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指出了新方向,他指出“各類課程應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課程思政的提出為高等院校外語教育明確了新的思路,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高?;A西班牙語課堂,是我們亟須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高校外語教育 課程思政 基礎西班牙語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35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Spanish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J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0)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 pointed out that "all kinds of courses should work togethe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forming a synergy effect, realiz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educating people in an all-round way". The proposa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t only clarifies new idea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also brings challenges. How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basic Spanish classroo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us to think about.
Keywords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Spanish
1課程思政的提出與發(fā)展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绷暯娇倳浀倪@一重要論述,為全國高校課程思政方面的建設指明了方向。2017年12月,教育部出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程教學改革,優(yōu)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yè)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yè)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合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tǒng)一。這一文件的出臺,為全國高校課程思政方面的建設提出了目標。2018年6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在持續(xù)提升思政課質量的基礎上,推動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要明確所有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推動每一位專業(yè)課老師制定開展思政課程教學設計,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陳寶生部長的講話明確了高校開展思政課程的主渠道,指出了教師在開展思政課程過程中的重要性及主體身份。
至此,在國家高度重視課程思政工作的背景下,中國各大高校開始課程思政的建設,在各類學科發(fā)掘和發(fā)展課程思政的可行性方案,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來發(fā)展思政課程。
2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
為了正確貫徹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學習其精神價值,正確引導各門課的學生深入其精神內涵,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兩個概念,那就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區(qū)別在哪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核心內涵都是育人,二者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要求,但又有不同側重。
2.1“思政”內容的不同
兩者雖然都包含“思政”二字但是內容上卻大有不同?!罢n程思政”的“思政”主要側重于思想價值引領方面,強調在各類各門課程(包括專業(yè)課和通識課)中增強政治意識和加強思想價值引領;而思政課程的“思政”側重于思想政治理論方面,主要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和思政課程中的思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主要體現(xiàn)在前者是一種教育理念,旨在將這種理念融匯貫徹到各門課中,而后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新的方針要求我們老師要在各門課程中融入思政的概念,但是絕不能等同于思政課程,避免完全將專業(yè)課程思想政治化,忽視了專業(yè)課的專業(yè)性和教學特點,在思政的同時完全改變了專業(yè)課的教學目的和性能,完全將專業(yè)課當成思想政治課來教學。
2.2教育地位的不同
思政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已經經歷了常年的探究,具有統(tǒng)一性,全面性等教學特點,而課程思政卻具有間接性,分散性的教學特點,前者在課程體系建設,教師隊伍完善,教學規(guī)范管理等方面已經發(fā)展得很具規(guī)模,呈現(xiàn)出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而后者正處于初期探索階段,無論在教師配備上還是體系建設上都需要更加完善,全國高校雖然正在如火如荼得學習課程思政,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對思政課程的接受度和認識度要高于課程思政,兩者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有所不同。
2.3課程特點的不同
思政課程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大學生系統(tǒng)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課程,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顯性課程。因而在對大學生系統(tǒng)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面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而且對學生全覆蓋,學生受益面大,所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而課程思政中所提到的課程既可能是必須課,也有可能是選修課,就有專業(yè)課,又有通識課。所以與思政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顯性課程不同的是,專業(yè)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隱形的特點。老師需要在教授學生專業(yè)課的同時融入思想道德追求、科學精神、愛國情懷、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人格培養(yǎng)等內容,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思想。
3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西班牙語課堂的意義
3.1豐富西班牙語課程內涵
我國高校的西班牙語教學一直比較強調語法,單詞,句法的講授,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培養(yǎng)基本未脫離外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的觀念束縛。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西班牙語教學所承載的文化意義不可小覷。在西班牙語教學過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可以使學生在專業(y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奮斗精神。有助于學生了解西班牙和中國雙邊文化,深入理解“一帶一路”精神,在學習好專業(yè)課的基礎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情操和德育水平。
