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麗
摘 要:《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幼兒園的主要活動方式,這是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也是幼兒園教師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作為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游戲條件,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保證充足的游戲時間,開展豐富多樣的游戲內容。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教學方法;游戲
“游戲”以前被定義就是“玩”,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改革,玩已經無法詮釋它真正的內涵,如今幼兒園游戲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全部,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長知識,游戲已經身披金光被幼教人和家長重新認識。
一、游戲及其內涵
在《教育大辭典》中,游戲被定義為:“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模仿和想象,反應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獨特的社會性活動?!?/p>
(一)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
(二)游戲是幼兒對生長的適應,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三)游戲是幼兒自發(fā)學習
對幼兒來說,游戲不僅僅是一種消遣,還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是一種自發(fā)的學習,這種學習與其他學習相比,有顯著的特點:目標是隱含的,方式是潛移默化的、學習的動力來自幼兒的內部。例如:夏天來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和老師都換上了漂亮的夏裝。李老師發(fā)現,近來孩子們對服裝很感興趣,有的幼兒還自發(fā)地玩起了“服裝店”游戲。老師就為小朋友講選購衣服的常識,帶他們到附近的服裝店去參觀,與幼兒一起為“服裝店”游戲準備貨幣、收款機、服裝、掛服裝的架子,幫助他們手機服裝店的材料等,為順利地開展游戲鋪平了道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服裝店”游戲開始了。從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服裝店游戲是孩子自愿自發(fā)的游戲,此游戲更反應了生活,在游戲中老師重過程而非結果,很好的體現出游戲教學化和教學游戲化。
二、游戲的基本特征
1、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幼兒園最常見的游戲“娃娃家”,孩子經常自主去玩起來,并能分配好角色,玩的不亦樂乎,只有有了興趣孩子才能真正沉浸在快樂之中。自主性是游戲的最本質屬性的表現。
2、游戲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應周圍生活。游戲的內容、種類與玩法,受社會歷史的、地理的、習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響。因此,兒童的游戲是對周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是兒童在游戲中反映的不是周圍生活的翻版,他們不是機械模仿,而是通過想象,將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動作方式去重演別人的活動。例如幼兒園開展農商銀行角色游戲時,孩子創(chuàng)造出一種假想的情境,通過自己的認知去模擬存錢取錢的場景。這種游戲既鍛煉了幼兒對現實生活的認知也鍛煉了幼兒動手與表達能力,在游戲中體現出社會交往能力。
3、游戲活動沒有功利性。人的工作或勞動都有明確的目的,要求生產有社會實用價值的財富,并且按照客觀實際,嚴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戲恰恰相反,游戲沒有社會的使用價值的目的,游戲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過程。游戲沒有強烈的完成任務的需要,沒有外部的控制。兒童的興趣在于游戲的過程,游戲之外的任何結果都不重要。
4、游戲伴隨著愉悅的情緒。游戲適應兒童的需要和身心發(fā)展水平,因此使兒童感到滿足和愉快。在游戲中,兒童能控制所處的環(huán)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實現愿望,從成功和創(chuàng)造中獲得愉快。兒童在游戲中由于能積極活動而產生了極大快樂。因此游戲的過程總是伴隨著兒童愉悅的情緒。
5、兒童重視的是游戲過程,而非游戲結果?!兑?guī)程》第二十四條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fā)展”。注重活動過程是幼兒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需要。我們幼教人不能一味去注重知識的簡單傳授忽視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活動,對活動結果的簡單評價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發(fā)展。如在科學教育活動”認識蘋果“中,教師拿出一個蘋果上幼兒觀察,然后迫不及待地講解其顏色、形狀、味道、營養(yǎng)價值等,使幼兒處于”接受“知識狀態(tài)(最多不過是采用啟發(fā)式的提問)。教師只有切實關注每一個幼兒的活動過程,才能使每一個幼兒在最大限度上獲得全面、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6、游戲是具體的活動。例如:小班游戲《滾球》是一個既可以讓小朋友們運動起來,又可以鍛煉出他們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意識。從游戲中可以提高小朋友的身體素質,也可以鍛煉他的反應能力,這雖然是一個游戲,但這更是次適當的游戲教育。
三、游戲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1、游戲能激發(fā)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他們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動,游戲過程本身就是兒童交往的過程。在游戲中,兒童與兒童之間雙向互動過程中交往語言學習隨處可見。交往語言是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構建的。
2、游戲能夠增強幼兒的自信、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爾茲認為,絕大多數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成功與失敗、榮耀與屈辱,特別是童年時的經驗而不自覺地形成的。游戲是由兒童自發(fā)、自由、自選的沒有任何權利功利目的的,能滿足兒童需要的活動。
3、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自我成長是探索性學習能力的成長,是獨立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成長,也是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成長。游戲與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是自然地融為一體的,他為幼兒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膽想象的時機。
四、幼兒園教育中的游戲實踐
1、自主創(chuàng)設游戲區(qū)域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寬松喝血的氛圍中,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伙伴,主動的進行探索與交往,更好的促進幼兒自由、快樂、健康的成長。
2、富有創(chuàng)意的美工區(qū)。開展美工畫時,教師禁止“范畫”,最大限度打開幼兒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讓幼兒在美工創(chuàng)意無限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情感。
3、探索無限益智區(qū)。在此區(qū)域活動開展,教師要做到盡量放手,適時介入。讓幼兒在操作、擺弄、摸索、嘗試各種到底結構材料游戲中,相互切磋,共同學習成長,讓幼兒想象力、思維力得到發(fā)展。
4、精彩世界的閱讀區(qū)。閱讀是幼兒發(fā)展語言能力的重要工具。閱讀區(qū),孩子們安靜的觀看圖書,翻閱精美的繪本故事,以及孩子拿著膠帶去修補損壞的圖書,這些何嘗沒有促進幼兒個飯方面的發(fā)展,啟迪著智慧,陶冶著情操。
5、結合本土資源的科學區(qū)。讓科學教育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學會用粗淺知識解釋周圍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來增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幼兒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6、生機勃勃的種植區(qū)。綠綠的種植園不只代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還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更多的是幼兒參與種植與管理,既能鍛煉多種運動能力,也能獲得種植方面以及有關植物甚至動物的經驗。在參與種植和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對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對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有了對比性的了解,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發(fā)展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幼兒喜歡游戲,幼兒園活動開展需要游戲。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要寓教育于游戲中,寓游戲于教育中,讓幼兒玩中學,學中玩,用游戲點亮每一個孩子的童年,使每一個孩子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幸軍.幼兒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