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潔,萬 丹,徐 沖
(重慶市中醫(yī)院 藥劑科,重慶 400021)
合黃滋陰方由百合、生地黃、黃連、黃芩、白芍、阿膠、甘草、大棗、浮小麥加工而成,用于治療陰虛發(fā)熱、津傷便秘、心神不寧、神志恍惚、虛煩心悸、失眠多夢等病癥。方中百合、生地黃為君藥,為張仲景的百合地黃湯,百合滋陰清熱,白色入肺經,可養(yǎng)肺陰;生地黃清熱滋陰,生津止渴,黑色入腎,可滋腎陰[1];阿膠滋養(yǎng)腎陰,使腎水上濟于心,交通心腎[2];黃連、黃芩清熱瀉火而固護腎陰[3-4]。白芍斂陰止汗,平抑肝陽,白芍味酸,甘草味甘,白芍、甘草酸甘化陰[5-7];大棗、浮小麥養(yǎng)心陰,除煩熱[8]。全方共奏養(yǎng)陰瀉火、益腎寧心之功效。
合黃滋陰方為我院婦科擬開發(fā)的院內制劑,尚無質量標準等相關研究。通過對百合、地黃等藥材的文獻調研[9-15]及相關實驗,本研究制定了HPLC同時測定其有效成分芍藥苷、王百合苷、毛蕊花糖苷、黃芩苷、黃芩素含量的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DAD二極管陣列檢測器);Waters Symmetry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QUINTIX65-1CN型電子天平(十萬分之一,德國 Sartorius集團);JA3003J型電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KQ3200E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TGL-18C-C型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AXLM1820-2型超純水機(重慶阿修羅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王百合苷 (成都德斯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DST190601-071,純度:98.0%);芍藥苷(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號:G3160010,純度:98.0%);毛蕊花糖苷(批號: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111530-201713,純度:92.5%);黃芩苷(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15-201821,純度:95.4%);黃芩素(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1595-201607,純度:98.5%);乙腈(色譜純,上海霍尼韋爾貿易有限公司);磷酸(色譜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其余試劑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合黃滋陰合劑(批次20200113、20200115、20200121、20200122),規(guī)格:200 mL/瓶;陰性樣品自制。
色譜柱:Waters Symmetry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乙腈(A)-0.1%磷酸(B),梯度洗脫:0~20 min,16% A;20~30 min,16%~22% A;30~55 min,22~50% A;55~60 min,50% A,后運行2 min;檢測波長:0~20 min,230 nm;20~26 min,334 nm;26~35 min,310 nm;35~60 min,280 nm;流速:1.0 mL/min;柱溫:35 ℃;進樣量:10 μL。
對照品溶液制備:分別精密稱取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適量,加70%甲醇配制成混合對照品溶液,其中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的質量濃度分別為360.10、125.60、72.00、91.20、71.60 μg/mL。
供試品溶液制備:取合黃滋陰合劑(20200113) 5 mL,加入70%甲醇定容,超聲(功率:500 W,頻率:40 kHz) 30 min,冷卻后用70%甲醇補足損失的質量,搖勻,離心(5 000 r,5 min),取上清液,濾過,即得。
陰性溶液制備:根據合黃滋陰處方組成制備陰性樣品,按照供試品溶液的配制方法制備缺百合、生地黃、白芍、黃芩的陰性供試品溶液,備用。
2.3.1 專屬性試驗 分別取對照品溶液、供試品溶液、陰性對照溶液10 μL,按“2.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在該色譜條件下,各待測成分色譜峰均可以達到基線分離,理論塔板數均>5 000。供試品與對照品相應位置上,保留時間一致,陰性樣品無干擾。色譜見圖1。
1:芍藥苷;2:毛蕊花糖苷;3:王百合苷;4:黃芩苷;5:黃芩素
2.3.2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吸取“2.2”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1、2、3、5、8、10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70%甲醇定容,搖勻,按照“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各對照品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線性回歸,得到線性關系,見表1。
表1 合黃滋陰合劑中各成分的線性關系考察
