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蘇楠
(廣東省中醫(yī)院大學城醫(yī)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慢阻肺(COPD)是目前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常見于老年人群,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主因[1-3]。慢阻肺疾病是以中度持續(xù)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病癥,一般呈進行性發(fā)展,患者發(fā)病后常會出現咳嗽、咳痰、氣促、氣急等癥狀,患者的呼吸功能也會受到嚴重的損害,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尤其是當慢阻肺患者進入急性加重期時,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癥狀,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慢阻肺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提升治療效果十分迫切[4-7]。本文通過回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慢阻肺患者的護理干預治療過程,對護理經驗進行總結和分析。
患者男,現年85歲,主訴反復咳嗽咳痰10余年,氣促5年,加重1天?;颊哂?0余年前開始反復咳嗽咳痰,每逢天氣變化或受涼后易誘發(fā),每年發(fā)病時間累積超過3個月,當地醫(yī)院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5年前開始出現活動后氣促,呈進行性加重。入院時中醫(yī)診斷為肺臟(肺脾腎虛,濁阻肺),西醫(yī)診斷為慢阻肺伴急性加重。該患者于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收治,經過采用全面全程護理及特色中醫(yī)護理,患者咳嗽減少、氣促減輕,咳嗽氣促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2.1 心理護理。慢阻肺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病程較長且病情常反復發(fā)作。有統計表明該種疾病患者多有自閉抑郁、自卑孤獨、焦慮、依賴性較強等心理特點,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和患者建立溝通渠道,介紹慢阻肺疾病的特征,解答提出的疑慮,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協助患者樹立恢復的自信心,有利于患者的康復[8-9]。
2.2 嚴密監(jiān)測病情變化。護理人員要定時對患者病況詳細的觀察并記錄,一旦發(fā)現其患者出現異樣的情況,如:呼吸困難、頭痛、精神恍惚、焦躁等需要及時向主管醫(yī)師報告,以便于及時進行相應的應急處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對患者的血壓、脈搏、排尿量等參數需要詳細記錄,一旦發(fā)現患者出現異常狀況,及時應對處理。
2.3 日常護理。對于慢阻肺病人,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半坐臥位姿勢休息,可以擴大患者胸腔容積,減少內臟器對患者心肺的壓迫,使肺活量增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同時如果半坐臥位時間過長,患者則較大概率出現褥瘡,要做好預防和護理;同時對于慢阻肺患者,對病房環(huán)境要求較高,因此要保證患者病房內的空氣盡可能新鮮,按時通風透氣,使病房處于患者舒適的環(huán)境,便于患者排痰及保持呼吸道的持續(xù)通暢;護理人員同時也需要著重關注慢阻肺患者的口腔,鼓勵患者做好口腔衛(wèi)生,進而增進患者的進食欲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10-12]。
2.4 感染預防。慢阻肺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對周圍環(huán)境狀態(tài)要求較高,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時對病房環(huán)境進行檢查,保持環(huán)境的干凈整潔,控制室溫在患者舒適的溫度和濕度,定時地打開門窗以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有利于預防患者的感染。同時在治療期間應敦促患者多進食富含營養(yǎng)的食物,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攝入充足,進而增強患者的體質和免疫力,減少感染的發(fā)生。
2.5 藥物護理。慢阻肺患者多是老年患者,其機體調節(jié)功能弱,抵抗能力也弱,長期服用阿莫西林等藥物,加重了患者的腎臟等器官的負擔,容易造成患者產生藥物不良反應。護理人員在協助醫(yī)生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注意有無特殊情況尤其是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按照醫(yī)囑調整藥物的用量,避免患者產生不良反應,同時達到藥物治療效果。
