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煥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本文通過分析古箏獨奏曲《靜水流深》的演奏技法,深入研究古箏演奏的各種可能性。古箏獨奏曲《靜水流深》的靈感來源于《道德經》,這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奠基之作,通過似語非語的表現(xiàn)形式向世人講述自己的哲思。水是復雜的,水即可是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水亦可是洶涌奔流,載舟覆舟;“水無常形,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理解作曲家創(chuàng)作《靜水流深》的禪思,只有理解水,才能在演奏的過程中,運用手中的弦音,表現(xiàn)出水的辯證哲想。筆者通過與作曲家的溝通、自身演奏體會、對道家思想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感受到此曲的意蘊悠長。《靜水流深》中有許多演奏技法,不僅有特殊演奏技法,也有常規(guī)演奏技法,這些技法都被用來描繪此曲的意境,那么這些意境是什么,意境與演奏技法之間是如何貫通的,筆者從這方面來深入探討?!鹅o水流深》是一首標題音樂,筆者認為這首作品可以從“靜”、“水”、“流”、“深”四個層次來分析。
1.靜:延長音與休止符的演奏處理
在《靜水流深》這首作品中,筆者首先想探討的是“靜”這個層次。 “靜”是發(fā)自內心的,靜到極點,通向深遠。消除心中的雜念,才能奏出寧靜的音樂。正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所描述的意境。
《靜水流深》這首以描寫“水”為主線的作品中,作曲家多次使用延長音與休止符來描繪“靜水”的狀態(tài)。首先,筆者探討的是延長音的處理,第一種寫法為常規(guī)延長,出現(xiàn)在作品第20小節(jié),見譜例27:
彈奏時結合氣息按滑,抬手時吸氣,隨后跟著氣息落下,最后屏氣凝神控制住氣息,營造出靜謐的氛圍(同類延長音出現(xiàn)在作品中引子后半段、22小節(jié)、77小節(jié)、126小節(jié)、127小節(jié)、128小節(jié)、130小節(jié)、142小節(jié),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第二種寫法為指定時間延長,出現(xiàn)引子前半段,見譜例28:
演奏這種類型的延長音時,一樣需要調動氣息,在吸氣的同時,心中默數(shù)秒數(shù),然后隨著氣息落下自然結束(同類延長音出現(xiàn)在作品中引子結尾、34小節(jié)、40小節(jié)、59小節(jié)、152小節(jié)、樂曲最后一個音,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第三種寫法為較短延長,出現(xiàn)在引子中間(見譜例11),演奏時邊彈邊吸氣,隨后刮奏時呼氣,將這一整句形成完整的氣息,音與音之間不太遠又不太近(同類延長音出現(xiàn)在作品中引子前半段、29小節(jié)、41小節(jié)、105小節(jié),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其次,筆者探討的是表現(xiàn)“靜”這個層次的休止符處理。作曲家的第一種寫法為指定時間休止,出現(xiàn)在樂曲開頭第一個音之后,此休止符作曲家標明延長2秒(見譜例9),演奏處理時屏氣定住,心中默數(shù)秒數(shù),雖然時間上是休止的,但人的狀態(tài)不能放松,肌肉、手指都是有力量在支撐的。
第二種寫法為較長休止,出現(xiàn)在引子結尾處,見譜例29:
此處作曲家沒有具體標注休止多久,演奏時根據(jù)前一個音的氣息,緩緩呼氣,手臂放松,自然結束?!氨M量按照譜面所標注的時間演奏,不能急躁,也不能拖節(jié)奏”。
第三種寫法為八分音符休止,出現(xiàn)在26小節(jié)的八分音符之后,見譜例30:
演奏時右手觸弦利落一些,余音不要太長,將休止符的時間空出來,營造出“水”的空靈之感(同類休止符出現(xiàn)在作品中36小節(jié)、154小節(jié)、156小節(jié)、158小節(jié)、161小節(jié)、162小節(jié),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心靜才能奏出悠然的音樂氛圍,從容不迫,才能參透音樂的真諦。在演奏這些技法的時候,需要靜下心來,調整氣息。正如古人所說的,“所謂希者,至靜之極,通乎杳渺” 。