3.2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高等院校外語教學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即是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滿足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領域的國際交往需要。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僅僅是培養(yǎng)語言交際者,更要培養(yǎng)文化傳播者,必須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外國語言文化,借助外國語言傳遞中國聲音,弘揚中國文化,展示中國形象,讓世界更好的了解的中國,讓中國更好的融入世界。但是,在當今西班牙語教學中,有一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注重教授單純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對于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意識較為缺乏,甚至有部分老師自己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夠自信,盲目崇拜外來文化,導致有部分學生會抱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錯誤想法和態(tài)度,當外來文化到來時,囫圇吞棗,不分好壞,全盤接受。所以將課程思政融入西班牙語課堂可以引導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
4將課程思政融入高校西班牙語課堂路徑之探索
4.1加強教師自身素養(yǎng)
作為教師應該具備一個完整的素養(yǎng)體系,才能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這一素養(yǎng)體系至少應當包括有:政治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教育教學素養(yǎng)。首先,政治素養(yǎng)是指教師在政治上的修習涵養(yǎng),它包括教師在政治上的方向、立場、觀念、態(tài)度與信仰等。其次,道德素養(yǎng)指教師在社會道德規(guī)范上所具備的修習涵養(yǎng),從人生活領域來看,其包括: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再次,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是指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專業(yè)的理論、概念等所掌握的程度。最后,所謂教育教學素養(yǎng)是指,教師作為專門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者所具備教學技能和能力。
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外語專業(yè)教師思政內涵的提升能夠為外語課程思政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才能在課程思政中游刃有余。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人民教師的責任時提到,古人說“傳道受業(yè)解惑”,教師職責第一位的就應該是傳道,(新華網(wǎng))所謂傳道,傳的是為人之道,即是價值,思想,道理,也就是中國文化,中國智慧,中國精神的精髓,這也就是課程思政的核心所在。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老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不夠,自身修養(yǎng)不足,達不到課程思政的水平和高度,這就要求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例如可以通過各種培訓、講座、報告等方式是老師們增強自身專業(yè)素質的意識;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老教師的優(yōu)勢,對青年老師的思政意識的成長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4.2提高學生思想覺悟
外語專業(yè)學生作為我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在培育其專業(yè)的核心素養(yǎng)以外,更要注重學生思政理念的養(yǎng)成。應該利用專業(yè)文化資源,結合優(yōu)秀師生案例開展實施;也可利用第二課堂,組織主題鮮明的語言競賽,語言辯論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思政理念的有效輸出,進而煥發(fā)專業(yè)課程的生命活力,增強外語學習者的社會責任感及使命感,使其思想理念,思維觀念都能逐步提高,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的。
4.3課程設計-以基礎西班牙語為例
“基礎西班牙語”是西班牙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該課程以《現(xiàn)代西班牙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為教材,輔以多種教學資料,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為主要目標。在“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結合基礎西班牙語的實際教學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來對課程進行設計。
4.3.1課程主題的有效銜接
在《現(xiàn)代西班牙語》第一冊第七課主題是接待來訪,這一課的內容主要是在接待來訪時可以進行的對話和寒暄。當我們在教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補充穿插介紹一些國際友人的接待方式方法,比如一些國內外的社交禮儀,禮貌用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價值觀和職業(yè)觀,通過在課程中融入中華傳統(tǒng)美德,“四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思想,提升學生文化素質與政治素養(yǎng)。再比如,在同一課的第二篇課文說的是網(wǎng)絡購物,可以以此為出發(fā)點,談一談中國網(wǎng)絡的騰飛,近年來中國網(wǎng)絡的飛速發(fā)展已非其他國家之能比,大量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開始大批量向海外反向輸出商業(yè)模式,展示了中國創(chuàng)新的強大實力和深遠的世界影響力。例如印度版支付寶、新加坡版餓了么、菲律賓版微信、泰國版淘寶、印尼版滴滴、今日頭條……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許多在中國熱門的移動應用實現(xiàn)本土化,讓當?shù)孛癖婓w會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便與實用。讓學生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感受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第二冊第六課,主題圍繞mariachi--墨西哥的一種民間樂曲及其樂隊來展開,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內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學生可以就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更好地開展多元文化交流展開討論,在文化的交流和對比中,提升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冊第十課的主題是未來要做什么,這可以和培養(yǎng)當代青年遠大理想相結合,樹立學生們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科學精神,愛國情懷。
4.3.2課程形式的有效銜接
在課程形式上,我們可以開展例如,翻譯,寫作,聽寫等各項有效教學手段,結合師生討論,演講等形式將課程思政循序漸進地融入外語教學的課堂中。例如,第二冊第十五課第二篇課文是說去墨西哥旅游的文章,我們可以和“發(fā)展絲綢之路特色旅游”相結合,介紹絲綢之路沿線有大量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其中,許多是國家和世界級的旅游資源,有著旅游資源的獨特優(yōu)勢,在做這些介紹的同時,讓學生們參與進來,可以利用討論,寫作等形式,將學生們的見聞表達出來。
參考文獻
[1]楊蔚.外語專業(yè)教育中的課程思政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0,12(03):17-21.
[2]黃芃.基礎阿拉伯語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51).
[3]任梓銘,勞家駒.高校思政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提升路徑[J].絲路教育,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