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qū)實驗學校 李 玲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盡快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讓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基本內容,并使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來提升自己、保護自己。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能逐步完善自己的價值觀,更好地成長。
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學生個人成長必不可缺的部分。道德與法治,可以讓學生了解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珍惜的意義、和諧與他人相處等,是激發(fā)學生擁抱生活的熱情的有效途徑。教師向學生傳播道德與法治知識,能挖掘學生的魅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圍繞學生展開科學教學,使學生積累豐富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在道德與法治的世界里恣意遨游,成為道德與法治的踐行者。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影響下,會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適應學校環(huán)境,獲得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生活,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具體到一片樹葉、一朵花。教師應用生活材料、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教學,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與道德法治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走進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生在生活基礎上,剖析道德與法治知識,能了解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意義,自覺成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參與者。由此,教師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在生活中尋找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意識。
在學習《可愛的動物》時,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小動物,使學生認識到人與動物都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員,構建學生的整體價值觀,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自己在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位學生分享了自己家中養(yǎng)狗的經(jīng)歷,認為狗的陪伴,讓自己家中充滿了歡聲笑語。筆者肯定了學生的分享,并為學生分發(fā)了動物卡片,用自己去動物園的經(jīng)歷,引導學生認識動物、關愛動物。學生觀看卡片后,知道了動物的種類是多樣的,有著不同的特點,表達了對動物的喜愛。學生還了解到部分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傷害野生動物,這樣是不對的。學生表示會珍惜與動物玩耍的時光,保護動物。
合作,讓人們有了更多的聯(lián)系方式,給人們展示了更加廣闊的天地,使人們站到了更高的地方。學生合作,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溝通,在討論中找到自己學習的位置,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提高合作的效率,掌握更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由此,教師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在合作中尋找道德與法治,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拓寬學生課堂學習的渠道。在學生合作的時候,教師還要適當點撥學生,避免學生陷入誤區(qū),影響合作的效果。
在學習《新年的禮物》時,筆者為了使學生形成小組合作的意識,讓學生找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在教學中按照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劃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為學生設置了合作任務,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新年禮物,并與其他學生互換新年禮物,表達自己的祝福。學生分組后,與組內成員討論了自己對新年禮物的認識,說明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然后利用生活材料,開始了設計與制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新年的慶祝時間、慶祝意義,在禮物中寫上了自己對同學的祝福,感受到了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快樂。學生在禮物交換之后,有了進一步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動力,適應了課堂合作學習模式。
實踐出真知,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也應如此。只有經(jīng)歷了親身實踐、動手體驗,學生才能真正認識道德與法治的存在意義,認真開啟道德與法治的探索之旅,使道德與法治成為自己的盔甲。由此,教師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在實踐中尋找道德與法治,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學生實踐的時候,需要及時改進教學方式,并正視學生的優(yōu)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學習《干點家務活》時,筆者為了讓學生了解家務活,知道怎樣使用工具來打掃衛(wèi)生,養(yǎng)成整潔、勤勞的動手習慣,在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做一件家務活,記錄過程和自己的體驗,說一說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發(fā)。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了解了家務活的類型,樹立了家庭責任意識,能體諒家長做家務活的勞累,表示再看到家長做家務的時候,會積極參與進去,為家庭的發(fā)展做貢獻。學生不再畏懼實踐活動,而是主動尋找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總之,本文通過了解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意義,認識到了道德與法治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基于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現(xiàn)狀,提出了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的挖掘策略,通過在生活中尋找道德與法治、在合作中尋找道德與法治、在實踐中尋找道德與法治,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意識,拓寬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渠道,有效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道德法治學習中,構建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懂得了應該怎樣做出正確的選擇,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貢獻一份力量。教師在挖掘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了解了學生的內心需求,與學生進行了友好的溝通,創(chuàng)設了開放、包容的教學課堂,滿足了學生的多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