2.水:泛音、滑揉技術與音色的處理
筆者想探討的第二個層次是“水”, “水”是柔美的,有著高尚的品性,有寬廣的氣度。正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所描述的意境。
《靜水流深》中表現(xiàn)“水”之形象的寫法有多種形式。第一種寫法為泛音,出現(xiàn)在引子前半段,作者將該泛音fa的余音時間標明為3秒(法語表示延長3秒的作曲技法符號在第二章第二節(jié)中有介紹,見譜例10),彈奏時,要運用氣息,集中精力,當泛音奏出時吸氣,雙手跟著氣息上去一些,隨后慢慢呼氣,手隨之落下。就像水滴落在水面上,有一個反彈的過程,隨后再落下,激起漣漪。在這留白的三秒鐘里,人的狀態(tài)很重要(同類泛音出現(xiàn)在作品中59小節(jié),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第二種寫法為泛音結合滑揉技術,出現(xiàn)在引子結尾,見譜例31:
演奏時先確定泛音點,奏出該音,隨后按照作曲家畫的箭頭方向,先用力按下琴弦,再放松回來,隨后再揉弦漸弱。
第三種寫法為實音的按滑音加揉弦,出現(xiàn)在19小節(jié),見譜例32中畫圈部分:
彈奏時右手手指的硬度要保持,觸弦速度要慢一些,不能快,不然音色會有一定的撞擊力,觸弦之后,左手將do按至re,再用放松的手腕揉弦,表現(xiàn)出漣漪蕩漾開來的意境(同類按滑音出現(xiàn)在作品中40、152小節(jié),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把葑鄷r一層一層慢慢鋪墊,不可過早推動樂曲發(fā)展?!薄?/p>
第四種寫法為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特殊波浪記號寫法,見譜例33中畫圈部分:
演奏時注意氣息的運用,在彈奏波浪前的音符之后,左手隨著氣息慢慢抬起,右手去演奏后一個音的同時,左手隨著氣息慢慢按揉該音,形成連貫的感覺(同類長音演奏技法出現(xiàn)在作品中最后的結束音,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縱觀天下萬物,最為復雜的不過是水,女性的柔弱可以用水來形容,但同時“滴水穿石”又是水的堅韌毅力。
3.流:刮奏與左手自由演奏技術
筆者想探討的第三個層次是“流”, “流”是水的靈動之美,正如“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所描繪的意境。
《靜水流深》中描寫水流的情境時,大多使用了刮奏技巧。刮奏一般用手的食指與大指來回撥琴弦,使之連貫、流暢,奏出類似于流水的聲音。
《靜水流深》中表現(xiàn)水流的第一種情境為水流潺潺,出現(xiàn)在引子的后半段,在右手彈奏旋律音之后,左手緊接著演奏下行刮奏,使音樂流暢連貫起來,見譜例34:
演奏的時候,右手用大指撥弦,手指要保持一定的硬度,觸弦稍慢一些,使音色盡量柔和,左手用大指刮奏的時候,盡量跟緊右手的音,感覺像右手的音帶出了左手的刮奏,右手再緊接下一個旋律音,如此往復多次,如流水潺潺。
《靜水流深》中表現(xiàn)水流的第二種情境為涓涓細流,出現(xiàn)在32小節(jié),為右手搖指配合左手刮奏以及滑音,見譜例35:
演奏時右手搖指按照作曲家標明的強弱記號變化,左手刮奏從譜面的降re開始,由慢漸快,在右手搖指結束后,將刮奏從左手轉換至右手,并刮到指定音,再配合左手的按滑音,奏出水流的變幻多彩、沒有規(guī)律可循的神秘美感。
《靜水流深》中表現(xiàn)水流的第三種情境為水在流動過程中,水面上所折射出的波光粼粼之美,出現(xiàn)在78小節(jié),與前兩種不同,作曲家用水波紋表示節(jié)奏自由,同時也描繪出水流的形態(tài)。它并非刮奏,而是用左手自由地演奏六連音,見譜例36:
演奏時,左手放松于琴弦上,由慢至快緩緩奏出此音型,可自由漸慢或漸快?!把葑鄷r按照譜面標明的符號做強弱變化,可隨著演奏情緒自由變化節(jié)奏,奏出水面上波光粼粼之美感”。
4.深:強音、虛實音結合的處理
筆者想探討的第四個層次是“深”, 水滴至流水至交匯,淵而深遠。正如“淵渟澤匯”所描繪的意境。
