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秀山 南京市建寧小學
從近些年的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看,國民經(jīng)濟水平穩(wěn)步攀升,在國家強大的經(jīng)濟支撐下,體育強國夢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口號,而是可以實實在在的落地的事情。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以發(fā)展我國體育事業(yè),田徑運動也取得了傲人成績。要更好地推動我國田徑運動發(fā)展,需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學體育課程教育開始,注重體育教育的規(guī)范化運行,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訓練自信心,分階段、分步驟開展可行性教學策略,夯實體育訓練技術(shù)性,提升學生體育素養(yǎng)。就目前在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來說,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與弊端,這些教學問題的存在,嚴重削弱跨越式跳高訓練效果,從長遠而論,對于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來說也存在諸多影響。精準分析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中的存在問題,針對性的提出改進意見,才能促使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實現(xiàn)小學體育教學的跨越式前行。
跨越式跳高訓練經(jīng)歷二十多年的發(fā)展歷程,該種體育訓練歷經(jīng)二十多年的磨練,戰(zhàn)勝了俯臥式、剪式、跨越式體育訓練,引起了國內(nèi)外體育者的廣泛關(guān)注,跨越式跳高訓練在1965年誕生,然而當時并沒有被重視,隨著1986年奧運會的召開,福斯貝里代表美國以自創(chuàng)的跨越式跳高訓練參加比賽,最終贏得冠軍后,跨越式跳高訓練開始在眾人所認知。此后,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跳高運動健兒們,開始拋棄以往的俯臥式訓練和剪式訓練,取而代之選擇了跨越式跳高訓練。
1983年朱建華作為我國首個運用跨越式跳高訓練破世界紀錄,由此我們體育項目訓練和學校體育教學中,開始采用跨越式跳高訓練。但是,在很多學校,尤其是小學體育,根本沒有跨越式跳高訓練。近幾年才開始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從試點情況看,學生很多人對跨越式跳高訓練有恐懼心理,但是伴隨訓練時間的推進,逐漸從心理上得以適應,我們也在跨越式跳高訓練中,為了防止學生受傷,做個各種的妥善化的安排。經(jīng)過實踐教學可以看到,目前來說,跨越式跳高訓練在小學體育訓練中的開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跳高能力,為我國體育人才培養(yǎng)堅定了堅實基礎,值得在廣大的小學體育中給予推廣。但是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中的問題也值得關(guān)注,必須適時改進教學方式,才能確??缭绞教哂柧氃谛W體育中的作用發(fā)揮。
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跨越式跳高訓練是小學體育中,目前而論較為新穎的教學項目,學生對這一教學項目認識不足,往往錯誤的認識,稍不留神在訓練中,可能會導致身體損傷。尤其是女學生她們自身體育能力較弱,面對完跨越式跳高心理膽怯成分較重,害怕高難度的訓練。還有部分學生,雖然對小學體育課程較為喜歡,但是他們的熱愛點僅僅停留在籃球、乒乓球等常見體育項目,跨越式跳高訓練對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學生對跨越式跳高認識不夠深刻,教學氛圍的壓抑,學生訓練中的膽怯心理較重,跨越式跳高訓練效果差。
教師在實施跨越式跳高訓練中,籠統(tǒng)采用同一種教學進度和方式,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班級情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學生在自我能力無法達到跨越式跳高程度要求的時候,其個人的跨越式跳高訓練興趣度顯著降低。學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差異較大,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依據(jù)學生總體情況,及時變化教學模式,教學形式的單一,讓學生在跨越式跳高訓練中積極性不強。無法正視自身的跨越式跳高問題,其教學的成效性較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體育中的跨越式跳高訓練也是一樣的。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對跨越式跳高訓練技巧運用不佳,甚至于有的教師只一味按照教學進度,開展跨越式跳高課堂訓練,無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設計,學生對跨越式跳高訓練動作要領領會不準確,教師教學設計中對教學要點的設計不夠細化,教學成績大打折扣。
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如果剛剛上課就讓學生練習跨越式跳高,該種機械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厭倦體育課,在枯燥無趣的練習中,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一種教學內(nèi)容,唯有讓學生自主參與,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也是如此。所以,教師可以先在教學開始之前,播放完整性的各種跨越式跳高世界級比賽,讓學生在視頻中了解到跨越式跳高的魅力,從運動員優(yōu)美的跳躍姿勢,到他們嫻熟的完成整個過程,帶著跨越式跳高的成功的喜悅,走上領獎臺,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對跨越式跳高有全面了解,也從側(cè)面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使其愿意加入跨越式跳高訓練,鍛煉好個人身體,以健康的體魄努力學習,可以有朝一日為國爭光、為已爭榮。
