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包飛鴿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4-
當前,我國中學教育傳統(tǒng)模式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改建議,許多有遠見的學校也在進行種種實踐與探索,”學案導學法”就是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一種探索,結合我校目前正在我們班開展的”學案導學法”課改實驗,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組內合作,組內競爭”的學習模式,聯(lián)系我所帶的班級半年來的實踐經驗與總結,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就如何進行學生自主管理,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一、統(tǒng)一思想 提高認識
統(tǒng)一思想,明確目標,這是前提。“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長期以來,教師在教育中都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新形勢下,要打破這種幾千年的思維方式,學生要扮演課堂中的主宰者的角色,很多學生根本不習慣,也不會轉化,那么,我們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廣泛的宣傳,細致的培訓,甚至是高度的贊頌,這必須是大刀闊斧的、毫不遲疑的,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而如果班主任自己態(tài)度就猶豫不定,抱著觀望,那肯定是不行的。在班主任自身堅定思想的前提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具體去做。1.尋求理論的支持:蔡林森的“5828”學習理論、學習的金字塔理論等。2.尋求榜樣的力量:山東昌樂二中、陜北宜川中學等。3.通過文化環(huán)境布置上的熏陶,以營造氛圍。班級前后黑板要張貼“合作”“競爭”等激勵性詞語,尤其是要通過各小組的組報的上墻來進一步加強小組意識和成員的歸屬感。明確組報要昂揚向上,有助于張揚學生個性,有助于小組合作與競爭。4.畫龍點睛,通過班會和組長會指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明確班級民主管理理念、營造學生自主管理氛圍。
二、細分班級管理角色 搭建自主管理平臺
我們高二二班是學校今年的課改實驗班,班里共有38名學生,我們6人一組,共設6個學習小組。在學校領導和同志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根據課改精神要求,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采取“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班級管理角色被細分,共設班長、考勤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宣傳委員、生活委員(男女各一名)、小組組長等管理崗位25個,班干部人數占班級學生人數的89.2%,基本上使學生個個都有了當班干部的機會、鍛煉的機會,調動了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我也從“班級事務”的攤子中被解放出來,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學上。在班級管理中,把學生引入到管理的各個方面,與學生一起分析、協(xié)商,找出最好的決策,這樣既能最大限度地讓每個班級成員都來實際管理各方面的工作,也讓班級中的決策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三、量化管理 強化機制
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量化評分記錄,每周一的班會課將進行分數公示以及相關總結。同學們可以本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對本評分細則的內容提出建議,但在建議得到班主任、班委會及班級全體學生的肯定而獲得通過前,要服從原有條款。
每個學生的基本分為80分,根據制定的有關制度進行加分或扣分。每個同學的操行得分=基本分80分+所加分數-所扣分數。把同學的操行得分劃分為四個等級:90分及90分以上為優(yōu)秀,80-90分為良好,60-80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對不合格的,視其情況進行批評教育、要求其作出深刻檢討,并通知其家長來校協(xié)商處理。每周統(tǒng)計一次,每月進行一次總結,且將統(tǒng)計結果張貼在教室。每位學生的量化得分打完后,我們還把各小組所有成員的個人得分相加,再除以小組成員總人數,得出各小組的量化考核得分,最后評出最優(yōu)小組和最差小組,每周一評。最優(yōu)小組下周班會每人獎勵一支中性筆(班費支付),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優(yōu)秀帶來的喜悅;最差小組所有成員集體值日一星期——值日主要包括擦黑板、講桌衛(wèi)生及教室內外的衛(wèi)生打掃。每位學生的量化得分還與期末成績(學生的期末成績應為試卷成績占60%,平時表現占40%)及三好優(yōu)干的評定有關。
學生個人的量化打分由班長、考勤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共同完成。學生的量化打分除了與平時的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紀律、清潔區(qū)及教室的打掃情況、考試成績及平時的請假、曠課等有關外,還與學生平時上課的自主學習、組內探究的表現有關。
四、新模式帶來新變化
實行班級自主管理后,我感到輕松多了。過去,我要“看、管、盯、壓",天天忙的不亦樂乎,自己累得夠嗆,學生還不買賬。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們的主動性、責任心、義務感及創(chuàng)造性得以激發(fā),給了學生一種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能力、敢于實踐、展示才能的機會,班級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風氣,我再也不用那么操心了。大家責任感強了,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性提高了。有的同學,以前總和老師、班干部作對,不服管,自己當上“干部”后,體驗到了管理者的辛苦,變得自覺了,配合其他同學的工作了;有的同學,以前自私又蠻橫,在同學中沒有威信,現在變得有集體感了,會關心人了。對于主題班會,有些我是讓班干部輪換主持的,使他們都能得到鍛煉。在客觀上都慢慢具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我交給他們適合的工作,讓他們成為橋梁,使學生互相影響,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他們長期相處在一起,教育作用比老師更大。這比班主任強制的“一幫一”還強得多。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只有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組織好班集體的有效措施。
對于這一種班級管理模式,我們這也是剛剛開始摸索,但我感覺效果顯著,最起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慢慢有了,各小組成員的團結精神也慢慢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已在我班初步形成。這就是我們的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