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坤,呂志峰
近幾年來,子宮肌瘤的患者數量日益增長,該病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定論,但多認為可能與日常生活、飲食及遺傳等因素有關[1]。隨著現(xiàn)代高清晰度影像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展,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在治療該疾病方面技術日益完善,應用廣泛并居世界前列。以麻醉角度分析,術中麻醉維持及術后蘇醒躁動等與非腹部腔鏡手術麻醉存有較大差異,全麻蘇醒期躁動程度不同易出現(xiàn)生理功能紊亂,如循環(huán)、呼吸異常。引起躁動的主因與疼痛有關,若不及時給予有效處理,易增加組織臟器(心腦血管)功能紊亂可能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3]。為進一步探究麻醉的作用機制,本資料對單獨應用氟比洛芬酯及氟比洛芬酯聯(lián)合地佐辛應用進行對比分析,旨在討論聯(lián)合方案對預防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5月接收的73例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34例,年齡29~56(43.32±2.23)歲;體質量44~87(66.56±5.46)kg。實驗組39例,年齡28~55(41.72±2.17)歲;體質量43~88(65.52±4.59)kg。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所在單位醫(yī)學倫理協(xié)會審核同意。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均符合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Ⅰ-Ⅱ級及麻醉指征者;機體狀況良好者;無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病史者;均對本研究目的表示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免疫系統(tǒng)疾病、消化道病史等其他嚴重器官性疾病者;精神異常者;對研究藥物過敏體質且依賴者;依從性差、拒絕參與研究者。
1.3 方法 2組患者術前8 h禁食禁水,入手術室后給予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前給予鹽酸戊乙奎醚0.5 mg靜脈注射;2組麻醉誘導方法一致,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3 mg/kg、 丙泊酚1~1.5mg/kg、 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15 mg/kg、舒芬太尼0.3 μg/kg麻醉藥物,麻醉維持持續(xù)靜脈泵注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30197規(guī)格:1 mg)0.2~0.3 μg/(kg·min)、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982,規(guī)格:20 mL∶200 mg)4~10 mg/(kg·h), 術中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手術結束前20 min,對照組靜脈注射氟比洛芬酯(北京泰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508,規(guī)格:5 mL∶50 mg)50 mg,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靜脈注射地佐辛(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329,規(guī)格:1 mg∶5 mg)5 mg,避免痛覺過敏,減輕全麻后躁動。并逐漸減量維持麻醉藥物,術畢完全停用麻醉藥物。
1.4 觀察指標 (1)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評價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1、2、4、12、24 h)疼痛程度,采用數字0~10進行疼痛等級評分;無痛:0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劇烈:10分。(2)警覺/鎮(zhèn)靜:于術后10、20 min采用警覺/鎮(zhèn)靜(OAA/S)進行評分:1級,完全清醒,對正常呼名的應答反應正常;2級,對正常呼名的應答反應遲鈍;3級,對正常呼名無應答反應,對反復大聲呼名有應答反應;4級,對反復大聲呼名無應答反應,對輕拍身體有應答反應;5級,對輕拍身體無反應,對傷害性刺激有反應[5]。(3)全麻蘇醒期躁動:對患者術后躁動進行評級:配合、平靜為0級;輕度煩躁、伴有呻吟為1級;躁動、持續(xù)呻吟、上肢需固定者為2級;劇烈躁動,四肢需按壓、掙扎為3級[6]。
2.1 2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NRS評分比較 實驗組術后不同時間點NR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NRS評分比較
2.2 2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OAA/S評分比較 2組患者術后OA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OAA/S評分比較
2.3 2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及發(fā)生率比較 實驗組全麻蘇醒期躁動程度較對照組輕,躁動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等級及發(fā)生率比較
子宮肌瘤通常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所引起,腹腔鏡即微創(chuàng)手術,當此類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時,全麻蘇醒期躁動與疼痛是該術后患者臨床中常見的不良現(xiàn)象,由多種因素引起,如肌松藥物殘留、子宮肌瘤術中用藥不當等,極易增加耗氧量與影響患者血流動力學,嚴重影響身心健康[7]。因此,如何選擇有效抑制蘇醒躁動、緩解疼痛及不增加鎮(zhèn)靜程度,不發(fā)生呼吸抑制,安全平穩(wěn)快速蘇醒的麻醉方式是提高手術療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地佐辛屬于阿片類麻醉藥物,又可將其稱之為μ受體激動拮抗劑,具有起效快、成癮性小、強效鎮(zhèn)痛等作用,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其作用機制與嗎啡有雷同作用。地佐辛屬于激動拮抗藥,對于神智及呼吸影響不大的患者無明顯抑制作用,但其鎮(zhèn)痛效果顯著。該麻醉藥物在手術過程中雖能夠起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但單獨使用仍存有一定的缺點與不足之處,如術后易出現(xiàn)鎮(zhèn)靜、惡心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在與其他麻醉藥物的共同作用下,意識障礙、過度鎮(zhèn)靜均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即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物,被脂微球包裹,主要是通過對外周環(huán)氧化酶進行抑制,起到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的疼痛及痛覺過敏狀況,具有起效快、藥效強、持續(xù)時間久、靶向性較強,且術后不易誘發(fā)黏膜損傷及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此外,氟比洛芬酯還能夠在手術切口與炎癥部位聚集,藥物可輕易穿透細胞膜,加快藥物吸收速度[8]。地佐辛聯(lián)合氟比洛芬酯共同用于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臨床中,可從不同的機理上充分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有助于增強鎮(zhèn)痛效果,緩解痛覺過敏[9]。本資料結果顯示,實驗組術后不同時間點NRS評分均比對照組低,OAA/S評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且術后蘇醒期躁動程度較對照組輕,躁動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由此說明給予地佐辛聯(lián)合氟比洛芬酯鎮(zhèn)痛效果顯著,不會對患者造成呼吸抑制,可有效緩解術后疼痛,不增加鎮(zhèn)靜程度,抑制蘇醒期躁動,值得日后加強應用。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子宮肌瘤手術患者給予地佐辛聯(lián)合氟比洛芬酯可顯著緩解患者疼痛,抑制蘇醒期躁動,不增加鎮(zhèn)靜程度,不影響呼吸,是臨床麻醉不錯的選擇,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