運動員曼妙的跨越式跳高動作,讓學生不禁為此拍手叫好,老師在旁輔以言語引導,使其對跨越式跳高訓練充滿興趣,可以主動了解和接收跨越式跳高。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以“游戲誘導”的形式,讓學生嘗試性的參與跨越式跳高。比如我們熟知的老鷹捉小雞,該游戲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橡皮筋拉伸到距離地面有70cm 的距離,繼而形成了一個菱形,一些學生充當“小雞”,而當老鷹的同學,則可以從這個菱形中捉“小雞”,較為機靈的“小雞”則選擇從圍欄中逃離,老鷹也就無法將其捉捕,扮演“小雞”的同學,從菱形圍欄中跳躍而出的過程,就可以將其作為跨越式跳高訓練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老鷹捉“小雞”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橡皮筋的高度升高,距離地面距離大約2.5m 的地方,然后可以將彩色的氣球懸掛在橡皮筋上,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體制和跳躍情況,鼓勵學生們自己嘗試性的摸高處的氣球,學生們在觸摸氣球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單腳起跳的作用。多次嘗試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借用多種助跑方式,不斷觸摸頭頂?shù)臍馇?,找尋到最為合適自己的助跑方法,在如此輕松歡愉的氣氛中,讓學生從心理上釋放恐懼與不安,摸索到適合自己的跨越式跳高助跑方法,為接下來真正的跨越式跳高訓練做充分準備。
教師在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的時候,必須考慮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學??缭绞教哂柧毱鞑牡龋瑥膶W校實際和學生個人實際出發(fā),變化跨越式跳高訓練方式,強化教學效果。雖然在跨越式跳高訓練中,學校器材、場地和教師都是既定一致的,但是每個班級學生對跨越式跳高的接受程度,班級教學進度等均有不同。教師要根據(jù)班級情況和學生特征,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班級內(nèi)的學生較多,教師要從課堂表現(xiàn),摸索和調(diào)查分析學生特征,尤其是對身體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必須給予特殊的照顧和訓練幫助。在正常教學基礎之上,將學生和所在班級的各種因素考慮其中,開展差異性教學。關(guān)于跨越式跳高訓練的強度和時間等,也需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變化多種教學方式,實施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
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將不同跨越式跳高能力的學生劃分在一組,由跨越式跳高較好的學生,帶動跨越式跳高能力略差的學生,在小組練習中,由跨越式跳高技能較好地學生充當小老師,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考評形式,更利于跨越式跳高訓練的成績提升。小組同伴之間,可以就跨越式跳高訓練中對方的表現(xiàn)打分,在訓練中成績提升較快的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經(jīng)驗分享給其它學生,同伴協(xié)同互助的形式,讓彼此間熟識的同學相互激勵,對于跨越式跳高訓練來說有利無害??缭绞教哂柧氈校瑢W生可以在事先準備好的墊子上進行跨越式跳高輔助練習,彼此間相互糾錯,該種方式,縮減了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也讓學生在彼此糾錯中,更深刻記憶跨越式跳高技術(shù)要領,有利的彌補了跨越式跳高教師動作指導不全面,無法顧及每個學生每個動作的問題,既創(chuàng)新了訓練方式和方法,同時也讓教學更富有情趣。
教學課堂設計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必須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從教材設計入手,選擇最為合理的教學思路和模式。每一堂跨越式跳高訓練課程之前,都應該做好課程教學預案,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把控好教學效果。比如我們可以設計不用的跳高場地,其中一個場地可以設置兩個左右不同的助跑位置,另外在最后的挑戰(zhàn)和練習階段,還可以依次設置四個不同高度的跨越式跳高位置。如此一來,教師在跨越式跳高訓練中,可以根據(jù)所帶班級不同學生情況,促使學生在四個不用助跑地方,學生左右腳起跳的時候,都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找尋到合意的位置實施跨越式跳高訓練,既提升了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效率,也讓學生在找尋自己位置的同時,對跨越式跳高有初步的興趣和好奇。
其次,要制定科學性的跨越式跳高訓練課程設計,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專業(yè)的跨越式跳高訓練技能。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在對課程透徹領悟的條件下,不斷提升自身的跨越式跳高訓練教學技巧。比如教師可以在跨越式跳高訓練中,將一個小旗子插到過桿位置,然后標識出助跑點位置和起跳位置,學生以直觀視覺去判定這兩個位置的大致區(qū)域,省去了較為煩瑣的跨越式跳高理論講解步驟,提高了教學效率。由于移髖是過桿動作中較難的部分,教師可以將兩根皮筋平行擺放在5cm 處,以此暗示學生要注意移髖動作,幫助學生流暢完成跨越式跳高。教師要不斷強化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完善體育教學課堂設計,提升教學密度,促進教學成績穩(wěn)步發(fā)展。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他們的好奇心較重,任何體育項目都可以引起他們的好奇。然而,在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探索欲望很重,但是對體育訓練項目的堅持耐力不足,尤其是跨越式跳高訓練具有一定難度,教師要在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場地,確保安全性的同時,為跨越式跳高訓練營造輕松愉悅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饒有興趣的積極參與中,感受到跨越式跳高訓練的樂趣,可以在寓教于樂中,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方式,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參與性,以此提升小學體育跨越式跳高訓練的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