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濮月華,于蕾,2,段婉瑩,米東華,劉麗萍
隨著取栓裝置的更新以及基于神經(jīng)影像技術對治療時間窗的拓展,近年一系列大型臨床研究顯示血管內治療(endovascular therapy,EVT)能夠顯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預后[1-4]。支架取栓等EVT操作對血管內皮的損傷及其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也逐漸引起重視,這些腦血流動力學異??赡苁菍е禄颊哳A后不良的原因之一[5-6]。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受損參與了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生理變化,并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后。對于EVT后的患者,如果能在術后早期評價CA功能,可能有助于識別腦血流動力學異常并進而影響預后的高?;颊摺D壳岸繙y定CA的方法雖然較多,但尚無公認的“金標準”。通過傳遞函數(shù)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計算相位差和增益,以及通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計算平均血流速度指數(shù)(mean flow velocity index,Mx)是兩種常用的評估CA的方法。本研究擬比較兩種方法得出的血流自動調節(jié)參數(shù)與EVT患者術后預后的相關性。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為單中心前瞻性研究,患者來自正在進行中的前瞻性登記隊列(急重癥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療后監(jiān)測與管理的隊列研究,注冊網(wǎng)址www.chictr.org.cn,登記號ChiCTR1900022154)。連續(xù)入組2017年6月-2020年2月就診于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的患者。
本研究入組標準:①年齡≥18歲;②急性前循環(huán)缺血性卒中,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2018》推薦的EVT指征[7],并接受EVT治療,開通動脈為本次卒中的責任動脈;③EVT術后48 h內啟動CA監(jiān)測;④患者或法定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休克、嚴重心功能衰竭、嚴重室性心律失?;蚱渌w征不穩(wěn)定患者;②主動脈弓夾層或雙側鎖骨下動脈重度狹窄,可能影響無創(chuàng)動脈壓測量結果;③既往3個月內有卒中病史,或發(fā)病前mRS≥3分;④顳窗透聲不佳。
EVT患者的術后處理,包括術后血壓水平,均由臨床醫(yī)師根據(jù)現(xiàn)行指南和臨床經(jīng)驗決定。本研究方案由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KYSQ 2020-292-01)。
1.2 前循環(huán)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指征 以下3種情況均符合EVT指征:①發(fā)病6 h內、發(fā)病前mRS 0~1分、缺血性卒中由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閉塞引起、NIHSS≥6分、ASPECTS≥6分;②最后正常時間6~16 h、符合應用DWI或CTP聯(lián)合臨床不匹配治療醒后卒中和晚就診卒中患者用Trevo裝置行神經(jīng)介入治療(DWI or CTP Assessment with Clinical Mismatch in the Triage of Wake Up and Late Presenting Strokes Undergoing Neurointervention with Trevo,DAWN)研究或影像評估篩選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內治療研究3(Endovascular Therapy Following Imaging Evaluation for Ischemic Stroke 3,DEFUSE 3)研究入組標準;③距最后正常時間在16~24 h、符合DAWN研究入組標準的前循環(huán)大血管閉塞患者。如果患者符合靜脈rt-PA溶栓標準、無靜脈溶栓禁忌,則行靜脈溶栓橋接EVT治療。
EVT治療的方式包括動脈內rt-PA或尿激酶溶栓、使用可回收支架、抽吸裝置取栓,以及局部球囊擴張和(或)支架置入術。
1.3 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功能監(jiān)測 患者取仰臥位,佩戴TCD(德國Compumedics DWL公司)探頭頭架,將2.5 MHz TCD探頭固定在顳窗,設置取樣深度50~65 mm,探查記錄雙側MCA血流速度(flow velocity,F(xiàn)V)信號。使用CNAP?監(jiān)護儀500型(奧地利CNSystems公司)獲得無創(chuàng)動脈壓。具體方法為:將CNAP?測壓指套套在示指、中指第一指節(jié),通過兩個指套交替充氣測壓及設備自帶算法,得到動脈壓(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波形,同時每30min測量同側肱動脈袖帶壓進行校正。使用Nicolet?v44型放大器(美國Natus公司)同步采集FV和ABP信號,采樣率500 Hz,記錄時間不短于2 h。
