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梅
(太原市中醫(yī)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hronic Obstructive Plumonary Disease 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呼氣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是由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發(fā)展而來,具有不可逆性,肺部感染是使疾病急性加重的首要原因。我國每年COPD 的患病率為8.2%[1],其中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每年因COPD 死亡的人數(shù)為128 萬[2],目前COPD 已成為全球第4 大死亡原因[3]。目前針對慢阻肺治療療效甚微[4],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痰液聚集于深部肺組織,而大部分肺組織回縮無效無法排痰,因此住院治療的患者護理工作對促進疾病的康復、增強患者的排痰等起到重要的作用[4],慢阻肺在中醫(yī)屬“喘癥”范疇,中醫(yī)辨證施護可依據(jù)患者病情實施個體化護理,對疾病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擬探索一種針對慢阻肺患者的中醫(yī)個體化護理模式,觀察中醫(yī)辨證施護方案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同時觀察對排痰、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選取2014 年5 月至2017 年5 月就診于我院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患者100 例,診斷標準參照《慢阻肺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中的診斷要素[5]。對納入的100 例患者按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對照組中男性38 例,女性12 例,年齡在44 歲~72 歲之間,平 均(57.88±13.61) 歲,病 程 在3 年~18 年,平 均 病 程 在10.93±4.22 年之間,輕度8 例,中度14 例,重度22 例,極重度6 例. 觀察組中男性36 例,女性14 例,年齡在46 歲~74歲之間,平均(59.5±14.37)歲,病程在3 年~20 年,平均病程在(12.69±5.72) 年之間,輕度7 例,中度16 例,重度23 例,極重度4 例.排除標準:腦梗塞、腦出血后留有后遺癥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并存其他重要器官系統(tǒng)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入院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6-9]:(1)祛除引起COPD急性加重的病因;(2)控制性氧療,根據(jù)病情嚴重情況給予雙鼻導管、面罩吸氧,重癥患者給予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或氣管插管;(3)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4)給予化痰、平喘、擴張支氣管治療,并使用糖皮質激素。在以上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中醫(yī)個體化辨證護理貫穿整個治療過程,具體方法如下。
1.2.1 住院環(huán)境護理
患者入院后首先與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護患關系,帶領患者熟悉病房環(huán)境,并對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進行宣教,在患者住院期間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濕度適宜、定期消毒[10],保持安靜無吵鬧,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對肺脾兩虛者房間向陽通風,肺腎氣虛者注意保暖,避免外邪入侵。
1.2.2 情志護理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病,并且逐漸惡化,藥物療效甚微,造成很多患者在情緒焦慮、煩躁易怒,注意調暢情志,避免肝郁化火而傷陰津,因此護理需要針對性給予心理關懷,多交流有助于心理疏導,使其有良好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情緒戰(zhàn)勝疾病,并適當與患者溝通病情,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11],對患者的疑問要給予認真的解答。
1.2.3 藥物護理
在認真及時執(zhí)行醫(yī)囑的同時還要觀察患者用藥后的主訴,如果有不良反應發(fā)生要及時發(fā)現(xiàn)處理并匯報醫(yī)生。要熟知患者所用藥物會引起哪些嚴重不良反應[12],以做出預防措施。
1.2.4 呼吸道護理
慢阻肺治療的關鍵是能夠有效排痰,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正確的排痰方式,對于痰液粘稠的患者要在給予有效的霧化后再排痰[13],對于行氣管插管的患者要經氣管給予有效及時的吸痰,吸痰過程動作要輕柔,吸痰管要達到一定深度。
1.2.5 物理護理
體位排痰、扣背排痰、震動排痰機是慢阻肺患者常用的物理排痰手段[14]。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家屬幫助患者進行有效體位排痰,翻身拍背促進痰液咳出,此外在使用震動排痰機時要選擇合適的模式[15],以達到有效的排痰為目標。
1.2.6 膳食護理
慢阻肺作為一種長期慢性病每次急性發(fā)作能量消耗較大,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間要指導患者正確飲食,多進食優(yōu)質蛋白質[16],加強營養(yǎng)支持,進食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多食益肺補脾的食物,少食生濕痰的食物。良好的睡眠是保證精力恢復的最重要手段,因此要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
1.2.7 康復鍛煉
早期下床活動是促進自主排痰最有效的措施[17],在患者病情允許后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不能下床的患者要進行一定量的床上鍛煉,身體虛弱的患者要配合其進行被動運動。此外指導患者進行康復性呼吸訓練可以有助疾病的恢復,如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動作練習,呼吸要有節(jié)奏,一般吸呼比為1:2或1:3[18]。
1.2.8 穴位貼敷
護理取肺俞穴、天突穴、脾俞穴、腎俞穴,川穹、川椒目、白芥子各15g,細辛、萊菔子各10g,將藥物混合搗碎成粉末狀,鮮姜取汁加入藥末中調至糊狀,貼于穴位處1h,每日一次。
(1)臨床療效:痊愈即咳、喘、呼吸困難的癥狀消失,聽診雙肺濕羅音消失,影像學檢查肺部情況完全恢復;顯效即咳、喘、呼吸困難癥狀顯著減輕,肺部聽診啰音明顯消失,影像學檢查示肺部情況明顯好轉;有效即上訴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較前有所改善;無效即上訴癥狀未見好轉甚至加重??傮w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生活質量評價:采用CAT 量表評價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共包括睡眠、精力、咳嗽、咳痰、家務、外出、胸悶、爬樓梯共8 個方面內容,每項有0~5 分,最高40 分,最少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3)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量表評估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護理量表共10 項內容,每項有-2~2 分,分數(shù)越高滿意度越好。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 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即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痊愈患者29 例,顯效患者5 例,有效患者7 例,總體有效率為82.0%,觀察組中痊愈患者32 例,顯效患者7例,有效患者6 例,總體有效率為90%,行卡方檢驗,χ2值為2.768,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CAT 量表評分的平均值為38.71±14.82,觀察組患者CAT 量表評分的平均值為31.06±16.33,行獨立樣本T 檢驗,t 值為5.619,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平均值為0.89±0.41,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平均值1.72±0.64,行獨立樣本T 檢驗,t值為3.118,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老年慢阻肺患者是呼吸科及重癥病房的常見疾病[19],在COPD 患者的治療中護理工作對促進疾病的痊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正確的霧化、有效的排痰、早期的康復鍛煉、適當?shù)娘嬍呈谴龠M疾病康復的關鍵,在以上過程中均需要護理人員的指導幫助。此外患者受疾病的長期干擾使其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對老年COPD 患者給予個體化的心理疏導十分必要。中醫(yī)辨證施護就是要分別從心理、生理、醫(yī)療處理等各個方面給予具有針對性、個體化處理,中醫(yī)辨證施護主張以“喘癥、肺脹、痰飲”的治療方案治療慢阻肺,白芥子具有利氣豁痰、溫中散寒的作用,萊菔子則可消食除脹,本研究所取穴位主治喘癥、咳嗽。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給予個體化護理不僅能夠提高臨床療效(P<0.05),此外能夠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P<0.05),使患者胸悶、呼吸困難、咳嗽咳痰的癥狀、睡眠質量均得到明顯改善,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使患者在的身心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度過,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給予老年COPD 的患者以個體化護理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臨床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