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雪? 正高級教師,小學科學特級教師。溫州市實驗小學副校長,溫州市中通國際學校小學部執(zhí)行校長?!罢闩擅麕煛迸囵B(yǎng)對象,浙江省教壇新秀,溫州市名教師。榮獲浙江省“春蠶獎”。
何為游戲化學習活動?
游戲化學習,是依據(jù)學習者天生喜好游戲的心理,將游戲活動、游戲情境作為學習者與學習對象溝通的手段,把互動元素引入學習,從而脫離傳統(tǒng)的單向說教模式,讓學生的主體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使學習內(nèi)容的傳遞更為生動、順暢的一種學習方式。
小學科學游戲化學習活動,是指教師根據(jù)具體的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將科學教育目標和兒童游戲相結(jié)合,設計出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和科學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科學,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小學科學游戲化學習在價值取向上關注教育性和游戲性的整合,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小學科學游戲化學習是科學與人文的整合。教師設計科學游戲化學習活動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動機,促進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主動建構(gòu)經(jīng)驗,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gòu)者。簡而言之,小學科學游戲化學習的實質(zhì)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科學。
游戲化學習活動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設計典型的課堂游戲活動
游戲化科學學習活動以科學內(nèi)容為內(nèi)核,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其外顯的游戲外殼元素能否吸引學生注意力尤為重要。在實踐中,我們嘗試設計了一些頗受學生喜愛的典型課堂游戲活動。
(一)卡通童話,人物扮演類
此類游戲活動一般采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為某個熟悉的童話或卡通人物的形象,具有某種特殊的本領與特質(zhì),去解決某種情境下的某個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孫悟空用火眼金睛去辨別真假植物;與汪汪隊一起去水中探險,選擇適合做船的材料;當神探柯南的助手,幫樹葉寶寶找到它的樹媽媽;等等。在此類扮演游戲中,這個人物形象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它的顯著特征是學生所熟知的。此外,這個形象的這種特質(zhì)要與科學學習過程中的某種學習品質(zhì)相匹配,與課堂學習的核心學習任務相吻合。
(二)真實模擬,探究體驗類
該類活動一般會以現(xiàn)實生活中某種真實的職業(yè)或工作的特點為原型,以模擬的方式,將該項工作的主要特點與主要探究活動結(jié)合在一起進行學習。如,觀察巖石礦物特征的時候,就以地質(zhì)學家如何來工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觀察與辨別;在做一頂帽子時,了解帽子設計師是如何工作的,以此展開設計制作活動。在此類活動中,將課堂核心的探究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工作的最重要特征、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時運用的真實工具等聯(lián)系起來,從學生可以理解與運用的角度進行有機融合。
(三)特征描述,聚焦交流類
此類游戲活動一般適用于主體觀察探究活動之后展開的交流研討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提升科學概念的重要時刻,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的良好時機。在進行此類游戲時,關鍵是要將游戲規(guī)則與集中學生注意力展開分享交流活動結(jié)合起來,要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目標上來。如,教學《觀察物體的特征》時,采用“他說我數(shù)”的游戲進行互動交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并關注其他學生描述了物體幾個方面的特征;教學《觀察葉》《不同材料的餐具》時,可以采用“猜猜它是誰”的游戲,根據(jù)學生描述的特征來推測他描述的是哪種物體;等等。在游戲活動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以引導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交流分享中去。