2.3.3 檢測限和定量限考察 取“2.2”項下對照品溶液,逐級稀釋,按照“2.1”項下色譜條件,分別進樣6次,記錄色譜圖。以信噪比(S/N)=3∶1時計算檢測限,以S/N=10∶1時計算定量限。結果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的檢測限分別為0.02 μg /mL、0.06 μg/mL、0.07 μg/mL、0.05 μg/mL、0.04 μg/mL,定量限分別為0.07 μg/mL、0.20 μg/mL、0.22 μg/mL、0.16 μg/mL、0.12 μg/mL。
2.3.4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同一份混合對照品溶液10 μL,連續(xù)進樣6次,計算得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的峰面積RSD(n=6)分別為1.06%、0.63%、0.65%、0.47%、0.44%,結果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3.5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次(20200113)的合黃滋陰合劑,按照“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平行6份,計算得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RSD(n=6)分別為3.20%、2.37%、1.61%、0.72%、1.89%,結果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3.6 穩(wěn)定性試驗 取該批次(20200113)合黃滋陰合劑制成樣品溶液,于室溫下放置0、2、4、6、12、24 h后進樣,計算得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的峰面積RSD(n=6)分別為2.91%、0.72%、0.55%、3.68%、2.25%,結果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wěn)定性良好。
2.3.7 加樣回收試驗 取適量的合黃滋陰合劑 (20200113)樣品約2.5 mL,共6份。分別加入含芍藥苷360.10 μg/mL、毛蕊花糖苷12.56 μg/mL、王百合苷72.00 μg/mL、黃芩苷91.20 μg/mL、黃芩素35.80 μg/mL對照品混合溶液50 mL,按照“2.2”項下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測定峰面積,計算得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8.30%、97.21%、96.11%、98.53%、95.34%,RSD分別為1.73%、1.83%、1.94%、1.50%、2.46%。
表2 合黃滋陰合劑中各成分的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3批樣品,依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照上述色譜條件,進行芍藥苷、毛蕊花糖苷、王百合苷、黃芩苷、黃芩素的含量測定(n=3),結果見表3。
表3 樣品含量測定結果 (n=3)
本研究中百合、地黃為君藥,通過文獻[16]調研并結合實驗結果表明王百合苷為所用百合(百合科)主要有效成分。由于合黃滋陰合劑采用水煎煮,地黃中梓醇穩(wěn)定性差[12,14-15],結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規(guī)定,選擇地黃毛蕊花糖苷為檢測指標之一;白芍、黃芩為臣藥,結合《中國藥典》(2015年版)規(guī)定,分別選擇芍藥苷、黃芩苷為檢測指標,文獻表明黃芩中亦含有大量黃芩素[17-19],故選擇黃芩素為指標性成分之一。方劑中阿膠雖為臣藥,但由于阿膠為烊化后加入濃縮煎液中再定容,且其有效成分在本實驗條件中不易被測得,故不考慮將其納入考察,黃連、大棗、浮小麥、甘草等飲片為佐使藥,從方劑組成及飲片本身的有效成分考慮,均不適宜納入考察。綜上所述,本研究將芍藥苷、王百合苷、毛蕊花糖苷、黃芩苷、黃芩素5種有效成分作為合黃滋陰合劑含量測定的考察指標。
本研究對乙腈-水、乙腈-0.1%冰醋酸、乙腈-0.1%磷酸溶液、乙腈-0.2%磷酸溶液四種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考察。研究發(fā)現(xiàn),乙腈-0.1%、乙腈-0.2%磷酸溶液在梯度洗脫下各組分分離效果較好,從儀器維護的角度考慮,本實驗選擇乙腈-0.1%磷酸溶液作為流動相。
結合文獻[16],并通過DAD全波長掃描得知,芍藥苷、王百合苷、毛蕊花糖苷、黃芩苷、黃芩素的最大吸收波長分別為230 nm、310 nm、334 nm、280 nm、280 nm,故本研究設定檢測波長分別為230 nm、310 nm、334 nm、280 nm、280 nm,可以滿足各指標成分含量測定的要求,保障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本研究對提取溶劑、提取方式、提取時間分別進行優(yōu)化考察。提取溶劑:在水、30%甲醇、50%甲醇、70%甲醇,甲醇、70%乙醇溶液中,70%甲醇提取各組分含量最高,且各組分分離情況最為理想。提取方式:對回流提取與超聲提取效果分別進行考察,研究發(fā)現(xiàn)回流提取的各組分含量稍高于超聲提取,但差異并不明顯,從實驗的便捷性、安全性及環(huán)保性角度綜合考慮,采用超聲提取方式進行提取。提取時間:本研究分別對超聲提取時間20、30、40 min進行考察,結果表明30、40 min時各組分含量差異不明顯,而20 min超聲所得各組分含量明顯低于30 min和40 min所測結果,因此,本實驗制備供試品提取時間為30 min。綜上,本研究采用70%甲醇超聲提取30 min,制備供試品溶液。
本研究采用HPLC-DAD同時測定合黃滋陰合劑中芍藥苷、王百合苷、毛蕊花糖苷、黃芩苷、黃芩素5種成分的含量,專屬性強,結果準確,使得該合劑質量控制標準更嚴謹完善,使其生產實踐中的多指標質量控制和評價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