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統(tǒng)編四下第五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qū)懢拔锏姆椒ǎㄩ喿x);學習按游覽的順序?qū)懢拔铮ū磉_)”。本單元是習作單元,對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定位直接指向表達,強調(diào)從閱讀中學表達。
本篇課文緊扣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按照移步換景的游覽順序記錄作者游覽行程和所見景觀,依次介紹了去雙龍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的見聞感受及出洞情況。這樣的游覽,有欣賞,有體驗,有發(fā)現(xiàn),多有意思啊,是一篇難得的游記范文。
第一次執(zhí)教時,借助“互動平臺”的提示,重在以“梳理游覽的順序,如何把景物作為重點寫”為任務驅(qū)動,引導學生讀、找、勾、對比、思考等,結果發(fā)現(xiàn):其一,學生只是和老師一問一答,思維沒有得到提升;其二,教著學著,就變成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比如洞口有什么特點?是怎樣的小船呢?偏離了對習作單元的定位,學生對學習任務模糊不清。
面對這樣的學習效果,怎么做才能既讓學生了解課文一定順序?qū)懢拔锏姆椒?,又能用上這樣的方法來寫景物,真正地落實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呢?
經(jīng)過多次的磨課研討,最后我們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理念,以“梳理游覽順序”為主線,以“景點之間的自然轉換”為抓手,對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作了如下調(diào)整:
一、單元整體引入
1.回顧美文,感受祖國美景
2.整體感知,提出單元主題
五單元要學習的課文也是寫景的。本單元的主題是——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
這一單元,我們要(出示: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qū)懢拔锏姆椒?。?/p>
3.復習舊知,聚焦語文要素
在《海上日出》這篇課文,巴金先生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那一個地方如果有多個景點又該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呢?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教學要整體把握教材各板塊的內(nèi)容,注意各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和整合。從開課伊始,就從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入手,以及回顧前一課的所得,適度補充教學資源。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了讓學生再次明確學習任務的目的。)
二、集中識字,初步感知課文
1.讀第一組生詞,學生感知地名
出示:第一排:浙江? 金華? 羅店
2.讀第二組詞語,學生借助圖片了解詞義
(1)出示:杜鵑(出示盆栽圖片)
杜鵑是一種花的名字,在文中還有另外的名字叫(生說:映山紅)
(2)北山開滿了映山紅(出示遍山映山紅圖片),還有成叢成簇的油桐(大片油桐圖片),理解:這兒一叢,那兒一簇。
(3)出示:石鐘乳圖片(從上往下墜的叫石鐘乳)? 石筍圖片(從下向上長的叫石筍)
3.學第三組詞語,動作感受身體部位
(出示:額角? 肩背? 臀部)邊讀,邊指相應的部位,這些都是身體的部位,所以大都有肉月旁。
4.讀短語,體會畫面感。
出示:時而寬時而窄的溪流? 突兀森郁的山? 移動的小船? 漆黑的內(nèi)洞? ?蜿蜒的雙龍洞
(設計意圖:對詞語進行分類朗讀,在幫助學生熟悉課文、降低朗讀難度的同時,也暗含著對游覽路線的提示,潤物于無聲處,為學生后面梳理游覽順序作好鋪墊。)
三、三讀課文,理順序習方法
(一)一讀,找景點,尋方法
1.1-3自然段,尋方法
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強調(diào)這是一篇游記,要寫清楚時間、地點。
2.讀文,找相關語句
讀讀2.3自然段,邊讀邊勾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語句。
3.反饋引導總結方法
那回看我們找的句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原來,景點的轉換大多會在每段的段首或短尾出現(xiàn)。
(二)二讀,用方法,理順序
一路伴著溪流,作者帶我們游覽了哪些景點,默讀課文4-7段,用圓圈圈出游覽的景點,用橫線畫出相關語句并反饋。
找到了這么多處景點,你能按照作者游雙龍洞的順序把路線圖補充完整嗎?
(三)三讀,悟轉換,習方法
1.讀轉換的句子,談感受
這么多的景點,它們是怎樣自然轉換的呢?觀察勾出的句子,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句子所在的位置在開頭或結尾。
3.用上合適的動詞就能讓景點轉換更自然。
4.景點加上準確的方位,也能讓景點的轉換更自然。
(設計意圖:三次讀,每一次的目的不一樣。一讀,找景點,初步感知寫景的方法——景點的轉換大多會在每段的段首或段尾出現(xiàn);二讀,用方法,梳理游覽順序;三讀,悟轉換,總結自然轉換——景點+合適的動詞或者準確的方位詞,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把學習目標轉化為學習任務,三次讀,再加上引導學生看、勾、找、議等學習活動成為落實目標的支架,避開了最初的一問一答,讓學生領悟到怎么寫,還了解到為什么這么寫,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到發(fā)生、發(fā)展。)
四、學以致用,初試身手
星期天,你要帶一位同學到植物園參觀。
1.讀圖。這就是植物園的平面圖,你看到了什么?
2.合理規(guī)劃路線。你準備帶同學參觀哪幾處景點,畫出路線圖并反饋。
3.學思維泡泡。規(guī)劃好了路線,怎樣讓景點之間的轉換更自然呢?我們來看看思維泡泡的溫馨提示,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4.說景點轉化
為了更好地說清你的路線,老師提供了資料包,趕緊來試試吧?。ǔ鍪举Y料包)
5.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請在4人小組分享參觀路線,看看誰的轉換更自然。
出示評價標準:說清楚景點之間的轉換? ? ? ? ? 一星
用上合適的動詞或準確的方位? ? 一星
聲音洪亮,自然大方? ? ? ? ? ? 一星
反饋參觀路線,并評價。
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游覽的順序,學習了他用景點+準確的方位或合適的動詞的方法,使一個地方的多個景點轉換得更自然。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抓住印象深刻的景物把它的特點寫清楚。這樣你也能“妙筆寫美景,巧手著奇觀”。
設計意圖:鏈接學生生活經(jīng)歷,以介紹植物園的游覽路線為任務,遷移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練說,還引導學生圍繞評價標準進行點評,提出修改意見。學生的生成與提升顯著,老師的指導扎實有效,真正實現(xiàn)了從閱讀中習得表達方法。
總之,本單元的主要任務是按游覽順序?qū)懸粋€地方,培養(yǎng)學生按順序?qū)懢拔锏哪芰?。這一中心任務,貫穿整堂課的始終,每一部分都緊緊圍繞這一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不管是發(fā)現(xiàn)表示景點句子的位置變化,還是景點之間轉換時用上合適的動詞和準確的方位詞,都自然而然地盡收學生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之中。