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從古代的綜合性百科全書式的教學中獨立出來的專業(yè)學科,是“語言專業(yè)化”。傳統(tǒng)語文教學也有語言教學,基本都是“就書衍說”,“神而明之耳,未可以言傳也”,其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蒙子入塾”,“終日伊吾”?,F(xiàn)在我們定義為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其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工具性其實就是著眼于語文的知識性。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基礎學科,擔負著最基本的教授語言文字的基礎功能與傳播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語言文字的功用。
葉圣陶先生曾言:“不善于聽未必善于讀,不善于說未必善于寫,故而應當一把抓?!币蚨Z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對這四種能力還應該不能偏廢其一,這樣語文教學也就明朗了,但是也讓語文教學的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奥?、說、讀、寫”四種能力中“聽、讀”是“說、寫”的前提與基礎,“說、寫”是“聽、讀”目標與運用。對此,語文新課標有明確的要求“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是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苯Y合二者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應該是有聲語言為先導的。
但近年來,從語文教學實踐來看,青少年口語交際能力明顯下降,教學時重視“讀、寫輕聽、說”的問題更加的明顯。鑒于這些情況與擔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采取“步步為營,一步一步慢慢走”的蝸牛策略,堅持“課前片語訓練”這一形式,把口語交際訓練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語言本能,給他們插上騰飛的翅膀。他們都思維清晰,思路明晰,思辨強烈。經(jīng)過實踐證明,不禁發(fā)現(xiàn)此為一良策,故提出幾點粗淺看法:
一、磨刀不誤砍柴工,片語教學出于至誠
葉圣陶先生說:“一言片語都合于論理,出于至誠?!边@就要“精于思想,寓于感情,工于表達”。因此,講話訓練應以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為主要目的,以廣闊的社會生活和學生所思所想為主要素材。學生在課前5-10分鐘,學生自有準備,自由的上講臺發(fā)言,不限定內容,只要積極向上的即可,學生準備的內容事先通過學習委員的審核,確保內容的健康。這樣不限制內容的要求,讓學生每一次的登臺表演都是一次全心的預設,都是自己最想說的話,出于之誠?!罢n前片語訓練”活動能在課堂上很好的彌合了學生口頭表達的不足,長期的口頭訓練中,學生能夠有效、清晰甚至生動地、富有邏輯型的表達語文語言文字。內容的多方向與口語表達的增強,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意外的收獲到了學生作文寫作的提高,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之舉。
二、為有源頭活水來,片語教學激發(fā)互動
語文一直都是一種語言藝術,語言藝術就需要兩者的互動:說者與聽眾之間的互動,單方面的語言稱不上“交流”二字,只能說是學習或者講話。以學生登臺演講為主要方式,形式多樣,內容靈活,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口語水平。
課前片語教學,學生上講臺表演,學生得到了一個很好的鍛煉、展示機會。這種形式關注了學生主體,也有效避免了學生“渾水摸魚”當南郭處士。老師提前布置主題或者內容,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包括查找資料、確定內容;提出展示要求,提前練習,包括語言組織、聲音音色、體態(tài)站姿等,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因準備不足而影響展示的效果,進而打擊學生的信心,二來也可以提高課前片語教學的實效。說者,說好了足夠的準備,也需要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及時點評,并提出傾聽的要求、點評的要求和人員安排,如點評應該以鼓勵為主,注意引導等。這樣一來,傾聽、評價不僅增強了現(xiàn)場的互動,也促進了人人參與,說者與聽者良性互動,這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
三、病樹前頭萬木春,片語教學創(chuàng)設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泵绹睦韺W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對學習內容的一種力求認識的傾向,伴有積極的情緒色彩。
課前片語教學,更多的是對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考量,對學生的挑戰(zhàn)性極大,如果過于單調,時間一長,學生就提不起“說”與“聽”的興趣,更別提“讀”與“寫”的能力的增長。課前片語教學,所以常常是剛開始時興奮大起,門庭若市,趨之者甚多,學生還會有躍躍欲試的沖動感,等興奮期一過,便易流于形式。面臨這種尷尬的境況,相當多的老師會采取淡化處理的方式,一個學期勉強堅持下來,每個學生也依次上臺演說一遍,可最后實效甚微,甚至微乎其微。另外,這種做法對于恒心也是一種考驗,好多教師只在起初的階段試行,第二學期便因種種困難而束之高閣,再無下文。那么,“課前講話”也就銷聲匿跡了。
