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下關第七完全小學 楊雪敏
簡便運算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與代數(shù)”的重要內容之一?!缎抡n程標準》對簡便計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蹦壳埃芏鄬W生由于平時缺乏訓練,計算的正確率很低,更不用說形成簡便計算的能力。讓學生對平時出現(xiàn)的錯例進行分析,有助于總結出合適的計算方法,為全面提高學習效率打下基礎。
由于年齡的特點,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他們的感知粗略,認為簡算得到的結果就是整百。這類習題的出錯主要是學生的想當然造成的,典型錯誤是996-(275+15)=996-300。
運用減法和除法的運算性質進行簡便運算需要添括號和去括號。學生對添括號和去括號的方法理解不透徹,很難分清去括號到底變不變號的問題。如:231-99,很多學生容易對添括號后又去括號理解不清,典型錯誤是231-99=231-(100-1)=231-100-1。也有少部分學生寫成:231-99=231-(99+1)=231-100;190025×4=1900( 25×4)=1900100。
由于練習題型單一,大量的簡單模仿使學生忽視了對運算定律本質的理解,計算方法混淆,斷章取義,尤其會出現(xiàn)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混淆,如:( 80×8)×125,很多學生容易把它與( 80+8)×125混為一談,典型錯誤是( 80×8)×125=80×125+8×125。也有很多學生將乘法分配律這個過程運用到了乘法結合律中,( 8×40)×25=( 8×25)×( 40×25)。還有部分學生沒有把“分配”現(xiàn)象落實到位,典型錯誤是( 4+40)×25=4×25+40。a×b+a×c=a×( b+c)是a×( b+c)=a×b+a×c的逆運算,在運用這個公式簡便運算時,許多學生往往會把有的因數(shù)書寫兩遍,典型錯誤是64×18+64×32=( 64×64)×( 18+32),學生們會認為明明是兩個64,因而導致計算出錯。
“湊整”在計算上經(jīng)常使用,使用湊整可以使計算簡便。但“湊整”必須建立在正確運用運算定律的基礎上,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湊整”,否則容易計算錯誤。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哪一個年級的學生,只要發(fā)現(xiàn)題目中有數(shù)字能湊成整數(shù),他就不管到底能不能簡算,不顧運算順序。
如:378-136+164,很多學生只是看到136和164可以湊成整數(shù),典型錯誤是378-( 136+164)=378-300,8.76+1.24×1.5=( 8.76+1.24)×1.5。還有學生只看到除號或減號兩邊的算式相同,如125+86-125+86,25×4÷25×4,許多學生忽略運算順序,典型錯誤是125+86-125+86=( 125+86)-( 125+86),25×4÷25×4=( 25×4)÷( 25×4)。
學生對計算方法的選定,更多地依賴于生活實踐。那么,我們在教學簡便運算時,應通過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激發(fā)學生對“簡算”的自發(fā)需求。
如教學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生活背景:學校要換課桌椅,桌子每張79元,椅子每條21元,四年級一班共89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分別算出桌子和椅子各需要的錢,然后把兩部分加起來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算式是79×89+21×89;還有的學生可能會先算出一套桌椅的價錢,然后再乘89,算式是( )79+21×89。在以上的兩種方法中,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運用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使計算更加簡便。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再舉出符合這樣規(guī)律的式子,最后總結規(guī)律。
在教學“減法的性質”的時候,可以結合這樣的生活情境:爸爸有231元,要買一件199元的上衣,給了收銀員200元,爸爸要從手中231元中減去200元,還剩31元,但收銀員還要找給爸爸1元,用31加上找回1元,就是32元,而不是30元。列式:231-199=231-200+1=31+1=132這就是“多減了要加上”。反之“多加了要減去”。類似421-202的簡算也可以用同樣的生活情境支撐,
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從多角度地進行理解。如在使用這個分配律時,必須是先用括號里的兩個數(shù)分別與括號外的數(shù)相乘之后,將乘得的積再相加。分配這個過程必須分配給括號里的每一個數(shù),同時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相減,再去乘另一個數(shù),才能用分配律。在運用這個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公式進行簡便運算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兩個積中的因數(shù)只能寫一次。
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數(shù)學上經(jīng)常采用的是對比訓練的方式。通過對比的方式,學生能更清楚地看到題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更能知道自己的易錯點。鮮明的對比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運算的正確率。乘法分配率和乘法結合律是學生在運用中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定律,區(qū)分二者時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乘法結合律中全部都是乘法運算,而乘法分配律中有“加”或者“減”的運算,還有“分配”的這個過程。
教師應幫助學生平時要多注意收集、總結和積累一些解題的計算方法與技巧。一是觀察題目特點,確定運算定律。做題之前教師要讓學生觀察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根據(jù)運算符號選擇到底是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還是加法的運算定律,到底是用減法的性質還是除法的性質。同時要根據(jù)數(shù)的特點找出它所需要的配對數(shù)。如果題目同時有乘法和加法,要想到乘法分配律,不過具體問題還是具體分析。二是加強估算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計算之前先進行估算,這樣能有效地提高運算的正確率。三是分層練習,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有層次性,對于反復出現(xiàn)錯誤的題可以多次訓練,不斷鞏固。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總之,小學四年級的簡便計算在整個小學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是學生以后學習小數(shù)簡便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