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沭陽縣中心醫(yī)院 消化內(nèi)科,江蘇 沭陽)
本研究就脾胃虛弱型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應(yīng)用參苓山蛸湯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50 例脾胃虛弱型淺表性胃炎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25 例,對照組25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每日給予患者阿莫西林(聯(lián)邦阿莫仙阿莫西林膠囊0.25 g×24 粒國藥準字H44021351)進行口服,每次藥品劑量為1.0 g,每日口服2 次。給予患者奧美拉唑(立衛(wèi)克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 mg×28 ?!?0 件國藥準字H20056577)20 mg/ 次,每日口服2 次。給予患者0.5 g/次克拉霉素普通片(京新 克拉霉素片0.25 g×6 片/盒,國藥準字H20065652),每日給藥2 次。
觀察組則采用參苓山蛸湯治療。藥方組成如下:15 g 川楝子、15 g 砂仁、15 g 白術(shù)、20 g 薏苡、20 g 黨參、10 g 茯苓、6 g 甘草、20 g 山藥及10 g 陳皮。藥方隨癥加減,若患者存在嚴重的腹脹情況,則再在藥方中添加6 g 的木香、若患者為嚴重痞滿情況,則添加6 g 焦山楂,若患者存在嚴重的四肢冰涼的情況,則添加6 g 干姜。將藥方采用600 mL 的清水進行水煎,取汁150 mL,囑咐患者于飯前服用,每日分為3 次用藥。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患者治療干預(yù)后,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有超過90%的降低為顯效;以治療后,癥狀有所緩解,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有超過60%的降低為有效;以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對比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中醫(yī)證候積分及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
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n(%)]
觀察組的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s, h)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s, h)
組別 例數(shù) 噯氣 腹脹 反酸 胃痛觀察組 25 7.03±1.09 7.11±1.32 6.42±1.01 6.27±1.13對照組 25 8.94±2.15 9.03±2.57 8.26±2.19 8.92±2.46 t 3.962 3.323 3.815 4.895 P 0.000 0.002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s, 分)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s, 分)
組別 例數(shù) 食欲不振 胃痛 惡心嘔吐 舌苔舌質(zhì)觀察組 25 0.37±0.03 0.41±0.07 0.39±0.03 0.35±0.06對照組 25 1.76±0.26 1.82±0.41 1.92±0.43 1.91±0.45 t 26.555 16.950 17.748 17.966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n(%)]
慢性淺表性胃炎在中醫(yī)中,被辨證認為屬于“胃痞”“胃脹”“胃脘痛”等范疇內(nèi),通過辨證分型,將淺表性胃炎劃分為胃陰不足、脾虛氣滯、肝胃濕熱、脾胃虛弱等類型[1-3]?;颊叩膫€人飲食習(xí)慣、個人體質(zhì)以及情緒變化等與患者的發(fā)病有關(guān)[4-5]。臨床上,應(yīng)將和中消痞、益氣健脾、養(yǎng)陰清熱以及理氣燥濕等為主。經(jīng)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在脾胃虛弱型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采用參苓山蛸湯,臨床應(yīng)用效果顯著[6-7]。在參苓山蛸湯中,陳皮、砂仁消滯健脾,白術(shù)、黨參及茯苓益氣健脾,川楝子行氣疏肝,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同用,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癥狀,起到有效的疏肝健脾胃的效果,促進患者的恢復(fù)。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的臨床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各癥狀改善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中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在脾胃虛弱型淺表性胃炎臨床治療中,應(yīng)用參苓山蛸湯,能有效促進患者癥狀的改善,較常規(guī)西藥治療方式下,該種治療方式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主要就針對患者的脾胃虛弱開展對癥的治療。在參苓山蛸湯的作用下,患者的癥狀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降低,有利于促進患者的恢復(fù),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