項重大的司法創(chuàng)新和改革,偵查機關在實施過程中對自己的“前哨”地位應有正確認識(檢察機關是“主導”,審判機關為“中心”)。所謂“前哨”,亦即第一關口。如果把關不嚴,案件的證據(jù)、口供將會失去真實性、自愿性,刑事訴訟的公平公正和效率也將無從談起。(4)在偵查中,刑事被告人要如實陳述、認罪認罰、與被害方和解,取得被害人諒解。矛盾如果能在偵查階段得到化解,整個社會的訴訟效率就將大大提速。這不僅能節(jié)約司法資源,還能使破壞了的社會關系得到修復。
再次,在思想上,辦理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偵查人員還必須從傳統(tǒng)的“政策教育”轉變?yōu)椤俺绦驅徖怼?。即,除了向犯罪嫌疑人講清“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道理之外,還要把傳統(tǒng)的口頭教育變?yōu)檗k案程序,使這一刑事政策轉變?yōu)樵V訟程序,使犯罪嫌疑人聽得清、看得見、摸得著。
筆者認為,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必須堅持七項基本原則:(1)職權原則;(2)人權保障原則;(3)證據(jù)裁判原則;(4)偵辯平等原則;(5)協(xié)商原則;(6)自白原則;(7)非法證據(jù)排除原則。堅持這七項基本原則的目的,是建構一種新型的偵辯關系。我國刑事訴訟法在制訂與修改時,對辯護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地位和權利作出過不同的規(guī)定。如,1979年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開庭前7日律師介入訴訟。” 2012年和2018年的刑事訴訟法則明確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采用了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托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后, “兩高三部”連續(xù)出臺司法解釋,努力在我國實現(xiàn)刑事辯護全覆蓋,并在看守所、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設置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律師值班制度。這一系列措施,不僅進一步明確了刑事辯護律師在訴訟中的辯護地位,而且還具體規(guī)定了辯護的權利。在新的歷史時期,偵查機關要建構新型偵辯關系,保障刑事辯護人及時介入和參與訴訟,堅持偵辯平等原則,堅持認罪認罰從寬訴訟中的溝通、協(xié)商工作機制。尤其是,偵查機關要建構一個律師參與訴訟的平臺,為刑辯律師介入訴訟提供方便和條件。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和“兩高三部”《關于“認罪認罰從寬試點工作辦法”》的規(guī)定,在偵查階段,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應當進行如下建構:
1.在黨委領導下,建立認罪認罰從寬的工作協(xié)調機制,正確處理需要解決的急迫問題。公、檢、法必須協(xié)調一致,才能顯現(xiàn)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優(yōu)勢。
2.主動搭建偵辯協(xié)商平臺,為刑辯律師參與訴訟提供方便。尤其是,要不斷完善看守所中的法律援助站。法律援助站所需經費應納入地方預算,畢竟,值班律師參與訴訟,屬于國家購買性質。
3.律師應當參與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偵查訊問。偵查機關要建立通知值班律師或委托律師到場的工作機制和程序,方便律師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申請變更強制措施、進行程序選擇和對案件處理結果進行預測,等等。
4.告知程序?!缎淌略V訟法》第一百二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guī)定?!鞭k案人員要根據(jù)個罪的有關規(guī)定,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陳述從寬處理的法律后果。還要使犯罪嫌疑人明白,早陳述比晚陳述、主動陳述比被動陳述、徹底陳述比不徹底陳述效果要好。在告知程序中還應有一個“釋明”程序。所謂“釋明”,就是要根據(jù)刑法和刑訴法的具體規(guī)定,從實體法和程序法兩個方面作出具體解釋。
5.認罪認罰從寬教育程序。“兩高三部”根據(jù)犯罪嫌疑人的狀況,以及我國長期以來訊問犯罪嫌疑人的傳統(tǒng)做法,專門規(guī)定了“認罪教育程序”。即,“公安機關在偵查階段應當同步開展認罪教育工作,但不得強迫犯罪嫌疑人認罪,不得作出具體的從寬承諾。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愿意接受司法機關處罰的,應當記錄在案并附卷”。
6.錄音錄像。《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guī)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7.為值班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提供便利條件。“我國值班律師制度是伴隨著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應運而生的,2018年《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亮點之一就是將值班律師納入立法。我國值班律師制度在借鑒國外值班律師制度經驗的基礎上彰顯出中國特色,特別是在認罪認罰從寬案件中,值班律師具有特殊的地位和職責?!盵4]《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法律援助機構可以在人民法院、看守所等場所派駐值班律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委托辯護人,法律援助機構沒有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的,由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對案件處理提出意見等法律幫助?!钡诙钜?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約見值班律師,并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約見值班律師提供便利?!边@里的“約見”,筆者認為就是“會見”。當前,“會見”制度在適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認罪認罰案件中,對值班律師或委托律師的會見方式要給予足夠重視,一要把值班律師的工作站迅速建立、完善起來;二要保障值班律師參與訴訟的權利;三要為“會見”提供便利。