2.6 呼吸道護理。①呼吸道清理。保持慢阻肺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是患者恢復的必要條件,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對慢阻肺患者實施呼吸道護理,呼吸道的清理主要是排痰,目前主要的護理方法有拍背、正確咳痰方法以及濕化呼吸道。拍背主要的步驟為:患者取側臥位,并進行深呼吸,護理人員五指并攏以大小魚際和指腹進行叩擊,順支氣管走向由下到上進行連續(xù)叩擊;正確的咳嗽方法為:患者咳嗽之前先進行深吸氣再進行咳嗽;濕化呼吸道的方法主要是叮囑患者多喝水或采用霧化措施,使呼吸道濕潤以利于痰液的排出。②氧療。慢阻肺患者急性發(fā)作時由于呼吸功能大幅減弱常常會產生缺氧癥狀,進而加重病情,對慢阻肺患者進行氧療是緩解慢阻肺患者癥狀的主要護理手段之一。對患者進行吸氧可提高患者血氧飽和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復,目前多給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氣,并進行每天約10小時吸氧。③訓練呼吸功能。慢阻肺多導致患者呼吸功能減弱,進而導致其他并發(fā)癥,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呼吸功能的訓練可采用腹式呼吸等措施,護理人員應詳細指導患者每天定時定量進行訓練,并安排家屬監(jiān)督。進行護理功能的訓練可以增強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利于患者康復[13-15]。
2.7 特色中醫(yī)護理。①熱療。采用超激光照射、四子散熱敷穴位、艾箱灸等治療從而達到溫經通絡、除寒祛濕的作用。治療時觀察治療部位皮膚的變化,并經常詢問病人是否可以忍受。耐熱程度低的話,可在治療部位涂抹萬花油進行保護,防止燙傷。②艾灸。采用正確的施灸方法,將火頭對準肺腧,注意距離恰當,隨時保持紅火,注意避免燙傷,灸至皮膚發(fā)紅,深部組織發(fā)熱為度;每天治療1次,每次灸30分鐘;告知患者多飲水,半小時內勿當風,避免著涼[16]。
2.8 飲食護理。有效的營養(yǎng)干預和合理的飲食指導對慢阻肺患者的疾病康復及生活質量的提高都有顯著意義。因此慢阻肺患者應通過飲食調整和適當指導提高攝人量,從而改善營養(yǎng)狀況和呼吸肌功能。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選擇合適的食物,多進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如瘦肉、雞蛋、新鮮的瓜果蔬菜等,產氣食物如牛奶大豆應禁食。鼓勵患者多喝水,以濕潤患者的呼吸道稀釋痰液,有利于痰液排出,但是對于同時患有心衰、水腫患者需要控制飲水量。
2.9 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在患者護理全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積極向患者講解慢阻肺疾病相關專業(yè)知識,主要向患者及家屬宣教以下知識:①講解疾病特點與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獲得患者及家屬配合,講解慢阻肺的形成的原因及常見臨床表現,使患者明白慢阻肺是一種慢性、逐漸加重的疾病,目前還沒有完全治愈的技術。因此,預防疾病是重中之重。鼓勵患者聽從醫(yī)生和護理人員的安排積極配合進行治療,達到減輕疾病癥狀、拖延疾病發(fā)展的目的。②遠離高危因素。慢阻肺病人多有長時間的吸煙史,應在患者和家屬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戒煙,主要原因是香煙中的成分會刺激患者粘液分泌,導致患者頻繁咳嗽及下呼吸道的反復感染,香煙還會抑制抗蛋白酶的運動,導致慢阻肺的發(fā)生,因此要告誡患者必須戒煙,并囑咐家屬監(jiān)督。同時囑咐患者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區(qū)域,生活中避免受涼和過度疲勞,氣溫變化要注意加強保暖,臥室內最好不要養(yǎng)殖花草等植物,預防氣道高反應發(fā)生,適當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季節(jié)性流感感染進而降低慢阻肺死亡率。③呼吸功能的鍛煉。呼吸功能的鍛煉是改善患者肺功能促使患者恢復的重要手段之一,腹式呼吸方法可增強患者膈肌運動,增加有效通氣量,減少殘氣量,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教導患者學習正確的腹式呼吸方法。正確的呼吸方法為: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手部分別放在胸前和腹部進行呼吸,吸氣時注意保持腹部挺直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盡量排氣,吸氣量與呼氣量的比值大概為1:2,患者可根據自身狀況定時進行鍛煉,每日至少鍛煉2~3次,每次應該堅持15~30分鐘,同時也可以采用步行的方法,均有利于患者癥狀改善。④營養(yǎng)飲食?;颊哂捎诓凰硷嬍硨е聽I養(yǎng)吸收不良、再加上身體代謝能量的需求,常會誘發(fā)患者產生營養(yǎng)不良,進而導致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極易發(fā)生繼發(fā)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自身狀況制定對應性的飲食規(guī)劃,要多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飲食,嚴禁進食辛辣油膩食物,消化功能低下可采用靜脈注射的方法補充所需營養(yǎng),每天保證大量飲水以利于痰液的排出[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病情繁雜,病程較長,且并發(fā)癥多,對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嚴密對患者病情進行監(jiān)測、做好日常護理、感染護理、藥物護理及呼吸道護理,再加上特色的中醫(yī)護理及健康宣教,有利于降低慢阻肺氣道阻塞的發(fā)生率和致死率,緩解患者的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