1.4 信號處理 人工刪除帶有偽跡的記錄片段后用Matlab2019b(美國Mathworks公司)處理FV和ABP信號。TFA參數(shù)計算方法:利用互相關函數(shù)計算FV和ABP信號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延遲,以修正獲得同步信號,再用3階巴特沃斯低通濾波器(截止頻率0.5 Hz)防止信號混疊后,將信號降采至1 Hz,之后按照《傳遞函數(shù)分析動態(tài)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源于國際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研究網(wǎng)絡的白皮書》推薦的方法[8-9],分別計算極低頻(0.02~0.07 Hz)、低頻(0.07~0.20 Hz)、高頻(0.20~0.50 Hz)的相位差、增益和一致性,以一致性≥0.5為取樣臨界值。按照Hori等[10]描述的方法,計算Mx:首先將FV、ABP信號進行10 s平均濾波,降采為0.1 Hz,再計算每30對平均動脈壓(mean ar terial pressure,MAP)和FV的Spearman相關系數(shù),得到窗長為5 min的Mx,最后計算每次監(jiān)測的Mx平均值。
1.5 臨床指標收集 收集患者的人口學信息;BMI、入院時血壓、實驗室檢查結果、是否進行了靜脈溶栓治療;既往病史(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TIA或卒中)及吸煙和飲酒史(分別定義為至就診時1年之內至少吸煙1次、飲酒至少1次/月)。由獨立的研究員評價患者的基線(EVT術前)及術后7 d的NIHSS評分,通過面對面或電話隨訪獲取90 d mRS評分。通過計算ΔNIHSS(術后7 d NIHSS評分-基線NIHSS評分)評價短期內臨床改善情況。根據(jù)EVT術前、術后24~48 h的CTP或MRI分別測量腦梗死體積,并計算增加的梗死體積(術后24~48 h腦梗死體積-術前腦梗死體積)。術后血管再通情況用mTICI評估。
以90 d mRS 0~2分定義為預后良好,mRS≥3分為預后不良,比較預后良好與不良患者之間的人口學信息、臨床指標及CA參數(shù)的差異。分析不同CA參數(shù)與基線NIHSS評分、ΔNIHSS、90 d mRS評分、術前梗死體積、梗死體積增加的相關性。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tataMP 16.0軟件(美國Stata公司)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描述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使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描述偏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使用Wilcoxon秩和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方法分析。以90 d預后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P<0.1的CA指標為自變量,以性別、年齡及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臨床變量為協(xié)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計算CA指標的OR值和95%CI。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死體積、90 d mRS評分為負相關(r值分別為-0.282、-0.276,P值分別為0.043、0.048),極低頻相位差與基線NIHSS評分、ΔNIHSS、梗死體積增加無相關性,低頻、高頻相位差以及各頻帶增益與各臨床、影像指標均無相關性。
2.3 多因素分析 校正性別、年齡、基線NIHSS評分、術前梗死體積后,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CA參數(shù)中僅Mx是90 d預后良好的獨立影響因素(OR 132.69,95%CI 5.71~3081.96,P=0.002)。
2.1 基線特征 共有52例EVT術后患者完成CA監(jiān)測,其中男性45例(86.54%)、年齡36~85歲(平均61.02±10.06歲),共6例患者在90 d內死亡?;€NIHSS 14(11~18)分,從EVT到啟動CA監(jiān)測平均用時30.27±15.07 h,去除偽跡后每段記錄平均2.03±0.76 h。90 d預后良好18例,預后不良34例,與預后良好患者相比,預后不良患者的基線NIHSS評分及術前梗死體積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臨床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預后不良患者CA指標中的Mx較高,其余CA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2.2 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功能參數(shù)的相關性分析Mx與ΔNIHSS、90 d mRS評分、術前梗死體積、梗死增加體積均為正相關(r值分別為0.299、0.382、0.561、0.286,P值分別為0.031、0.005、<0.001、0.040),與基線NIHSS評分無相關性(r=0.131,P=0.36)。TFA計算得到的CA參數(shù)中,僅極低頻相位差與術前梗
多項大型研究已證實了EVT治療經(jīng)過篩選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對于此類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的探討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11-13]。本研究表明,EVT術后48 h內CA受損是影響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之一。通過比較TFA和Spearman相關性分析兩種方法,確定Mx與90 d功能預后存在更為顯著的相關性。
