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成梅
摘要:差異化教學是一種變通的教學模式,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促進整體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用運用差異化教學模式,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民主、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特別的愛護,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從而有效落實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深入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還需要注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高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空間與機會,保證每位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運用差異化教學模式,摒棄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了解學生,進行語文學習能力評估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差異化教學,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興趣、性格特征等,針對學生的各項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這是進行差異化教學需要了解的方向。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目前的實際學習能力,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態(tài)度,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因此,開展差異化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檢測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根據(jù)學生閱讀后的分析和理解,掌握學生的閱讀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比如,學生在學習《桂花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這一部分教學難題為學生設計問題“為什么作者的母親說杭州的桂花沒有家鄉(xiāng)的桂花香?”通過這一問題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掌握學生對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如果教師直接提問,學生為了不讓教師失望不會講真話,所以教師可以借助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對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等,從而為今后開展多樣化教學提供參考方向。
二、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教師在日常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共鳴。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開展自主探究式、分組合作式等教學手段。通過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在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中進行學習探究,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滿足學生的個性要求,有利于教師開展差異化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不斷引發(fā)學生思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得到良好的思考,讓學生踴躍發(fā)言,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三、針對學生學習進度的差異,進行分別指導
學生的個體差異會導致學生的學習進度、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并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別指導。在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分類指導,第二種為過渡指導。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給予學生與其能力水平相適應的指導意見,側重于方法的不同。比如,學生如果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很難理解復雜的問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分解問題,逐步指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能夠突破困境。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高,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膯l(f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問題。過度指導同樣也是一種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指導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促進學生能力差異的減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同樣的學習任務,不同的學生完成進度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學生早早就完成了,但是個別學生依然處于探索過程,導致一部分學生需要等待,從而造成課堂時間利用率低的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對進度較慢的學生實施過渡指導,通過差異化的提問方式,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不同的題目,對于不擅長作文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要求學生以身邊的人、事物進行寫作。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習,教師可以將作文題目設計稍微復雜一點。教師需要布置開放性的作文,照顧學生的心理和情緒,讓學生自由選擇題目進行寫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也各有各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開展差異化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案,幫助全體學生得到發(fā)展。同時,教師也應該通過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貫徹落實差異化教學模式的準備工作,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杜運毫.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實踐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8,(8):119.
[2] 覃海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升的策略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008):181.
[3] 官發(fā)針,游福英.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8,(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