(四)探秘游歷,貫穿探究類
這類游戲活動一般會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某項探秘、尋寶等游歷的方式來貫穿整個課堂,連貫地進行幾項具有邏輯結(jié)構(gòu)的課堂學習活動。如,學習《書的歷史》一課,采用“小博士參觀書籍博物館”的虛擬游戲活動,讓學生了解歷史上各個階段有代表性的書籍的特點;在學習《地球家園》時采用虛擬旅游、導游介紹的游戲方式,讓學生到地球的各個地方進行旅游、召開發(fā)布會等等,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此類游戲活動,要關注游戲活動中的“游歷線路”與探究活動中“學習主線”的有機結(jié)合,幾個游戲化學習活動始終要“串”在這兩條“線”的交集上。
(五)探索未知,解開暗箱類
這類游戲活動對教學內(nèi)容有著特定的要求,一般適合于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綜合分析推理的教學內(nèi)容。如,《通過感官來發(fā)現(xiàn)》這一課,可以采用“猜猜箱子中是什么”的游戲,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觀察、收集特征,進行比對,分析箱子中可能藏著什么物體;《磁極與方向》一課,可以通過“辨方向,猜磁極”的游戲,觀察吊著的各種磁鐵(包著外殼)的指示方向,來猜測磁鐵的磁極。在開展這類游戲活動時,首先要引導學生收集更多的信息,然后在綜合分析信息的基礎上,提出猜想。教師要重點幫助學生在收集到的信息與猜想之間建立起有關聯(lián)的合理推理。
(六)挑戰(zhàn)任務,完成比賽類
此類游戲一般單一運用在完成某項任務明確的學習活動中,如,比賽速度、高度、數(shù)量、準確性等等。如,《起點與終點》一課,可以采用“青蛙跳遠比賽”的游戲來研討如何準確公平地測量比賽結(jié)果;《在觀察中比較》一課,采用“恐龍王國比美”的游戲,引導學生對“怎樣比高度”“怎樣比長度”等科學方法進行較深入的探究。在開展此類游戲活動之前,學生要明確游戲規(guī)則,活動之后,始終要圍繞核心科學概念展開研討。教師切忌被學生高漲的游戲情緒沖擊而失去教學目標。
二、架構(gòu)游戲元素與探究活動相融的課堂教學形式
游戲化科學學習活動以科學內(nèi)容為內(nèi)核,以游戲元素為外顯形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架構(gòu)不同的課堂教學形式。
(一)以游戲情境為主線,貫穿整堂課的“鏈式”學習活動
這種課堂教學形式,往往以一個核心的游戲情境為主線,以幾個有邏輯結(jié)構(gòu)的游戲?qū)W習活動為主體活動,有機融合架構(gòu)整堂課的活動,讓學生在經(jīng)歷幾個相關聯(lián)的游戲中,激發(fā)起求知探索欲望,幫助他們有效建構(gòu)科學概念。在此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幾個游戲活動之間的科學邏輯結(jié)構(gòu)以及游戲數(shù)量,而不能隨意堆砌游戲。以《磁鐵能吸引什么》為例,我們創(chuàng)設了有一個主情境的闖三關游戲。
這樣的活動設計,將科學的內(nèi)核與游戲的外衣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更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以單個游戲活動聚焦某項探究要素的“點式”學習活動
這種課堂教學形式,往往沒有一個貫穿課堂始終的核心游戲情境,而是集中針對某個探究要素設計單個游戲化學習活動。按照游戲化學習活動針對的階段性目標的不同,可以有如下幾類。
聚焦活動主體。此類設計一般將游戲化學習活動置于教學活動伊始,以快速使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這樣的設計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且有效。
展開探究過程。此類設計一般將游戲化學習活動放在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之中,用游戲化的形式進行主體探究活動,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探究,有效建構(gòu)起重要的科學概念。
分享探究成果。此類設計一般將游戲化學習活動放在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之后的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特別對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的低年級學生來說,采用游戲化的形式進行活動成果的交流分享探究,更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傾聽能力,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個游戲活動穿插組合的“自由式”游戲化學習活動
