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亞新,彭濤,吳夢雪,趙麗君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祖國醫(yī)學認為胃癌屬于胃痛、反胃、積聚、噎膈等范疇,病位在胃,與肝脾腎等臟腑關系密切,人體是一個整體,五臟相生相克,在生理、病理相互影響。彭濤教授現(xiàn)任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名中醫(yī)工作室科主任,師從首屆全國百位名中醫(yī)、成都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紹宏,學貫《內經》《傷寒雜病論》,問道東垣錫純等,立足于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方法論指導下,從五行特性論治胃癌,臨證不拘一法一方,靈活多變,融各家之長,觀其脈證,隨證治之,對于改善癥狀、控制病情多有良效。筆者有幸隨師學習,今不揣鄙陋,次第舉之,以啟眾學。
《說文解字》“禾之秀實為稼,莖節(jié)為禾,谷可收曰穡,”引申為凡具有生化、承載、收納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均歸屬于土。在人象征脾胃,居于中州,主運化,具有消化吸收飲食精微,供養(yǎng)五臟六腑,生生不息的特性。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脾胃氣虛貫穿胃癌發(fā)生發(fā)展始終。根據(jù)患者就診情況,主訴多有納差、腹脹、便秘、大便乏力或不暢、易發(fā)腸梗阻等脾胃納運失常之癥,全身癥狀有身困重、身痛或身軟乏力,精神差、疲乏。從四診觀察,望診多見形體偏瘦、面部肌肉瘦削、臉色淡黃稍滯、萎黃、青黃、晦暗無澤;聞診見語聲不續(xù)、語速慢、語長低微無力、口氣,善太息;脈診多見右關沉實、或弦細或滑或濡,左關弦實、尺沉細。舌診見舌淡苔薄白、或少苔、無苔或苔中部及根部(脾胃、腎)白厚膩。
彭師立足于張仲景、張錫純對于虛勞疾病的治法,認為胃癌屬虛勞血痹,虛瘀并存,虛實夾雜,治以補虛祛瘀,理法方藥一以貫之,選用黃芪、莪術、山藥、雞內金為基礎補氣祛瘀方。
黃芪、莪術出自張錫純所創(chuàng)理虛勞之十全育真湯,黃芪補氣,莪術疏肝、開胃、活血?!端幮哉摗酚涊d莪術主治“氣血凝滯,心腹脹痛,癥瘕,積聚……?!鄙剿?、雞內金出自資生湯,治療“勞瘵羸弱已甚,飲食減少,喘促咳嗽,身熱,脈虛數(shù)者……。”其病機為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久則瘀亦成,屬虛勞血痹范疇。雞內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瓷、石、銅鐵,皆能消化,善化有形郁積。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莪術并用,能提高潰瘍愈合質量,抗復發(fā)的特點。
《說文解字》曰“曲,象器曲受物之形;直,正曲則直,審則必能矯其枉?!币隇榉簿哂猩L、升發(fā)、條達、舒暢性質或作用的事物與現(xiàn)象。藏象中肝膽屬木,肝為剛臟,喜條達惡抑郁,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木與土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為消化與全身氣機。消化方面,木能疏土,肝氣條達舒暢,則膽汁亦能順利排出,助脾胃之土化生水谷精微。從氣機升降角度,脾胃之土居中州,為全身氣機升降之樞紐,脾土升清,以養(yǎng)清竅,胃土主降,以傳糟粕。肝膽之木氣而言,肝木主升,膽木主降,協(xié)助脾胃之土升降。肝失疏泄,則肝氣郁結、肝氣亢逆、肝氣虛弱升發(fā)無力。肝膽相照,膽木排泄膽汁亦不暢。
肝氣郁結,木不疏土,選用柴胡、芍藥、莪術。膽木不降,膽汁排泄失職,選用黃芩、木香、郁金利膽,或大柴胡湯。