《靜水流深》這首作品的鋪墊較長,在這鋪墊的過程中,情緒、氣息都需要控制,要繃至最后才能釋放,作曲家描寫“深水”的第一種形式,就在這個釋放的點上,所用的演奏技法主要是音塊。第一種寫法出現(xiàn)在95小節(jié),為右手多弦音塊搖指上行漸強至最高點,再緊接左右手強音,見譜例37:
演奏時,上行多弦搖指,邊演奏邊加力度,左手手指保持一定的硬度,觸弦深一些,奏出具有一定沖擊力的強音,此時控制氣息穩(wěn)住。
第二種寫法出現(xiàn)在快板的第三階段,為右手重復同一音型,配合左手由低至高的音塊演奏,見譜例38:
演奏時筆者的處理為右手在高音區(qū)作多弦搖指(食指捏住大指,用手臂的力量大幅度來回搖多根琴弦),左手戴義甲的手指同時用力抓弦,并且根據(jù)作曲家標的音塊位置彈奏。
第三種寫法出現(xiàn)在高潮部分,為右手搖指,搭配左手自由彈奏任意音,見譜例39:
演奏時右手搖指強而有力,左手需注意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這是和聲點,按照樂譜用小指勾彈,隨后左手可做自由琶音再連接刮奏(方框內為碼左側刮奏,在第三章第一節(jié)中有介紹),演奏出全曲的最高潮,將“水”的波瀾壯闊、聲勢磅礴的意象發(fā)揮出來。
表現(xiàn)水之深沉的第二種形式是虛實結合,如同“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渭。玄之又玄,眾眇之門?!彼枥L的意境。
作曲家將古箏的實音與“虛”音相結合,寫出了有遠有近、既清晰又模糊、虛實結合的意境。
第一種寫法為實音與泛音連接,出現(xiàn)在引子后半段,見譜例40中畫圈部分:
演奏時右手小指勾實音,右手大指彈泛音,音色、音量都要有區(qū)別,控制好右手,就像右手有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彈出空靈的美感。
第二種寫法為高低音相互交織,出現(xiàn)在18—22小節(jié)的導入,見譜例41:
彈奏時,左手的演奏可相對厚實一些;右手演奏高聲部,放松柔軟一些,觸弦點可淺些,彈奏出相對弱的“虛”音。并使用氣息,使實音相連貫,低聲部旋律線條突出(同類彈法出現(xiàn)在作品中153-157、159小節(jié),筆者舉其中一例說明)。
第三種寫法為左右手虛實結合,出現(xiàn)在快板的第一階段,見譜例42:
演奏時右手放松,用弱奏不斷重復方塊內的音型,稍稍漸強即可,表現(xiàn)出水面的平靜(虛);左手小撮時手指加力度,觸弦稍深一些,使琴弦充分震動起來(實)。右手表現(xiàn)平靜的水面,左手表現(xiàn)涌動的暗流,就像兩個人在交織,或者說是一個人的兩種狀態(tài),表面平靜,內心狂熱,這就是矛盾的存在與統(tǒng)一。
第四種寫法為實音與泛音同時進行,出現(xiàn)在尾聲,這種實音與泛音同時奏響的演奏方法很特別(見譜例20),彈奏時注意控制音量,兩個音的音量有所不同,處理細膩一些。 “演奏出近景與遠景的感覺,既清晰又模糊的意境”。
在演奏樂曲的時候,要先分析結構、譜面的所有記號、了解作曲家的意圖,然后再加上自身的感悟,合理控制好音色、技術以及情感,全身心投入,做到“弦與指合,指與音合,音與意合?!薄鹅o水流深》從字面意義上,表現(xiàn)了平靜的水面下湍流涌動。這也是水的兩面性之一,靜與動,柔與剛,水一直在極端的兩面性中保持著平衡,這就是水的意境之美,在至柔中藏于剛,在極靜處顯動。而在《靜水流深》的演奏中,更是無處不呈現(xiàn)這種矛盾的結合,保持其平衡與相融。在慢板的平靜中,蘊含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在揉弦的柔美中,呈現(xiàn)出不卑不屈的剛毅之態(tài)。
《靜水流深》雖然是現(xiàn)代創(chuàng)作的曲目,結合了很多現(xiàn)代演奏技法,但是其根底還是中國最有底蘊的文化,其內涵的核心回歸到對“道”的理解和思考,筆者為這樣的箏曲作品誕生感到自豪,在新的時代,向世界輸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更多的人認可和沉下心來去體悟樂曲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而作為演奏者,不僅是對音樂演奏的理解,更需要的是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理解,這樣才能推動整個古箏音樂事業(yè)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