這種課堂教學形式往往沒有一個貫穿課堂始終的核心游戲情境,也不僅僅集中針對某個探究要素進行單個游戲化學習活動的設計,而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游戲化學習活動的自由組合。課堂中可以采用主體探究游戲活動再加上交流分享游戲活動的組合方式;可以采用聚焦探究主題的游戲活動再加上交流分享游戲活動的組合方式;可以采用多個游戲活動的組合來突破主體探究活動;等等。根據(jù)游戲化學習活動針對的不同目標,可以多種自由組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觀察與比較》一課,我們就主要采用了“找不同”“聽聲辨物”“分辨真假水果”三個運用眼睛、耳朵、綜合感官等不同感官進行的游戲活動,通過不同感官的運用可以獲得不同的信息,幫助人們進行準確判斷的主體科學探究活動,落實核心科學概念。《神奇的紙》一課,我們讓學生經(jīng)歷幫助“紙娃娃變身”的游戲,讓“紙娃娃”變成“大力士”“隔熱小能手”等等游戲,讓學生在親歷有趣的游戲中,建構(gòu)起“改變材料的某一種特點,它的性能就會發(fā)生改變,從而就有不同的用途”的科學概念。
三、游戲化學習活動設計的要點
在實施游戲化科學活動時,我們可以抓住幾個要點進行設計。
(一)創(chuàng)設游戲化情境
游戲化科學活動能否得以很好地實施,其首要條件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科學真實問題的游戲化情境。這個情境應具備科學性與趣味性的特點,它的內(nèi)核應該是真實科學探究的關鍵性問題,而外衣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化形式。如,《磁鐵能吸引什么》一課,可以創(chuàng)設“尋找遺失的寶藏”主情境,對磁鐵能吸鐵的核心科學概念展開探究;《它去哪里了》一課,創(chuàng)設“它們會變身嗎”的游戲情境,讓學生觀察紅糖、石子遇到水和攪拌棒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引導科學探究活動的展開。這些情境可以是一項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工作,也可以是借助虛擬世界的卡通神話人物來執(zhí)行某一項具體任務。不管是哪種形式的情境,教師都要讓學生與真實世界產(chǎn)生聯(lián)系,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中去與真實世界產(chǎn)生對話,建構(gòu)起學生對真實世界的科學認識。
(二)設置挑戰(zhàn)性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游戲化科學學習,我們還要設置具體可操作的挑戰(zhàn)性活動。通過活動前的溫馨游戲提示、游戲中的活動指導卡等形式,幫助學生明晰具體活動的操作流程與分工合作,以提升活動效果。如,在《它去哪里了》一課中,我們可以借助直觀可見、簡單易懂的學習提示單,幫助一年級學生在較長的探究活動中,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任務(見表一)。在設計挑戰(zhàn)性活動時,我們不僅要設計活動本身的規(guī)則,更要思考在活動展開過程中能給學生提供哪些支架,支持學生走向有效探究與深入發(fā)展。
(三)設計核心研討問題
除了創(chuàng)設情境與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之外,在游戲化科學活動中,我們還要設計推進活動向縱深發(fā)展的核心研討問題。如,《起點和終點》一課,我們始終圍繞“怎么樣給青蛙王國當一個公正的裁判”這個主情境,提出“起點、終點怎么畫線?”“怎么測量跳遠的距離才算準確?”等核心研討的問題,將學生從活躍的比賽活動中引導到高階思維發(fā)展中去。在設計梳理研究的核心問題時,我們要始終謹記:這是幫助學生從有趣的游戲活動中脫離淺層次的表象游戲,邁向有思維含量、有科學素養(yǎng)、有核心能力發(fā)展承載的高層次科學實踐活動的重要抓手。沒有研究核心問題指引的游戲化科學活動,充其量只是一場低水平的游戲。
(四)建立評價激勵機制
在游戲化科學活動實施過程中,設置激勵機制,及時給予評價,是促進活動高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對于低年級學生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嘗試進行表揚積累分值卡、獎卡兌換禮物、積分排行幸運大抽獎等各種口頭表揚與物質(zhì)獎勵相結(jié)合的方式。此外,期末可以嘗試全學科融合的“游考大闖關活動”;還可以嘗試將科學游戲與校園節(jié)日有機融合的“校園童玩節(jié)”;等等。通過這些激勵評價活動,幫助教師有效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游戲活動中去玩科學、學科學、用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