肝為罷極之本,肝失升發(fā),選用東垣升陽益胃湯之柴胡、羌活、獨活、防風。脾氣不升則肝木不能上行升發(fā),原方治療太陰脾虛濕盛,中氣下陷,陽氣不升,陰火上乘,出現(xiàn)乏力、事事困頓等。東垣根據(jù)其師傅張元素“風升生、熱浮長、濕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理論,所創(chuàng)升陽益胃湯之風藥具有療風、疏風、升發(fā)、上升藥性,對應四時之春氣,人體之木氣,輕清升發(fā)以升達肝木。
根據(jù)氣味選藥對疏肝亦有指導作用?!渡袝酚小澳驹磺弊魉?,”《素問·臟氣法時論》“肝苦急,急食甘而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以酸瀉之?!毙量裳a、酸可瀉,辛酸化甘,甘可緩,即辛、酸、甘可共用以緩肝。彭師常用《傷寒論》之烏梅丸疏通肝經,療臍周冷痛、心中疼熱等寒熱錯雜之厥陰證。方中細辛、干姜、附子、桂枝、蜀椒味辛;烏梅味酸,醋浸一宿則味至酸,直入肝經;人參、當歸味甘;木生火,另有黃連、黃柏苦以瀉熱。
從革,即革舊從新。引申為凡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歸屬于金。金性沉降收斂,革舊從新。
肺與大腸屬金,全身氣機升降而言,肺氣以肅降為主,胃與大腸亦以降為順。賁門癌常見呃逆等脾胃虛弱、胃氣不降表現(xiàn),依據(jù)《傷寒論》“傷寒發(fā)汗,若吐……,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常選用旋覆代赭湯為主。諸花藥中獨旋覆花主降,代赭石質重主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且生姜量大為5 兩,加顧護脾胃之人參、甘草、大棗。
對于陽明腸腑熱結之便秘,濁氣下行不暢,選用麻仁丸、承氣湯等以潤腸瀉下。對于老年脾腎兩虛之便秘,選補中益氣湯、濟川煎合用,黃芪用量60 克至120 克,以通腑降濁。
炎上,指火具有炎熱、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為凡具有溫熱、上升、光明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歸屬于火。
脾胃之土為全身水火陰陽升降之樞,木金火水分居四維,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和合,出入路暢,形成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平衡。若中土如沙漠燥熱炙盛或如沼澤濕熱熏蒸,則陽因土病而不入,治以黨參、黃芪升提地下水以潤燥土,或以百合、石斛等滋胃陰液;濕熱熏蒸則以茯苓、白術以利水濕。清·唐宗?!堆C論》言“心下為陽明之部分,乃心火宣布其化之地”[2],經云“胃絡通于心”,若心君火不足,火不暖土,見脾胃陽虛之象,治以干姜、肉桂、制附子補火助陽,暖肌溫中?;鹂翰唤担瑒t直清邪火,心火(君火)不降用黃連,膽火(相火)不降用黃芩湯。若出現(xiàn)寒熱錯雜、寒熱不調之象,則法仲景之半夏瀉心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黃連湯、烏梅丸等寒熱共調方。
潤下,滋潤、下行。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與現(xiàn)象。藏象中腎與膀胱屬水。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言“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薄墩f文解字》言“蟄,藏也。藏,善也,善必自隱……,凡蟲之伏為蟄。”即蟄本意指動物冬眠,藏起來不動不食。對應人體,凡是無節(jié)制生長、無節(jié)制運動都可看做“失于封藏?!?/p>
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易轉移、擴散的特點,如何恢復機體控制癌細胞無限制增長的功能,是治愈腫瘤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恢復“腎主封藏”的功能,彭師提出“冬眠習性的動物藥、苦以堅陰的苦寒藥、直補腎精藥”,在抑制腫瘤快速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3]。
