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斌
摘 ?要:小學低段的數學知識相較于其他知識,抽象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形象化的學習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并促使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低段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老師需要在把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原則的基礎上,運用策略精心設計,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低段教學;運用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原則
(一)老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
老師利用信息技術數學教學時,必須要明確自身的主導作用,要利用信息技術增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交流,真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讓其在老師的主導下,學習、掌握及運用數學知識,促使小學數學教與學效果的共同提升。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下的教學中,強調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低段數學教學時,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在具體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將學生作為導入的點,這樣才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更加廣闊。
在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方面,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探究前,可以將重點內容和優(yōu)秀教學資源整合,這樣將能為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基。在學生具體探究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則可以為其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能進一步優(yōu)化所學。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且十分好動,這些因素都會局限他們的學習效果。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除了能以學生感興趣的形象化方式展示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對傳統(tǒng)的教與學方式進行革新,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情境中學習,能在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讓學生真正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
在激趣方面,導入發(fā)揮著巨大的優(yōu)勢。比如在教學《認識線段》內容時,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會采取讓學生觀察桌子上毛線的方法,此種方式難以喚醒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學生通常也就是應付老師的要求,對其進行觀看,無法對其本質特征進行了解。對此,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體育課活動的趣味場景,讓學生在觀看中探尋其異同,之后再觀察毛線,在多方面的直觀對比中,學生會主動發(fā)現線段是直的特點,從而喚起學生對此部分內容的深層次學習欲望。
(二)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往往比較欠缺,所以學習抽象知識時難度較大,抵觸情緒明顯。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中,可以將原本抽象的內容以圖、文、像的方式呈現,可以讓學生以形象化的方式構建抽象的知識,并靈活地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信息技術在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重大,在遵循老師主導、學生主體原則的同時,要將之用于激趣、思維培養(yǎng)等方面,強化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鐘碧玉. 信息技術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整合研究[J]. 新課程(上),2018(07):122.
[2]萬世友. 信息技術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9,5(1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