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閱讀,是人類進步的一種最基本的途徑,可以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則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教師,要特別注重群文閱讀的應用策略,如議題設置要科學、文章篩選要合理、問題設計要實效。群文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突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新途徑,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新方法,讓初中語文課堂“活”而不亂,靈動有序。
【關鍵詞】群文閱讀;拓展提高;科學設置;實效問題;靈動有序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一種最基本的途徑,可以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閱讀,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加情趣,讓我們的心境更加平和,讓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往長遠看,對中考對高考,對人生之路上的溝溝壑壑的跨越,等等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只是單篇課文的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群文閱讀的出現(xiàn),則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讓語文課堂“靈動”起來。一個“群”字,既保證了大量閱讀,也保證了閱讀的有序性、遞進性和靈動性,不知不覺豐富了孩子們的閱讀底氣和生命體驗。做細做實這個“群”字意義重大,學生受惠了,課堂增值了,家長欣喜了。
一、群文閱讀的重要作用
(一)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
群文閱讀,其目的不是為了“繁華”閱讀教學的模式,而是為了豐富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把多篇閱讀材料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去分析不同作者的風格,不同人物的品質(zhì),并找出串聯(lián)它們的主線;分析彼此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揣摩情感世界的更深處的“藕斷絲連”,發(fā)現(xiàn)文本的意義、思想的高峰和情感的山山水水,這樣一來,“課堂的容量變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閱讀面也就拓寬了,相應地閱讀能力也就提高了。這樣就彌補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的不足之處,解決了光讀課內(nèi)書不讀課外書的弊病。這么與眾不同的閱讀模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不提升嗎?
(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當群文閱讀介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后,課堂模式就由原來的“一課一文”變成了三至五篇文章,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要能跟上閱讀材料的增加。平時閱讀一篇文章都需要老師周密計劃,耐心引導,現(xiàn)在一節(jié)課中要一起閱讀學習三至五篇文章,這就更需要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不僅駕馭課堂要游刃有余,在問題的設計上還要能縱觀全局,同時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去閱讀。不能所有的片段都精讀細賞,要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教師就像一個裁剪師,該加的加,該減的減,該“胖”的胖,該“瘦”的瘦,其最終目的是在看似繁多的閱讀中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閱讀的正效應。
(三)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從上課伊始到結(jié)束,始終圍繞一篇課文進行學習,或朗讀,或分析,時間長了,學生就會索然無味。當群文閱讀介入初中語文課堂,的確讓我們眼前一亮:閱讀內(nèi)容豐富了,學習方式改變了,更讓學生感興趣的是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學習,可以對同學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交流觀點、質(zhì)疑感悟、產(chǎn)生思想上的爭鳴與碰撞,老師則在學生意見有分歧或模棱兩可時給予恰當?shù)狞c撥。這樣的課堂,生動活潑,這樣的閱讀,亮點不斷,真正實現(xiàn)群文閱讀“一課延伸多篇”、“一篇帶動整本”、“課內(nèi)拓展課外”的意義。
二、群文閱讀的應用策略
(一)議題設置要科學
群文閱讀,一節(jié)課要容納好幾篇文章的學習,除了考驗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之外,“群文”的議題設置就一定要科學合理。既要有所依據(jù),還要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使內(nèi)容的設置和學生的能力不至于脫節(jié)。如,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就可以以“域外風情”為主題選擇《牧場之國》、《金字塔》兩篇課文為組合材料,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不同的異域風情。只有設置好了主題,教師在引導的時候,才會圍繞主題游刃有余的“指揮”,不至于牽強附會,學生在交流的時候也會“觸類旁通”,并精彩不斷。這樣做,提高的是閱讀的效率,培養(yǎng)的是閱讀的能力。
(二)文章篩選要合理
議題設置比較關鍵,材料的選擇也不容忽視,正所謂“‘建構(gòu)的過程更長,坡度更為平緩?!遍喿x材料的選擇,既要考慮和議題配套,還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如果材料內(nèi)容的選擇超過了學生的知識儲備,那么“群文”起來效果就不會太樂觀。如,以“民間故事”為主題的閱讀材料,可以選擇《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以“愛國明志”為主題的可以選擇《少年中國說》和《火燒圓明園》等材料。以贊美蓮花的可以選擇周敦頤的《愛蓮說》和李漁的《芙蕖》,其中既有立意上的異同點,也有寫法上的異同點,這樣的以對照、互鑒和印證為手段的群文選擇,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大有好處。因為明確了群文主題,所以老師在引導的時候就會胸有成竹,輕松順利,學生在交流學習的時候也有一種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感覺,自然,學生閱讀上的多重收獲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問題設計要實效
群文閱讀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除了主題的設置和材料的篩選之外,還在于問題設計的實效性。設計科學有效的問題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深入思考,還能幫助學生開放性地理解群文內(nèi)容。將多篇文章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閱讀整體來設計問題,既要涉及到三篇材料的共性,又要突出它們的個性,還要將問題作為“紐帶”將多篇材料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主動交流,質(zhì)疑感悟,這樣堅持練習,學生的閱讀能力能不提高?當然,這樣的課堂,不僅需要高超的教學智慧,還需要靈活的引導藝術。如在選擇《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xiāng)明》《梅花魂》三篇課文作為閱讀材料時,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三篇課文中哪一篇最使你感動?從這篇課文中你體會到人物怎樣的品質(zhì)?三篇課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既能使學生快速地把握文本的重點,又能豐富學生對“鄉(xiāng)情”的理解。從而明白,從古至今,“鄉(xiāng)情”都是一個讓人夢魂牽繞、揮之不去的情結(jié),存在于各個年齡段和各個行業(yè)。再以上文中提到的《愛蓮說》和李漁的《芙蕖》而言,應該設計這樣的問題:“同樣是寫荷花,但其強調(diào)點是不一樣的,那么,究竟哪里不一樣?寫法的重點也是不太一樣的,一個重在抒情,一個重在說理,你能厘清其中的細微區(qū)別嗎?”這樣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引領孩子們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
所以,做精做細做實群文閱讀,無疑會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突破,會出現(xiàn)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新途徑,會涌現(xiàn)出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新方法,讓初中語文課堂“活”而不亂,靈動有序。語文教師,應該是群文閱讀方法的指導者——指導學生會讀、善讀、深讀;應該是科學組文的篩選者——篩選那些最有意義、分量適中的閱讀材料;應該是高效問題的設計者——設計那些意蘊十足的問題,促使群文閱讀達到最優(yōu)化。但愿,初中生能夠在教師的高效引領下,步入到群文閱讀的深處“郁郁乎文哉”。
【參考文獻】
[1]陳俊一,竇桂梅.站在課堂上的校長[J].教師月刊,2015,(2):024
[2]李海華,張祖慶.習作哪得清如許,群文讀寫活水來[J].小學語文教學(會刊),2015,(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