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誠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教學指導綱要和工作基本標準,使得高等教育機構有關大學體育的評價、考核都得到了良好的規(guī)范,大學體育的學科優(yōu)勢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然而在對有關規(guī)定進行落實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部分問題,大學體育教育如果不能積極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就容易使體育的發(fā)展受到阻礙。
大學體育課程的改革具有系統(tǒng)性的特點,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如果要想收到更好的改革效果,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其中體育教師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觀念會影響最終的效果。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大學體育都是指普通高等學校開展的體育教學、體育運動競賽等,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課程的最高階段,屬于公共體育。大學體育作為公共體育,其內涵以及功能等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大學體育的理論與實踐要求已經(jīng)不相匹配,從內涵角度講,大學體育不止具有自身屬性,還需要與當下的社會形勢相適應,在新時期,大學體育需要突出創(chuàng)新理念和特色,與培養(yǎng)高能力運動員、提高國家競技體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對接。大學體育活動組織、素質教育路徑等都是內涵的范疇。另外,由于內涵的變化,綜合類大學關于體育專業(yè)的設置有層次的提升,體育的功能結構在新時期的變化使得高等教育、學生和教職工生活方式、學校組織結構等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針對這些變化,部分大學體育工作者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其中的規(guī)律,在實踐過程中關于課程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困惑。
從有關國際教育調查數(shù)據(jù)中得知,有很多國家的大學中體育并沒有設置為必修課,從世界范圍來看,很多國家的大學體育學科都面臨危機,只有中國以及少部分國家還設置有大學體育必修課。大學體育學科建設和理論體系加強需要在制度以及學術方面給予支持,這樣課程在大學教育中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社會的良好發(fā)展為大學體育學科的建設帶來動力,有更多的綜合類大學開始對體育學科建設加以重視,通過制度化建設支持高層次體育科研工作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部分綜合類大學在進行學科建設時仍然走以往的道路,增加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數(shù)量,多增加體育本科專業(yè),而有的大學關于體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較少,在學科建設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體育學科建設方面并沒有結合學校自身教育特點,對其進行精準定位,因而學科建設缺乏特色性。關于大學體育的學科建設包含科研成果、學科隊伍建設以及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不同的大學體現(xiàn)的學科優(yōu)勢會對社會文化、經(jīng)濟等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關于大學體育課程指導綱要存在的困惑主要有:首先是綱要中規(guī)定的內容還需要進一步實踐檢驗,關于推廣的全面性還存在困難,綱要中的課程模式可行性方面表現(xiàn)較差,由于體育目標的設置太過寬泛,理論和實踐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次,綱要中的領域目標社會教育、生活方式、醫(yī)療衛(wèi)生等,有學者認為不是體育課程的獨有目標,因而綱要指導的科學性有待提升。關于大學體育的本質功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領域目標中有關身體和心理健康目標屬于綜合性發(fā)展目標,關于這一目標的評估并不能從大學體育課程完全展現(xiàn)。
實施學科教育改革后,大學教育評價體系與時代發(fā)展需求有所適應,但是出現(xiàn)的問題是部分大學體育工作者的教育評價標準有所下降,教育觀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具體來講,首先,學生針對教師的評價,使部分教師對學生評價的成績關注度過高,進而使大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管理過于寬松。其次是有部分大學體育工作者對于新的教學評價制度并沒有完全適應,其本質內涵的理解不夠充分,為了突出大學體育教學特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滿足,對于考試評價標準、學生的思想教育、體能訓練、意志品質鍛煉等存在不足,有關教學質量和專業(yè)特色構建方面的投入度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再次,從學校的制度方面來講,體育工作者面臨的壓力較大,關于職稱評審制度有規(guī)定,學生對教師的評價關于教學質量的分數(shù)要高于某分數(shù)線,教師的失業(yè)危機增大。最后,由于教學評價標準量化的難度較大,內容煩瑣性強,使得部分教學評價體系中少了評價內容和方式。
