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初級中學 趙真成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為學生留出閱讀、感悟的空間,讓閱讀由“淺讀”走向“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與批判能力。
和諧的氣氛、民主的環(huán)境是學生暢所欲言的前提。教師要以情境、氛圍吸引學生表達自己的批判見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施展自己的魅力,以抑揚頓挫的語調、生動自然的教態(tài)感染學生,并善于觀其形、察其色,依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行為,讓學生能放下壓抑緊張的包袱,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師要以微笑示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和藹可親,能自然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果教師放不下自己的架子,一味以嚴肅示人,學生就會有壓力,不利于他們的大膽表達。對學生的表達,教師要肯定,少批評,這樣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自信。
學生的心理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當學生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時,他們的注意力會非常集中,會變得熱情高漲,學習也變得專注,討論的氣氛也會變得熱烈。而當學生心不在焉時,他們不會積極地投入課堂,課堂的氣氛也會變得渙散。對學生的思維障礙、學習困難,教師要采用激勵、溝通、啟發(fā)等方式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調適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只有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才能積極地參與課堂爭辯,才能敢說敢辯,才能敢于挑戰(zhàn)權威,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預測能變被動的閱讀為主動接收、吸納的過程。學生在預測、驗證與修正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形成深度的理解。課前預測,能提升學生的行為參與度,引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能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參與閱讀,為后面的理解、討論打下基礎。學生的注意力得到迅速地聚焦,他們將專注于文本的推斷,完成相關的問題。預測能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提供一個想象的空間,能大大提升閱讀的效率,讓學生體會到參與英語閱讀帶來的快樂。預測,能增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交流、推理、歸納,能提升他們的認識深度,能助力他們的語言思維的提升,讓他們產生閱讀的期待。在閱讀中,無論他們的預設被肯定,或被否定,都會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的把握。預測也是閱讀的一項技能。教師要創(chuàng)設預測的情境,吸引學生融入閱讀過程中,引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為他們搭建恰當?shù)拈喿x支架,幫助他們突破思維障礙,促進他們交際能力的提升。
在閱讀中,生詞、長難句、陌生的語法會成為學生的閱讀障礙,他們難以準確地把握文章的關鍵內容,因而會影響他們閱讀的興致。教師要借助思維導圖,建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為學生對文本內容與知識結構的理解助力,為學生的判斷性閱讀打下基礎。思維導圖,能借助圖形、線條、關鍵詞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使抽象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能幫助學生梳理文本思路,幫助學生找出主要的觀點,從而能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思維導圖可以依托線條、顏色、圖片、單詞等內容表現(xiàn)內容之間的層級關系,能建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讓不同的知識實現(xiàn)有效的融合。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知識結構與思維過程,能促進學生運用猜測、分析、推理、概括等技巧解讀文本。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內容繪制思維導圖,讓他們依據(jù)自己的對文本的理解,在熟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chuàng)作,讓自己的思維過程得以呈現(xiàn)。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繪制,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如果他們的思維混亂,他們就難以在思維導圖中準確地把握各層級之間的隸屬關系。比如,在教授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2 Travelling的閱讀模塊時,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文本內容,畫出Kitty的旅游路線圖,并標注出每個景點的關鍵信息,有助于復述課文。教師可以呈現(xiàn)學生的思維導圖,糾正錯誤的關鍵詞,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教師要借助多層級、多類型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提升他們的語言思維。問題有識記性問題,這類問題較為基礎,學生通過閱讀就能輕松地找到答案;有理解性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內容的比較、概括、分析,能準確地運用自己的語言探尋本質;有預測類問題,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讓他們大膽猜測,能調動學生繼續(xù)往下讀的欲望;有分析類問題,主要訓練學生將零散信息加以整合的能力;有綜合性問題,主要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概括,形成分析整合的能力;有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獨特見解。教師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從基礎類問題提起,再逐步過渡到問題的運用、分析、綜合,促進學生閱讀技能的提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貼近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及所有訓練方面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設計才會更有針對性。問題要有趣味性、開放性,能讓學生大膽表達、大膽評價、大膽質疑,能促進他們思維水平的提升,能活躍課堂的氣氛,提升授課的效果。
教師要利用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將教學內容游戲化、情境化,讓學生在愉悅的體驗中收獲知識。教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扮演角色,促進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情感,也能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可以模仿語音語調,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在此基礎上誦讀文本,有感情地朗誦,并可以融入自己的肢體動作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教師要深挖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放手讓學生展示,讓他們在扮演活動中學習英語。
比如,在教授譯林版七年級下冊Unit 6 Outdoor fun的閱讀模塊時,教師讓學生扮演Alice,根據(jù)文本內容加以想象,把Alice跟在小白兔后跳進洞中,以及進洞后的情節(jié)表演得惟妙惟肖,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表演能力,還加強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快樂閱讀的氛圍,為學生留出閱讀、思考、交流的空間,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策略,讓學生深度閱讀文本,產生批判性的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