冬眠習性動物藥如壁虎、蜈蚣、全蝎、刺猬皮等,以恢復腫瘤細胞封藏之性。苦寒藥如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黃帝內經·素問·臟氣法時論》言“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蓖ㄟ^苦味藥聚集凝固腎精,以使腎精堅固。直補腎精藥如地黃,又名地髓,重用可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中毒癥狀,抑制其快速發(fā)展,方劑如大補陰煎、炙甘草湯、金匱腎氣丸等。
對于惡性腫瘤異于機體的特性,常加霸藥以攻,增強處方抗癌作用。醋商陸,又名“土人參”,補氣利水,軟堅,行水,攻補兼施,商陸根形似人而有毒,故能“殺鬼精物”。
肝轉移用凌霄花,即紫薇,出自《金匱要略·瘧病》之鱉甲煎丸“病瘧……,如其不差,當云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急治之,宜鱉甲煎丸?!?/p>
肺轉移用澤漆、紫參,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之澤漆湯,選方中治療肺癌之專藥紫參,又名石見穿,取類比象,石上柏、石花等藥,生于石上,故有消石之功,可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
腹部盆腔轉移并發(fā)積液、腹水,選牡蠣澤瀉散,出自《傷寒論·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大病差后,從腰以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主之?!?/p>
淋巴結轉移,加貓爪草,取其形似。
患 者,男,56 歲,2018 年1 月24 日 初 診?;?者2015 年4 月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痛、惡心,就診于北京腫瘤醫(yī)院,2015年4 月8 日行經腹胃食管結合部癌根治術,術后病理示:早期胃癌Ⅱc 型,中分化腺癌,腸型,EGFR(2+),HER2(0),hep 局灶(+),pT1bN0。2016 年9 月發(fā)現(xiàn)肝轉移、肺轉移,后相繼口服替吉奧化療,肺占位微波消融術,TACE+HAIC??滔拢何鸽洳坎贿m,腹脹,便秘,易發(fā)腸梗阻,納差,惡心,白細胞偏低。舌淡紅苔兩側厚膩,脈寸沉關弦細尺沉。診斷為胃癌、肝肺轉移,證屬肝胃不和,脾失健運,治法:通腑和胃,疏肝健脾。處方:姜半夏10g、黃芩15g、黨參30g、桂枝15g、石見穿30g、甘草10g、柴胡15g、枳實15g、生白芍30g、生大黃10g、生白術30g、干姜15g、川椒10g、厚樸15g、全瓜蔞30g、黃連5g、仙鶴草60g、生姜6 片、大棗6 枚。14 劑,水煎服。
二診:2018 年2 月7 日。藥后大便通暢,日一次,仍有納差、惡心、乏力。舌紅苔薄白,脈寸沉關弦細尺沉。辨證、治法同上。處方:上方去黃連、川椒、厚樸、仙鶴草,加木香15g、砂仁10g、陳皮15g、茯苓30g、薤白15g。14 劑,水煎服。
三診:2018 年2 月20 日。納少,其余情況尚可,舌紅苔白膩,脈寸關弦細尺沉。證屬脾虛夾瘀,肝胃不和,治法:健脾化瘀,疏肝和胃。處方:姜半夏10g、黨參30g、石見穿30g、甘草10g、桂枝10g、柴胡10g、生白芍10g、生白術30g、生大黃3g、茯苓30g、黃芪30g、莪術10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貓爪草30g、凌霄花10g、壁虎10g、浙貝10g、生姜10g、大棗15g。14 劑,水沖服。此后以上方加減調治,病情平穩(wěn)。
按:首診處方以仲景澤漆湯、大柴胡湯、理中湯、半夏瀉心湯、小陷胸湯加減而成,通腑和胃,疏肝健脾。藥后腑氣通暢,小陷胸湯易瓜蔞薤白半夏湯,改用平和之劑香砂六君子湯,增加健脾益氣、通陽化濕之力。三診納差緩解,仍有納少,方以澤漆湯清肺,大柴胡湯通腑,黃芪、莪術從虛勞立法,疏肝開胃活血,茯苓、生白術化濕,余藥增強處方抗癌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