8.認真聽取辯護人或值班律師的意見。認真聽取辯方的意見是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核心,也是構建協(xié)商程序的關鍵。因此,“兩高三部”《關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第二十七條對審查起訴中聽取辯護意見的內容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下列事項聽取犯罪嫌疑人、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的意見,記錄在案并附卷:(一)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及適用的法律規(guī)定;(二)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等從寬處罰的建議;(三)認罪認罰后案件審理適用的程序;(四)其他需要聽取意見的情形。人民檢察院未采納辯護人、值班律師意見的,應當說明理由?!惫P者認為,在偵查階段,辦案人員應當參考這些規(guī)定,認真聽取值班律師或辯護人的意見,為審查起訴做好準備。
9.認真聽取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積極促進雙方和解、諒解?!皟筛呷俊薄蛾P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第十六條、十七條、十八條對聽取意見、促進和解諒解、被害方異議的處理,作出了詳細規(guī)定:“聽取意見。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聽取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與被害方達成和解協(xié)議、調解協(xié)議或者賠償被害方損失,取得被害方諒解,作為從寬處罰的重要考慮因素。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聽取意見情況應當記錄在案并隨案移送。”
“促進和解諒解。對符合當事人和解程序適用條件的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積極促進當事人自愿達成和解。對其他認罪認罰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可以促進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過向被害方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諒解,被害方出具的諒解意見應當隨案移送?!薄叭嗣穹ㄔ骸⑷嗣駲z察院、公安機關在促進當事人和解諒解過程中,應當向被害方釋明認罪認罰從寬、公訴案件當事人和解適用程序等具體法律規(guī)定,充分聽取被害方意見,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應當積極協(xié)調辦理?!?/p>
“被害方異議的處理。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同意對認罪認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寬處理的,不影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但沒有退贓退賠、賠償損失,未能與被害方達成調解或者和解協(xié)議的,從寬時應當予以酌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認罪并且愿意積極賠償損失,但由于被害方賠償請求明顯不合理,未能達成調解或者和解協(xié)議的,一般不影響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從寬處理。”
10.關于犯罪嫌疑人認罪自愿性的相關程序。認罪認罰從寬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自愿認罪認罰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司法機關對如何認定認罪認罰從寬的自愿性和合法性,爭議較大。筆者認為,對這一問題必須堅持“自白證據(jù)規(guī)則”,必須堅持“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的原則。禁止使用刑訊、誘供、許愿、威脅等各種手段,真正使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自覺接受“從寬”處理。“在我國刑事司法強職權主義的傳統(tǒng)下,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在‘認罪認罰從寬’名義下基于屈從型自愿而達成的認罪具結?!盵5]
11.起訴意見書的制作和案件的移送。所有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都要認真制作起訴意見書。在起訴意見書中,除了載明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和犯罪事實、證據(jù)之外,還必須載明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的情況。即,在什么情況下認罪認罰,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在哪一次訊問之中,如何訊問等情況必須有明確而詳細的記載。另外,案件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可以在起訴意見書中建議人民檢察院適用速裁程序辦理,并且說明理由。
12.關于認罪認罰從寬案件強制措施的適用?!蛾P于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了三個。一是關于社會危險性的評估,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作為其是否具有社會危險性的重要考慮因素。對于罪行較輕、采用非羈押性強制措施足以防止發(fā)生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社會危險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jù)犯罪性質及可能判處的刑罰,依法可不適用羈押性強制措施?!倍顷P于逮捕的適用,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公安機關認為罪行較輕、沒有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不再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對提請逮捕的,人民檢察院認為沒有社會危險性不需要逮捕的,應當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三是關于逮捕的變更,規(guī)定:“已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審查羈押的必要性,經審查認為沒有繼續(xù)羈押必要的,應當變更為取保候審或者監(jiān)視居住?!边@些規(guī)定充分體現(xiàn)了“區(qū)別對待”的刑事政策,是解決當前我國羈押率居高不下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