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藝術學院
田徑運動被稱為運動之母和運動之源,而作為田徑項目中的短跑項目則被稱之為體能訓練之母和體能訓練之源。對于田徑短跑項目來說,運動員只有具備超強的體能,才能夠在最開始呈現(xiàn)出強大的爆發(fā)力,從而在短跑全過程中保持全速前進。因此,體能訓練對于田徑短跑運動員來說尤為重要。以下是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相關工作經(jīng)驗,就此議題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在田徑比賽諸多項目當中,短跑是其中速度最快、距離最短、強度較高的典型極限速度型項目,屬于體育運動中基礎類項目。無論是任何一種體育項目,其在基礎素質訓練當中都會選擇將短跑訓練作為一項核心內容,運動員短跑成績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所參加的體育比賽的成績,其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運動員們體育運動水平的高低。
何為體能,體能又被稱為體適能,是人類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理論層面來解釋其指的是人體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在身體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體能的獲得主要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訓練方式。體能可分為身體素質和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兩個主要部分,其中身體素質又分為力量、耐力、靈敏度、柔韌性以及素質,而身體基本活動則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擲、攀爬、懸垂以及支撐等活動。
田徑短跑項目的重要特征便聚焦在速度性和體能主導方面,對短跑運動員來說影響競技能力的最大因素便是速度,運動員的體能素質與他們的短跑成績是呈正比例關系的。關于田徑短跑項目的體能特征,筆者將其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短跑項目的形態(tài)和機能特征。我們必須要承認每一個短跑運動員都是有著自己的個體特征的,而且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好的田徑短跑運動員需要具備以下幾點共同的形態(tài)和機能特征:首先,短跑運動員的身材身形要相對勻稱,身體機能要比較好,體型偏瘦,肌肉彈力要強,小腿的長度要比大腿的長度略長一些,足部跟腱比較長,臀部健碩、踩圍不大、手腿要細長、軀干要稍短等。
為達到理想的準備狀態(tài),短跑運動員的肌肉呈現(xiàn)快速交替收縮和舒張,神經(jīng)靈敏性要高,要保持一種興奮狀態(tài)。但是,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很容易產(chǎn)生疲勞狀態(tài),這也是短跑運動員要重點克服的一個關鍵點。
此外,短跑項目所呈現(xiàn)出的供能特點主要是通過無氧糖酵解進行機體供能,考慮到短跑時間短的問題,其會要求運動員具備非常強的無氧能力,運動員的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要具備強大的機體供能能力,否則其很難獲得理想的成績。
第二,短跑項目的專項體能特點。專項體能訓練是為了確保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所進行的一項機體高強度專項體能訓練,專項體能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讓短跑運動員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競技過程中的高速運動狀態(tài)。在短跑項目當中,運動員所接受的專項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專項運動力、肌肉控制力、跑步速度、身體靈活性等等諸多方面。
第三,短跑項目的身體素質特征。作為一名短跑運動員,其必須要具備足夠強大的身體素質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短跑項目的各項需求。在短跑的過程中需要運動員將自己的身體素質機能和短跑技術技能緊密結合在一起,盡力克服體重造成的障礙,實現(xiàn)快速的身體位移,進而完成好短跑運動動作。此外,短跑運動員在跑步的過程中要具備強大的反應能力,確保自己能夠快速對信號作出反應,與此同時要協(xié)調肌肉,通過有效的放松技術來加強髓關節(jié)的帶動力量,確保其發(fā)揮出最大的運動作用。
競賽規(guī)則對于短跑項目來說就好比是一根指揮棒,競賽規(guī)則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有著非常強的指導性和規(guī)定性。諸如競賽規(guī)則當中對器械、場地以及時間等諸多因素的要求都可以為短跑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案和計劃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作為體能教練,必須要對短跑這一田徑項目的競賽規(guī)則有著清楚的認知,要深入研究競賽規(guī)則中的每一項內容,將競賽規(guī)則作為制定體能訓練方案的重要切入點。如果教練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忽視了競賽規(guī)則而盲目開展訓練,那么其非常容易導致體能訓練與最初的目標出現(xiàn)偏差。
眾所周知,不同種類的運動項目對于人類身體機能的三大供能系統(tǒng)都會存在差異。舉例說明:田徑短跑是以磷酸原供能系統(tǒng)作為主導的,而中長跑則是以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作為主導,至于像馬拉松這種典型的長距離跑步項目則是以有氧功能系統(tǒng)作為核心主導。因為運動項目的不同,其對機體功能系統(tǒng)都會產(chǎn)生特殊要求。所以,教練必須要將其作為重要考量因素,要根據(jù)短跑項目對供能系統(tǒng)的需求來設計和選擇合適的體能訓練方式。
