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曰建 等
“柏格森悖論”不可怕
劉曰建(北京豐臺)
《警惕“柏格森悖論”蔓延》(雜文月刊2021年9月原創(chuàng)版),題目有點生疏,事例司空見慣?!鞍馗裆U摗币喾Q“柏格森偏見”,就是由正確的前提推出荒謬的結論。小而言之,營養(yǎng)“專家”說一斤紅薯葉頂十斤人參,前提正確,是紅薯葉所含某種成分,人參含量微乎其微;結論荒謬,是選擇性比較,人參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還有營養(yǎng)“專家”鋪天蓋地的“科普”,說蝦皮富含鈣,正確,可靠吃蝦皮補鈣一人一天得吃一臉盆;說蒜瓣油煎會產生致癌物質,正確,可到危害健康的劑量是一人一天吃二十幾斤油煎的蒜瓣。真相是:“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白開水過量也會水中毒,故說“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柏格森悖論”不可怕,可怕的是輕信、盲從。
《“一把手”的“一”》補“一”
陳思炳(安徽合肥)
《雜文月刊》2021年9期原創(chuàng)版刊登的文章《“一把手”的“一”》,闡明了“一把手”的責任和擔當,“一把手”要當好領頭雁、排頭兵。我想,“一把手”在廉潔從政上也要把握好“一”。
面對誘惑把好“第一”關。萬事都從第一次開始,大千世界五顏六色的誘惑,若第一次沒守住,往往會一發(fā)而不可收,在貪腐的泥潭越陷越深。廉潔從政,清白做官,就是從防止第一次“濕鞋”開始。
倡儉戒奢從“一”防。從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餐飯、一張賀卡及明信片上節(jié)約起,從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小事上克制自己;面對有求者的“小意思”,從一條煙、一瓶酒、一幅畫、一餐飯嚴起。不要認為“微小”不足道,“細小”不足為,“小節(jié)”則不拘,以致積“小”成大,積微成患。
交結朋友慎“一”始。因為第一個“朋友”,就是你交友的標桿,交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人向你靠攏。因朋友的好壞,對一個人的品行影響極大,有時甚至起決定性的作用。領導干部交了一個“賊友”,就會帶來一群,就會被“圍獵”而難以脫身,甚至會同流合污,步入犯罪的深淵。故荀子曰“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作為“一把手”更要慎之。
會玩也是競爭力
曹勇(安徽淮南)
丘萍的《孩子會玩也是競爭力》(《雜文月刊》2021年9月原創(chuàng)版)把玩與競爭力并列,猛看有點過,仔細想符合辯證法:有人喜歡把玩跟學習對立起來,是一種偏見。你可以玩物喪志就可以玩物立志。玩跟學習可以是矛盾的,也可以是統(tǒng)一的,“只會學習不會玩,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這里玩跟學習的統(tǒng)一,是指孩子們自發(fā)的、原生態(tài)的那種玩法,過程是自編的、規(guī)則是自定的、方式方法是自己認可的。比如“藏老貓”“丟手絹”“騎馬打仗”……特別是“過家家”,就是孩子們自己分配角色,扮演實踐成人社會各階層成員及家庭生活。孩子們通過游戲來觀察模擬,進而學習反思。而不是坐在課堂上,用“制式”的書本知識,來設計和建立行為規(guī)范。童年不會玩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后,面對復雜現(xiàn)實就可能不懂理解和妥協(xié),不會處理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