根據(jù)CA定義,可將自動調節(jié)過程理解為高通濾波,即生理狀態(tài)下腦阻力血管能抵消動脈壓的低頻振蕩成分(<0.20 Hz),而高頻振蕩(>0.20 Hz)成分可以無阻礙地通過成為腦血流振蕩[8-9]。TFA假設CA為線性控制系統(tǒng),通過傅里葉變換,計算輸入信號(動脈壓)與輸出信號(腦血流速度)波形增益和相位差,增益、相位差越大,提示CA功能越完整。TFA的不足之處是目前尚無公認的提示CA受損的診斷切點。Mx由計算動脈壓和腦血流速度的Spearman相關性得出,存在相對公認的診斷切點,即Mx≥+0.4時CA功能受損[10]。
目前有研究提示在接受血管再通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CA功能與預后存在相關性。Chi等[14]使用TFA分析了8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發(fā)病后3~7 d的CA功能,發(fā)現(xiàn)90 d預后差(mRS≥2分)的患者極低頻相位差小,極低頻相位差<61°是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OR 4.90,P=0.024)。近期Tian等[16]的研究入組了62例接受EVT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分別于發(fā)病后24 h、72 h、7 d使用TFA監(jiān)測分析CA功能,發(fā)現(xiàn)發(fā)病7 d內患者雙側CA功能均受損;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24 h患側相位差減低是影響90 d功能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校正OR 0.889,P=0.009)。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接受EVT治療的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預后良好與預后不良患者的極低頻相位差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僅發(fā)現(xiàn)極低頻相位差與術前梗死體積、90 d mRS評分存在相關性,未能證實相位差減低是90 d預后不佳的獨立危險因素。我們推測引起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為:①本研究中預后良好組的極低頻相位差(中位數(shù)38.35°)也明顯低于61°,提示動脈內操作使CA受損更嚴重,TFA可能不適用于提示此類患者預后;②本研究CA監(jiān)測時間相對更長(2 h以上),在此期間患者自發(fā)血壓波動等因素可能引起TFA參數(shù)發(fā)生較大的動態(tài)變化,干擾了TFA參數(shù)對預后的判斷;③本研究在EVT術后48 h監(jiān)測CA,與Tian等[16]的研究存在監(jiān)測時間點的差異。
表1 基線特征組間比較
表2 腦血流自動調節(jié)參數(shù)組間比較
本研究的相關性分析表明,Mx與基線N IHS S評分無相關性,但是M x數(shù)值越大提示CA受損越重,與術后短期內癥狀加重、梗死體積增加、遠期預后不佳呈正相關。Reinhard等[15]使用Mx和相位差評價16例MCA閉塞且接受靜脈rt-PA溶栓患者的CA功能,發(fā)現(xiàn)預后差(90 d mRS≥3分)的患者溶栓后5 d內患側Mx增加、相位差減低,而預后良好的患者兩側Mx、相位差無顯著差異。
過高或過低的血壓均可引起患者CA功能進一步惡化,意味著血壓波動可引起CA參數(shù)變化,所以除了預測EVT術后患者的臨床預后的作用,術后早期進行長程CA監(jiān)測還可能有助于指導術后血壓管理。Petersen等[17]入組90例EVT術后患者,使用基于近紅外光譜儀的CA參數(shù)TOx(計算方法類似Mx)評價即刻MAP是否在CA范圍之內,發(fā)現(xiàn)MAP高于CA上限的時間百分比與90 d預后不良(mRS≥3分)相關(每升高10%:OR 1.84,P=0.002)。本研究發(fā)現(xiàn)長程CA監(jiān)測條件下,Mx與臨床、影像結局變量存在相關性,未來可進一步利用Mx明確術后合適的血壓范圍。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本研究中的CA評估方法均無法用于顳窗透聲不佳的患者,據(jù)文獻報道,老年、女性是顳窗透聲不佳的相關因素[18],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對于這類人群應用受限,可能造成結果偏倚。其次,本研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除了女性更易顳窗透聲不佳的原因,也可能與我國男性卒中發(fā)病率更高有關[19]。再次,本研究未探討EVT術后CA功能隨時間的演變。此外,測量腦梗死體積的方法不同、術中是否全身麻醉、術后高度個體化的血壓管理、術后責任動脈殘余狹窄程度,均有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偏倚。下一步擬通過增加樣本量、增加CA監(jiān)測時間節(jié)點,進一步明確急性缺血性卒中EVT術后CA受損與預后之間的關系。
【點睛】本研究對急性前循環(huán)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后患者的CA功能采用了不同方法的指標評價,結果顯示Spearman相關性分析計算的Mx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90 d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