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溫泉路學校 陳志武
當前,部分初中體育教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課程改革做出了相關的教學調整,但是不管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法上,多數(shù)還是停留在表面嘗試的階段,這說明教師的教學理念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相符。部分教師慣于采用“灌輸式”和“示范演說”式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與學生任務具有考試指向性特點,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指導學生掌握運動技巧,造成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漸降低。
體育作為一門學生主動參與性與實踐探索性較高的運動類學科,課程設置的不恰當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自主鍛煉機會,也會嚴重阻礙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還突出表現(xiàn)在課程目標設定與活動組織實施兩個方面,導致學生在團體合作項目及自主鍛煉項目中的實效性不高,難以發(fā)揮體育課程應用的價值。
將體驗式教學方法融入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其教學的特點和實施的原則可以分為:第一,體驗式教學方法運用直接。這種教學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和恰當?shù)慕虒W氛圍,引導學生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加深對體育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第二,體驗式教學方法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運動意識,形成良好的健康運動習慣,借助生活中的場景和事例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專業(yè)知識的認識;第三,體驗式教學方法平等、客觀。體驗式教學方法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這種方法更加客觀、公平,通過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和中心,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因此能夠給予師生之間平等的關系和有效的互動和交流。所以,將體驗式教學運用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非常符合教學本質,也有利于促進學生運動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情境教學是能夠有效調動學生情感的最佳方式,體育教師在課程中選擇一些學生喜愛或者充滿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和情境,比如角色扮演、體育游戲、音頻結合等方式,都可以引導學生更快地融入教學活動中,帶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在對八年級學生進行“生活與健康”內容指導時,為了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健康運動方式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一段生活中常見的鍛煉方式,如太極拳、舞劍和健身操等,并采用形聲結合的形式鼓勵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進行動作模仿,感受生活中常見的運動方式所帶來的快樂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在情境的渲染下,也能激發(fā)出學生潛在的運動意識,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同時對體育與健康的知識產生較為深刻的理解。
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講授和運動技能的指導上,對學生體驗活動的參與性要求不高,這是當前教師教學的一大缺失,也是降低學生參與性的最大原因。在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合理運用下,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體育體驗活動,能讓學生的手眼協(xié)調及身體機能各方面都得到有效鍛煉,帶給學生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和環(huán)境,既能舒緩學生的負面情緒,同時也會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愛上足球,萌發(fā)對足球的興趣,教師可以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近期熱門的國際足球賽事中的精彩片段,并配以高質量的解說,這樣在刺激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帶給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指導學生進行“停傳球”技術訓練課程導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組足球競賽活動,競賽開展前,教師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足球在傳球過程中在哪個階段被搶斷的可能性最大?”“思考本次競賽足球主要被哪個球隊所控制,本隊失利的原因是否與控球不理想有關?”“怎樣提高傳球的準確度?”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生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就會在潛意識中加大對傳球過程的關注,這是一種運動體驗和感知的階段,也是接下來開展針對性訓練的有效過程。而在課堂拓展訓練中,也可以將體驗式教學方式有效融入其中。比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體育游戲,替代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任務式體育運動,可以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多種挑戰(zhàn)性的體育活動。比如,在對足球項目進行拓展訓練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足球傳球技術,教師可以將足球訓練項目拓展為“繞同學運動”游戲:先將班內學生分成兩組,并各自圍成圓圈,每兩名同學間隔1米;然后請位于隊首的小組同學出列,以“S”形狀圍繞小組同學踢球跑步,在行進的過程中,不能間隔同學,否則判為無效;兩組同學同時進行,當前一名同學成功跑到下一名同學位置時,則由該同學接力繼續(xù)進行,最后用時最少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這樣的游戲設計方式,增加了學生對活動的真實體驗機會,使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育、和諧共處的體育運動精神。
體育與健康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引導和教育的重要學科,教師不僅要從動作示范上給予學生指導,更要幫助學生正確了解健康運動,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比如,首先,教師要切實地對不同學段的學生以及不同體能狀態(tài)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其次,可以適當采取激勵法和引導法,在對七年級學生進行“跳高”項目指導時,對于身體素質和彈跳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設置一些基礎動作反復訓練的方式來強化其身體素質;而對于身體素質較高的學生,教師則要以強化運動和技術指導作為訓練的主要內容,并適當做出拓展訓練要求。第三,通過制訂多樣化的訓練方案,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驗式教學的活動中來,并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及時的糾正和評價,將學生的真實情感和心理問題納入評價體系當中,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前提下,實現(xiàn)對體育項目的個性化發(fā)展,這是提高體育訓練效能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在性格、個性特點以及體能素養(yǎng)等方面都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開展體驗式教學時,就應該充分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尊重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诖耍槍Τ踔袑W生開展分層體驗式教學,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男生、女生以及不同學段之間的教學方式和教學任務都應該有所區(qū)別,在設計某一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和方案時也要針對不同體能、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對八年級學生進行跑步接力訓練時,為了促使班內每個學生都能準確體驗到接力賽跑訓練的本質意義,達到提高集體意識的目的,教師首先應該按照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劃分小組,將體能狀態(tài)和素質較高的學生分為一組,將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并為兩組學生設計不同的訓練任務和目標。同時,在訓練難度和訓練量上也要做出一定的區(qū)別,這樣既有利于提高不同小組學生的體育能力,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運動的積極性。而在講解“乒乓球”項目運動技巧時,為了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在體育課堂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得家庭教育背景和學習經歷,以及對乒乓球運動的掌握情況做出不同的教學訓練方案??梢詫W生分為基礎訓練小組:第一階段主要進行乒乓球基本姿勢及站位的專項訓練,第二階段可以開展正手攻球技術及訓練方法的指導,如“引拍—揮拍擊球—順勢揮拍—迅速還拍—引拍”動作的訓練。能力提高小組可以進行如下專項訓練:(1)換擊球路線擊球方法,指導學生將乒乓球的擊球路線進行歸納和簡化,總結為五條基本球路,即分為單線練習、復線練習、長短球練習等。(2)多球練習,即分為多球單練、自供自練的方法等。(3)幫助練習法。(4)指標練習法等幾大方法。與此同時,針對具備一定乒乓球運動技能的學生,教師也要注意糾正其在運動過程中的錯誤動作,引導學生改正不良的運動習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乒乓球操作技巧。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所提出的各項要求的背景下,體驗式教學作為一種具有較高自主性、經歷性和感受性特點的方法,要想將其有效融入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不僅要求教師從創(chuàng)設情境、增設活動以及拓寬途徑等方面提高學生的體驗效能,同時還要將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的思想感受和情感體驗納入評價體系當中。在體驗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對健康體育運動的參與意識,在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體育運動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