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石麟小學 劉 雷
TPR教學法的應用強調語言的學習過程,重視學習者在學習環(huán)節(ji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無意識的前提下完成語言的輸入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符合他們的語言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將語言能力真正地轉化為語言輸出。教師通過身體動作向學生傳授知識之后,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完成第二語言的學習,提升小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程度。
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而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而是要讓他們形成對英語學科的興趣。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科學習的興趣,才能深入學習階段,主動融入知識獲取的環(huán)節(jié)當中。TPR教學法就是典型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多媒體工具將教學內容以直觀清晰的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之后,促使他們進入英語學習的空間當中,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熟練地掌握知識。實際上,英語學習并不是單純地采用一種學習策略,要想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組織教學方法顯得至關重要,并且還要和其他教學技巧進行綜合應用。
在知識導入階段,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保持課堂的生動形象特征成為核心內容。TPR教學法滿足這一要求,教師在知識導入階段可以通過卡片、實物甚至是自己的肢體動作,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為他們主動融入知識學習環(huán)節(jié)起到鋪墊效果。例如,在學習“Animals”這部分的知識時,由于不同動物的生詞比較多,且學生剛剛開始學習英語,其認知能力并不完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彩印的動物卡片,將生詞告知給學生,并結合語言、肢體動作方面的展示,讓他們快速融入課堂當中。同時,通過TPR教學法可以讓生詞的發(fā)音、詞義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因此,以簡潔而直觀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知識學習階段即課堂教學階段,這是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核心部分,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質量。在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之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某些知識的重點,配合游戲或是其他形式來強化知識結構。記憶重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就越深刻。在反復學習之后,學生對于英語詞匯、句型的了解程度將更加完善,也能夠具備獨立的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
知識輸出階段,指的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和分析階段。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下的機械記憶或重復學習,并不適合這些年齡較小的學生,在一堂課的結尾部分,他們對于課堂的專注程度會明顯下降,如果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知識講授模式,則不非常利于學生今后學習的開展。學生處于英語的起步學習階段,因此可以考慮讓學生以更加自信的方式來展現(xiàn)他們的學習效果。例如,通過學生自身的肢體學習和角色演繹的方式達到語言輸出的效果,一方面能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能提升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欲。輸出階段作為一堂課的結束階段,對于整節(jié)課程能否完美結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顯然在這一階段,教學的核心在于以知識掌握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形成,讓他們敢于說英語,敢于向他人展示出自己所掌握的英語知識。
1.加強應用意識,進行多渠道學習。TPR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穎的學習方法,需要教師從意識層面進行轉變,有意識地將這種教學模式帶入課堂當中。尤其是在經過大量培訓或是英語課程的學習之后,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研究中,不斷改進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然后結合實際情況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以多種渠道加強自我學習,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實踐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能力的提高過程,在保障理論知識充足的前提下,教師應該積極投身于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不斷地對課程內容進行打磨,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也應注意相關的原則,為TPR教學法的應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并及時通過查漏補缺的方法進行內容的反思。在一堂課真正結束后,教師應該基于教學過程、教學成果進行內容總結,合理地把控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以更加完善的方法投入課堂。
2.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探索。全身反應法的教學方式比較多樣,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做好記錄,并大膽地對原有的TPR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例如,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設計出難度合理且適合學生參與的新型活動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出滿足學生發(fā)展的TPR教學課堂,讓學生自主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知識學習方法的多樣化體現(xiàn)在對課程的合理規(guī)劃方面。例如,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并解放學生的思想,讓他們樹立對英語學科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力。很多教師認為TPR教學法只適用于單詞的學習,不利于句型的掌握,但實際上,很多游戲方法都可以成為TPR教學的核心內容,可以改變課堂原有的枯燥程度,便于學生進行內容的了解和記憶。具體來看,教師可以按照句子的特點,設計出每個單詞對應的動作,讓學生可以輕松愉悅地通過動作形式記住句型內容,必要時可以將一個完整的句子劃分為若干個部分,每一個部分標注好序號,教師只需要按照序號就可以讓學生說出對應的單詞、短語等。當然,教師應考慮到TPR教學活動的頻率和形式,在保障課堂多樣化的同時維持適度原則,避免過于形式化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采取分組競爭機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學習。
這里所說的教學資源,包括硬件設施和多媒體資源等,因為TPR教學活動對于教學資源有著一定的要求,特別是在知識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游戲活動、表演活動或是肢體活動都可以發(fā)揮關鍵作用,能夠將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綜合展示,即便是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通過參與活動的方法深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當然,學校在進行管理時也應對現(xiàn)有的基礎設施建設或是教學資源進行規(guī)劃,做好內容的處理。
小學英語教學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教學方法的應用密切相關,TPR教學法的優(yōu)勢將使該方法在今后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作為教師,應該深入了解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和地位,提升對學科的重視程度,讓其成為學生學習時的主要載體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