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濤
(沈陽醫(y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引起腰部形態(tài)改變和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勞動能力,給社會帶來很大的直接和間接的經(jīng)濟損失[1]。嚴重影響生活或壓迫嚴重的患者必須采取手術治療,如腰椎椎間融合術已廣泛用于腰椎退行性變的治療。但李方財[2]研究顯示,患者術后滿意率并未隨著融合率的增加而提高,融合率達90.9%,而滿意度只有70.7%,術后的再手術率達3%-14%[3],國外有文獻報告復發(fā)性間盤的發(fā)生率為7%[4]。而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患者術后的住院時間僅為1個星期左右,功能鍛煉執(zhí)行時間短,范圍小。所以出院后的功能鍛煉十分重要,但患者出院后,尤其是在功能鍛煉的黃金3個月時間內,往往未按照要求進行功能鍛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更是在疾病痊愈后又重新出現(xiàn),這些均是導致患者康復不佳、疾病復發(fā)、滿意度下降的問題所在。所以,規(guī)范性的隨訪,在每個隨訪階段給患者制定適宜的隨訪干預,及時指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及進行功能鍛煉尤為重要。現(xiàn)就此研究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脊柱與微創(chuàng)外科行腰椎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的出院患者。納入標準:(1)全麻下行腰椎后路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患者;(2)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3)有自主能力,能配合、自愿參加本次研究;(4)年齡25-70歲。排除標準:合并有心、腦、腎等其他臟器嚴重器質性病變或功能不全的患者。合并有腰椎外傷或結核、腫瘤患者、復發(fā)性腰椎疾病患者保守治療出院患者。
2 研究方法:抽樣與分組方法。
2.1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骨脊柱與微創(chuàng)外科納入標準的患者8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抽取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1例與對照組41例,對其進行隨訪干預研究。
2.3 干預方法:觀察組根據(jù)患者康復情況制定干預措施。(1)1周隨訪:①傷口情況;②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運動;③指導患者進行5點支撐法運動;④指導患者下床應注意佩戴腰托;⑤注意心理護理。腰椎疾病康復期一般在后期,早期腰痛情況普遍存在,告知患者應堅持功能鍛煉;⑥飲食護理。注意補充營養(yǎng),促進傷口愈合?;颊呦麓才宕餮校虎咦⒁獗苊饧膊≌T發(fā)因素,如便秘,咳嗽,打噴嚏等;⑧飲食方面多進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2)3個月隨訪:①指導患者進行4點支撐法、3點支撐法、飛燕式進行功能鍛煉;②指導患者可拆下腰托進行下床活動,并告知患者可恢復正常生活但不能干體力活;③指導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如常時間坐立不活動等;④注意腰部及下肢的保暖防潮。(3)半年、1年隨訪:①指導患者腰部不可長時間彎腰負重;②改善不良生活習慣,避免疾病復發(fā);③注意腰背肌鍛煉。對照組在為期1年的隨訪中,主要了解患者疾病的康復情況,對患者不做或僅作少量生活指導。
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相關資料進行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的方差(x2)分析等統(tǒng)計學處理,以α=0.05作為檢驗標準。從3個方面評價隨訪干預對腰椎疾病出院患者的影響。(1)康復指標:①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分為不同,10分為最痛;②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標準,包括自覺癥狀、體征、日常生活動作、膀胱功能4個指標,共16個條目,滿分29分,得分越高者越好。(2)患者滿意度情況:采用滿意度指數(shù)(patient satisfied index,PSI)評價滿意度情況,患者滿意度指數(shù)分4條:①手術達到我的目的;②手術未完全達到我的目的,但目前的情況我愿意再次接受同樣的手術;③手術有一定幫助,但根據(jù)目前的效果我不愿意再次接受同樣的手術;④癥狀與術前一樣,或者加重;本組以前2條結果作為患者對手術滿意。(3)再入院率:即疾病的復發(fā)情況,于出院后1年后得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再入院率。
4 結果:2組患者護理前康復指標、患者滿意度情況、再入院率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10天、1個月、3個月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5.281、6.093、8.377, 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康復指標、患者滿意度情況、再入院率評分比較分)
2組患者護理前康復指標、患者滿意度情況、再入院率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10天、1個月、3個月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5.281、6.093、8.377, 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訪干預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及時指導、提醒患者進行功能鍛煉,注意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減少一切不利于疾病康復及導致疾病復發(fā)因素的發(fā)生。目前,隨訪工作的開展已成為衡量一家醫(yī)院醫(yī)療管理是否先進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訪的形式主要以電話隨訪及上門隨訪2種方式為主,電話隨訪以其方便、簡單且能達到隨訪目的而被廣泛使用。但隨訪內容比較簡單,只有例行詢問患者的康復及滿意度情況,且隨訪次數(shù)少,沒有計劃性,對患者的康復指導未起到一定作用。現(xiàn)如今針對腰椎疾病患者隨訪的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數(shù)研究中并無涉及對患者康復情況進行階段性的隨訪干預。。
綜上所述,如何對患者進行規(guī)范地出院后隨訪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我們希望,通過規(guī)范性的隨訪,制定隨訪問卷,根據(jù)患者每個時期的情況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可提高患者的出院依從性,促進術后康復情況,預防患者疾病的復發(fā),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從而起到減輕社會醫(yī)療負擔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針對腰椎患者進行規(guī)范性的出院后隨訪,制定出院隨訪問卷,對患者出院后的每個時期,即1周,1個月,3個月,半年,1年,制定適宜的干預措施,起到提高患者的出院依從性的作用,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情況,預防疾病的復發(fā),降低再入院率,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