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英語教學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已經(jīng)存在了很多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是仍然還存在著許多不僅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性、教師教學模式的固定化。所以,本篇文章主要結(jié)合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談?wù)勅绾螌嵤┮詫W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以生為本;教學方式
【作者簡介】楊寧(1981.08-),女,漢族,寧夏石嘴山人,寧夏石嘴山市第二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地位,習慣于按照教師的意志或者教學設(shè)計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參與到英語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必須在英語教學中,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和需要進行英語教學,切實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轉(zhuǎn)變英語教學的理念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的前提就是教師英語教學觀念的轉(zhuǎn)變。第一,現(xiàn)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民主平等。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可以說是新課程的一項重大變革。第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必須以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互相尊重為原則。傳統(tǒng)教學認為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教學必須按照教師的思路來,這樣的想法是不科學的,在新形勢下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已經(jīng)或多或少地注意到了學生能動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比如把課堂教學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盡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等,但我們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關(guān)注卻遠遠不夠。在教學中,我們過多地注重方法本身而忽略了方法運用的目的。
教師要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更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這有賴于教師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教師要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樣在互動的過程中,才能夠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才能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從而進行教學策略的調(diào)整。
教師要更加提倡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都參與到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去,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例如,我們在學習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5 Cartoons Unit 3“ Language in use”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設(shè)計一個小組活動: Making a cartoon.work in groups.
Plan your cartoon.1.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cartoons and decide on the kinds of cartoon hero you would like to create. 2. Talk about developing the heroes. What are they like? What do they look like? What do they do? How will they win people's hearts? Decide who will write the story and who will do the drawings.
Make your cartoon.1.Plan your story. How many different pictures will you need to tell the story? 2.Write the story first and decide how it will be presented with the drawings. 3.Make some drawings. Use a computer, if you like.4.Put the finished drawings and the story together and present them on large pieces of paper.
二、進行情景式的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所以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情景教學法,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融入教學情景中去,激發(fā)他們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如果根據(jù)教材進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不僅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且使得英語課堂教學變得非常乏味、枯燥,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甚至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厭倦心理。教師要確立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英語基礎(chǔ)、興趣愛好、日常生活出發(fā),去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借助已有的實物進行教學,比如將教室中的足球、籃球、毽子等作為教具,然后教師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運用所學習的語言知識進行對話練習:—What' s this?—It's a football。通過這樣的一個情景對話,學生不僅可以掌握相關(guān)的詞匯、語法知識,更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進行一個“你比我猜”的游戲,對相關(guān)的英語表達進行訓練,學生會非常踴躍地參與。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中,使得英語學習變得豐富多彩,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進行英語學習,這對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學生為主體”是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教學,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這只是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外部特征,它不是“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的全部,和諧氛圍本身與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也不是主體性課堂教學的真正動力,它僅僅是課堂鼓勵、激發(fā)的必然結(jié)果。真正的動力或內(nèi)因是教師在保護學生的原創(chuàng)力的前提下對學生的激勵。教師激勵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激勵的最好方式是讓學生有問題意識,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自己去尋找答案,即立足于課堂,超越課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師的激勵才是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
三、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每一個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也是截然不同的,接受的教育也有差別,所以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無二的個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身材外貌、性格特點上,還體現(xiàn)在學習能力、思維習慣上。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chǔ)上,因材施教,進行分層教學。
要想以學生為主體,實施因材施教,就必須先要了解學生,弄明白學生目前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難有哪些,是什么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畏難情緒。只有教師弄清了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上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使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wù)有梯度,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例如,我們在學習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 2 “Public holidays” Unit 2 中“Thanksgiving ”這篇文章時,由于學生對西方節(jié)日和文化了解得不多,加之這方面的英語詞匯很有限,所以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任務(wù)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播放一段介紹感恩節(jié)的視頻,這是了解這個節(jié)日最有效的方式。緊接著可通過圖片和英文單詞介紹本課的新詞匯。在略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逐段朗讀,為每一段選擇合適的標題。這比直接選文章的main idea 要簡單得多,降低了任務(wù)的難度,增加了學生讀下去的信心。在精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填空的形式來鞏固重要的細節(jié)信息,這些答案在文章中都可以直接找到,所以難度較低。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針對重要細節(jié)設(shè)置幾個問題。課后給學生再布置一個書面表達作業(yè),既可鞏固當天的學習內(nèi)容,了解了西方的感恩節(jié),又訓練了英語書面表達。所以,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設(shè)計,學生就不會覺得長篇大論的英語文章難懂,今后就不會懼怕了。再比如,當我們在進行英語中考書面表達總復習時,有的學生的寫作能力差,每次作文中沒有幾句子個是能完全寫對的。而班里還有少量學生英語表達錯誤較少。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有不同要求。書面表達錯誤較多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qū)懗鲆c即可。例如:書面表達要求給外國筆友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并給出了四個要點。對于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能夠?qū)⑺膫€要點用正確的簡單句表述;而對于英語水平中等的同學來說,教師則要求他們不僅能將要點表述齊全,而且要使用一些較高級的詞匯;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同學來說,在中等學生的要求以上,還要求他們能夠在要點間適當?shù)靥砑右恍┻^渡詞或承上啟下的句子,使文章語義連貫,緊湊,流暢。此外,教師還要啟發(fā)這部分學生嘗試使用復合句和經(jīng)典句式,使之成為高分檔作文。
除了在寫作教學方面可以做出不同要求,在日常的背誦作業(yè)上也可進行分層次布置,對于背誦不太好的學生,首先要求他們把背誦內(nèi)容讀準讀流利,再要求他們背誦,這樣一來這些學生就會覺得自己也可以流利地說英語了,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當然,這樣的學生不僅需要教師給予極大的耐心和愛心,還要求教師有恒心。凡事貴在堅持,自信的提升和成績的提高絕非是一朝一夕能夠獲得的。對于英語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必須長期堅持,才能有所提高。只要有一部分學生走上學習的正軌,整個班級的英語學習氣氛就濃了,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也給更多的英語學困生樹立了學好英語的信心。
四、全面評價學生的進步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要正視個體差異,倡導過程激勵,以多層次、多角度評價方式激勵學生進步。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用一份試卷、一次課堂表現(xiàn)來評價一個學生是非常片面的。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即時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的良好表現(xiàn),學會欣賞不同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善于鼓勵和表揚他們的閃光點,在課堂上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使每個學生在持續(xù)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chǎn)生獲取更大成功的愿望,這樣會使他們更自信、更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需要教師能夠及時進行教學理念的更新,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發(fā)揮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由空間,做到因材施教,以需定教,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切實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褚磊.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3 (2):108.
[2]張曉明.如何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教學[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7(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