因而,要想一如既往,得償所獲,該如何實施呢?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Υ?,本人有針對性地作了以下安排:
我把一個學期20周計算,除去考試、放假等不可控的因素,分成三個階段,共16周語言的課前片語訓練。
1.前四周,讀書活動,開啟思維的活動。前四周,學生初到學校,對學校比較新鮮,加之對假期的倦怠,讓他們走入校園之后,增加的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交流的熱情,也增加了很多交流的素材,但是語言的組織性不強。這一階段,我們應該降低要求,進行語言片語訓練,加快學生對語言表達的熱情和語言的熟練運用度,可以給他們一些命題式的內容,比如《記一件小事》《假期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這是具有命題性質的要求,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可以快速的組織好語言,按照記敘文規(guī)范,收縮自己課前片語的準備,也有利于讓語言教學規(guī)范化、制度化。此階段目標重在培養(yǎng)他們說話的規(guī)范意識,激發(fā)講話的興趣與培養(yǎng)語感,讓學生認同此項活動,也讓學生積蓄語言力量,免得用力過猛。
2.中間四周,放浪形骸,自由放飛。學生隨著對此項活動的認同,知識經(jīng)驗的豐富及自己積累話題的增多,再加上假期積攢的自己認為很好的素材、極佳的內容還未派上用場,這股表達的沖動,促使了這四周課前片語教學的活躍與精彩紛呈。學生除了一般的語言表述之外,還能清楚闡明自己的立場、觀點,進一步進行證明,趁熱打鐵,從而訓練學生的敏捷度和技巧。因而特針對這一特殊時期,著重訓練學生“口頭作文”能力,這是在一般說話訓練的基礎上鍛煉學生構思成文的能力,通過口頭作文,交流表達思路,豐富詞匯,既降低了書面作文的難度,又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更為作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讓作文教學不再犯難。
3.后四周,規(guī)范成文,時評加持。這種形式要求較高,對學生的臨時應對能力是個全新的考驗,可設計多個層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情境講話、新篇故事、一日要聞、接力日記、自由演講等,最關鍵是讓學生有話可說,繼而發(fā)展到能說會道,盡顯多姿多彩的語文人生。例如采用課前名詩欣賞的演講,讓兩個學生,一個演講,另一個背詩、評詩,學生閱讀一些詩歌作品,能極大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并自覺地向高層次的詩歌鑒賞靠攏。背誦的詩歌,時代、題材、體裁、內容不限,背誦完畢,可以從詩的形象、語言、內涵、藝術表現(xiàn)力等一方面或幾方面加以評價,評價的難度有:讀詩評——背詩評——自己評價等梯度。具體進行“講解”訓練和“演講”訓練,一方面豐富學識,拓寬全體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進行解說、演講訓練,遞增口語交際能力,增強學生情感認知能力,披文入情,引導學生由情入理,以理的觀照突破個體的局限,綻放思辨的言語表達,別有一番生命感受與心靈體驗。
四、柳暗花明又一村,片語教學碩果累累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與指揮者。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根據(jù)學生自身發(fā)展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差異和學習需要,呵護學生的好奇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藝的能力,將新課程標準中不同年級的語文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
語文教學,肩負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重任,而課前講話訓練,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由此開啟、增強、綻放思辨性,更有助于學生的精神成長、文化發(fā)育以及他們語言的建構和運用。
語言片語教學訓練,是營造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huán)境,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語文片語訓練獲得最具終身發(fā)展價值的人格修養(yǎng)與關鍵語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建構生本新課堂。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劉曉榮.《對初中語文“課前三分鐘”活動的幾點思考》[J].學科探索,2019(05):102-104.
[3]唐惠忠.在“猜讀續(xù)寫”中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2004(9):45.
[4]曹英柳.磨刀不誤砍柴工—片段作文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5(12):273-274.
肖丙珍,湖南永州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