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淑環(huán)
(內蒙古赤峰寶山醫(yī)院,內蒙古 赤峰 024076)
醫(yī)療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與患者的生命安全緊密相關,護理工作的好壞可以影響患者家庭的幸福,一旦護理工作出現偏差或者大意,則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影響[1]。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法律意識及護理需求不斷提升,維權觀念逐漸建立,對護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醫(yī)院的護理安全已經越來越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不斷提升在護理安全方面的管理,可以進一步保證護理安全,使患者更加滿意,服務質量同步提高,護理工作人員需要為此做出努力。
首先是護理人員對護理安全認識不足。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欠缺,未使用規(guī)范性語言或肢體動作,使得言談舉止不得體,從而可能影響患者的護理安全。其次,每位護士的自身素質良莠不齊,對護理安全也會產生很大影響,其中職業(yè)道德、心理素質和專業(yè)素質等是護士的主要素質。再次,護理人員自身專業(yè)水平不足或者缺乏經驗等均可能導致患者未能得到良好的護理從而發(fā)生護理安全事件[2]。
首先,未能及時有效地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其次是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得并不完善,對護理人員的相關工作完成情況未能實施有效監(jiān)督。另外相關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再學習的相關培訓組織次數過少、力度不足。對護理人員的管理不到位,沒有嚴格和明確的要求。未能對在護理環(huán)節(jié)中可能出現的不安全事件進行預判分析,也就沒能切實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護理不安全情況的發(fā)生。最后是護士人員較少,低于相關要求給出的床護比1:0.4,護士工作量超出合理范圍,導致工作質量有所下降[3]。
2.1.1 加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
外在事件的發(fā)生可能使患者的情緒產生很大的變化[4]。如果護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其可以積極處理各種突發(fā)事件,每天面對不同的患者和家屬,仍然可以樂觀向上、積極工作,從患者需求出發(f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理解患者并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懷,耐心幫助患者。要勇于面對各種困難和突發(fā)情況,遇到緊急情況時要處事果斷,膽大心細,從容應對,經過不斷努力提高心理素質。
2.1.2 提高專業(yè)水平
護理人員需要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這是一切護理工作的前提與基礎,也是有效保障患者護理安全的重要條件。護理人員要充分掌握各種治療、搶救技術,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1.3 提高溝通水平,營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護理人員的護理對象為患者,因此需頻繁地接觸到患者及其家屬,所以表達方式和溝通技巧非常重要。如果在護患溝通中,言辭不當或者未能做好相關護理操作的事前解釋,則極易成為護患糾紛的導火索。護士臉上的笑容,準確敏捷的動作,輕柔的語言,均能夠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5]。因此,在護患溝通中,護理人員要保持真誠的態(tài)度,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分析患者可能的實際需求,與患者進行高效的溝通。
2.1.4 提高護理人員的觀察能力
觀察力是指在護理工作過程中,通過對患者相關指標、生命體征等的觀察,并結合專業(yè)知識,從而有效了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再經過自己的分析,推斷出患者可能的需求。觀察能力較強的護理人員可及時掌握患者疾病的變化情況,并給予及時的處理,降低患者的危險,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使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2.2.1 法制教育
護理安全離不開法律、法規(guī),因此對新上崗人員加強這方面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與責任感,避免因此導致相關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減少對患者造成的不利影響。
2.2.2 規(guī)范護理安全制度
護理規(guī)章制度是各項護理工作的標準和依據。護理安全制度要更加具體化,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因此相關的管理人員在進行任務分配時,盡量將患者與其護理人員固定,這樣有利于護理人員了解并掌握患者的整個護理過程,從而使其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提升患者的護理安全系數[6]。護理核心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可以保證護理安全行之有效。
2.2.3 優(yōu)質護理服務到位
落實護理工作責任到崗、責任到人,始終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連續(xù)及全程的護理,入科有人接,護理專人管,并在其出院時提供相應的護理指導,服務過程中文明禮貌用語,操作前解釋到位,操作失敗要及時致歉。
2.2.4 提高護理文書的書寫質量
部分護理人員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護理記錄缺陷在醫(yī)療糾紛中將產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所以要重視對護理人員文書書寫質量的培養(yǎng)。護士要在病房細致觀察,認真記錄,避免疏漏,保證記錄書寫質量符合規(guī)范。
2.2.5 合理分工,合理排班
要根據院方工作量配備足夠的護理人員,根據護理人員的能力差異,進行合理分配,以保證護理質量,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護理[7]。一般來說,早間和晚間的治療護理工作比較繁重,所以可以適當對傳統(tǒng)排班模式進行優(yōu)化,增加早間和晚間繁忙工作時段的護理人員排班,加強此時段的護理工作,避免薄弱環(huán)節(jié)可能導致的不安全因素,從而確保護理工作的質量,保證患者得到優(yōu)質的服務。
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見面有問候聲、治療有稱呼聲、操作失誤有道歉聲、住院期有關懷聲,即我們所說的“六聲”。做到對病人關心、做工作盡心、聽意見虛心、宣教熱心、解答耐心、護理精心、服務用心、做事用心、巡視留心和對病人充滿愛心,即我們所說的“十心”。始終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優(yōu)化服務態(tài)度,提高護理專業(yè)技術水平,為病人提供細致全面、無微不至的護理服務,使病人感到放心,用心守護患者的健康。
醫(yī)護一體,在患者接受住院治療期間,二者雖有著不同的體系,但又缺一不可。只有加強醫(yī)生和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才有利于為患者的各項治療及護理操作提供保障,而且也有利于營建和諧、輕松的工作環(huán)境,不斷提升醫(yī)療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有效保障患者的護理安全。
差錯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這不僅僅是相關管理人員的失職,更加與相關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薄等有關[8]。而這些因素都是可以加以控制從而盡量避免的。積極消除管理上的不足,改進管理方法,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創(chuàng)建和諧安全環(huán)境,可以有效減少差錯的發(fā)生,提高醫(yī)療護理質量[9,10]。
安全是每一位患者的需要,是護理工作的根本要求。護理團隊作為衛(wèi)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患者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樹立護理安全管理意識,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具有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的護理水平、先進的管理模式,才有利于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