每一位短跑運動員都有著各自的個體特征,而且同一位短跑運動員在不同的訓練時期以及不同的年齡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體能特征。所以,體能訓練計劃必須要隨時根據(jù)短跑運動員自身的狀態(tài)來進行調整和改變,教練必須要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對所有短跑運動員作出區(qū)別對待。短跑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可以通過體能評價獲知,這便可以為教練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jù)。關于短跑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方面的評價主要涉及運動員的力量、柔韌性、速度、肌肉耐力、心血管系統(tǒng)耐力等諸多方面因素的評估,將評估后得到的結果與正常值進行對比便會了解到每一位短跑運動員自身存在著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而為制定專項運動需求的體能訓練計劃提供依據(jù)。
在短跑項目中會涉及各種各樣的運動技術,不同的運動技術對于運動員的體能也有著不同的需求。運動員在跑步的過程中完成任何一個高質量技術的最終依靠的必然是多素質的綜合效應。舉例說明:跳躍這一動作,主要依靠的是運動員的下肢力量,但是這與運動員自身的柔韌度、平衡桿、穩(wěn)定性也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lián)性。所以,在對短跑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運動技術這一因素,要考慮運動技術的專一性和綜合性,進而確保體能訓練計劃的合理性。
我們都知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是需要借助合適的場地以及各種運動器械來開展的,尤其是一些專項體能訓練對于訓練中所使用的場地和器械等客觀訓練因素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的。因此,教練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要盡可能為運動員提供合適的場地,在有限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如果運動場地不同,其對于運動員的體能需求也會有所不同,教練必須要根據(jù)訓練場地的轉變來及時調整訓練計劃。
關于田徑短跑運動員的基礎體能訓練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其一是體能常識,其二是一般素質。首先,關于體能常識的學習,主要包括運動解剖學、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生物化學以及心理學等等。其次,關于一般素質,主要包括對運動員進行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以及協(xié)調能力、靈敏度方面的訓練。
專項體能訓練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機體自身內部體能訓練,諸如專項力量訓練、專項速度訓練、速度力量訓練、專項柔韌訓練以及協(xié)調靈敏訓練。第二,機體與環(huán)境結合體能,主要有抗時差訓練、抗炎熱訓練、抗寒冷訓練、抗眩暈訓練、抗缺氧訓練、抗干擾訓練等。第三,綜合體能訓練,主要涉及訓練運用能力以及比賽實踐能力方面的訓練。
短跑運動員進行負荷訓練是一種常見的訓練方式,也是訓練效果比較理想的一種方式。根據(jù)筆者的調查和了解發(fā)現(xiàn)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很多運動員在接受負荷訓練時是缺乏科學詳盡的計劃和正確指導的,很多運動員都是在盲目開展負荷訓練,這就使得運動員在參與訓練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身體受傷的情況。這樣的訓練過程不僅不能夠提升運動員的體能素質,反而會出現(xiàn)體能下降的情況。因此,基于此情況,教練在開展訓練工作時一定要結合每一位運動員的特點來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一定要確保負荷訓練計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確保負荷量合適的基礎上來逐步加強對運動員的體能強度訓練。
采用代謝能量訓練方式,能夠有效加強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短跑運動中,主要采取非乳酸性和乳酸性的無氧代謝的訓練方式,教練可以圍繞兩種訓練方式開展體能訓練,提高運動員的體能。肌肉力量也是短跑運動員提高短跑能力的有效方式,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應當制定出科學的專項訓練方式,提高運動員的力量,優(yōu)化肌肉協(xié)調性。
很多情況下,田徑短跑項目是在戶外舉行的,所以外界環(huán)境對運動員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為保證運動員能夠在參加比賽時保持良好的體能狀態(tài),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必須要培養(yǎng)和提升運動員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提升自己的體能要素,讓運動員接受不同環(huán)境的訓練。諸如:在培養(yǎng)運動員抗寒能力時,要將運動員帶到氣溫較低的戶外來進行訓練;在培養(yǎng)運動員抗干擾的能力時,教練可以刻意將運動員帶入到一個比較嘈雜的環(huán)境當中,針對性進行模擬訓練。
綜上所述,影響田徑短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因素種類非常多,我們必須要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進行充分考量,針對每一種可能影響訓練質量的因素,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確保運動員的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