大學體育的課程改革一直在進行中,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改革形式上有所變動,但是質的變化還存在問題。首先,在進行課程改革時,對于課程項目的增加、更新較為重視,但是有關課程內容的改革以及課程教育功能優(yōu)化較為忽視,學生體能鍛煉要求的關注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其次,在對大學體育課程進行創(chuàng)新時,還沒有完全形成理論依據(jù),有關課程建設的進度還比較遲緩。從體育工作者角度來講,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不足,教學特色的展示不夠充分。再次,大學教育管理層有關體育改革的全面性思考不足,改革思路沒有清晰的展現(xiàn),關于教師教學投入和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難以精準的判斷。最后,體育知識的傳授以及對課程內容的探索還缺少一定的主動性,使大學體育教育宗旨有所偏離。
從有關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調查中得知,我國大學生的體能素質普遍存在下滑情況。從原因分析來看,體育課程教學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形式化較突出,大學體育的本質功能存在一定的忽視,而且由于教育體制、社會文化等綜合方面的影響,都影響學生體能素質。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自主性方面是值得肯定的,然而身體素質的下滑有大學體育教育的一定責任。中國大學體育從改革實踐和制度方面對于學生身體素質鍛煉的教育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關于大學體育目標的建立由于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等的增加,使得大學體育教育方向有一定的偏離,課程改革通過體育活動的認知、心理等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意志品質等進行培養(yǎng),在新時期中國大學體育教育重要的是對體育本質功能的回歸,不斷反思教育理念。
當下中國大學體育教育面對學生身體素質下降、學業(yè)就業(yè)壓力增大的情況,如果對學科建設、教育方式等部分問題不能有效地解決,課程改革最終收獲的效果也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大學體育本質教育意義以及價值都得不到真正的實現(xiàn)。所以,需要對體育價值進行回歸。回歸體育價值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首先是體育傳承,在社會文明發(fā)展的過程中,體育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而關于體育文化需要通過大學體育教育不斷的傳承下去,通過對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視,大學生才能更好地從中培養(yǎng)出積極的體育精神。其次,學校作為體育運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重要場所,能夠通過實踐突出體育知識和情感傳授的教育功能,使體育教育的實踐性得到更好的展現(xiàn)。大學生都是通過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體育教育逐漸形成的體育思想以及運動精神。所以,在當下,大學體育課程設置除了要對學生體質進行強化外,還需要將其作為地位等同其他文化課程的教育實踐課。最后,課程教育能夠進行體育文化傳承和精神感知,過程中能夠使體育文化得到不斷的融合。體育教育中的文化和精神傳承與大學體育教育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國務院的有關文件中也對學校體育價值的回歸重要性做出了強調,在大學體育中注重對體育價值的回歸,關于課程定位、學科建設和綱要落實方面的困惑才能更好地解決。
國家有關部門下發(fā)的政策文件都是從體育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這就從制度的角度給新形勢下的大學體育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指導,同時對大學體育目標的設置提出了要求。對大學生來講,體育課程的學習要掌握不少于兩項運動技能,通過體育鍛煉不斷地提升個人身體素質,健康發(fā)展。另外,大學體育課外活動的目標建設主要是為了使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部分,使校園體育文化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再者,有關大學體育內容,除了原有的項目訓練、固定教學內容外,還要增加高水平運動團隊建設以及國際交流等,加強對學科自身的研究,通過多種方式對專業(yè)人才進行培養(yǎng),以良好的對接國家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在國際賽事上能夠更好地為國爭光,使高等學校體育教學以及科研水平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提升。在體育科研方面的強化研究主要是針對大學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學術水平進行強化。同時,政策文件的下發(fā)從制度角度也是提出了大學體育教育的擔當責任。負責大學生體育訓練、項目競賽、課外活動等傳統(tǒng)教育功能的體現(xiàn),還要對學生心理健康、體育精神等的教育進行負責。從競技體育角度方面講,通過大學體育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人才,在學科建設中更好的展現(xiàn)體育課程優(yōu)勢,擔負起大學體育教育的責任,才能更好地解決關于評價標準、課程改革、學生身體素質這些方面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指導綱要實施以后,普通高等學校中對體育課程教育存在過困惑,遇到過問題,面對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大學體育教育也要不斷地進行改革探索實踐,正確的梳理改革思路,對于教育效果的體現(xiàn)需要從提升學生體育素質為基礎,充分認識到大學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從多個方面解決大學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價值回歸和責任擔當角度更好地推動大學體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